而那时的皇权,掌握在他侄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手里,要实现父亲的心愿,唯一的办法是……他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后来有人说,朱棣做的那个梦,以及孙子的碰巧降生,对他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了,这只是见仁见智的说法,更大的可能是,朱棣其实早就想搞政变篡位,《明史》记载的这个桥段,看起来更像是虚构的一个情节,目的是让朱棣的篡位看起来“合理”一点。
朱瞻基是1398年出生的,第二年,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年政变成功,建文帝失踪,朱棣把皇位夺到手,实现父亲心愿的另一个条件,也有了。
1404年(永乐二年),朱瞻基的父亲,也就是朱棣长子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
据《明史·本纪第八·仁宗》,朱高炽自幼端重沉静,言语得体,不但爱读书学习,好学不倦,经常与有学问的大臣“讲论不辍”,也爱习武练箭,“稍长习射,发无不中”。
也就是说,这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孩子,将来当接班人,一点问题也没有。
而且朱棣后来数次北征,朱高炽每次以太子身份监国,都干得很漂亮,“朝无废事”。
朱棣却不喜欢他,原因是他是个大胖子,身体很虚弱,走路都有些困难。
没有一个好身体,今后怎能担当大任?
所以,朱棣虽然碍于祖宗规矩,不得不立其为皇太子,但多次产生过把他废掉,另立太子的想法。
可是,如果废掉这个胖儿子,那么等于朱瞻基这个孙子也就废掉了,就不可能实现他爹朱元璋“传世之孙,永世其昌”的心愿。
所以有人说,虽然朱棣打消另立太子念头,是因侍郎胡濙(yíng)劝谏的结果,实际上孙子朱瞻基才是关键。
这个孙子,也确实深得朱棣喜爱,因为“英气溢面”的朱瞻基,不但长相与他这个爷爷酷似,而且“智识杰出”,长大后又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