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接受了明朝的封号,但是这个阿鲁台,是口服心不服,只不过新败之后实力大减,暂时不敢乱说乱动,等待时机而已。
而朱棣亲征鞑靼,虽然收获不小,却是按下了鞑靼这个葫芦,浮起了瓦剌这个瓢,瓦剌趁明朝全力对付鞑靼之机,迅速发展壮大,并于1413年,也就是明朝大败鞑靼人那一年,进驻胪朐河,窥视中原。朱棣便来了个第二次亲征。
这一次却不太划算,弄了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重创了瓦剌,并使其多年不敢犯边,但明军也伤亡惨重。
事情就是那么有意思,第二次亲征,按下了瓦剌这个葫芦,以阿鲁台为首的鞑靼这个瓢,又浮起来了。
经过几年发展,自以为日益强盛,本来就没有真心臣服的阿鲁台,又有了“本钱”,又开始搞事了。
而且比从前更过分,明朝本着和平友好愿望派去的使者,他不是侮辱就是拘留,并不断派兵对明朝边境进行骚扰和劫掠,甚至于1421年冬围攻明北方重镇兴和所(元中都),杀了明军指挥官王祥。
朱棣决定三征漠北,阿鲁台却避而不战,明军连他一根毛也没薅着,仅在回师途中,顺便收拾了一下兀良哈部。
仅仅消停了两年,阿鲁台又不安分了,反正不去搞一下,心里就不舒服,于是,1423年,阿鲁台再次率部骚扰明朝边境,引发朱棣第四次亲征。
这一次仍然是“小有收获”,虽然在黄河以北击败了鞑靼西部的军队,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投降,但阿鲁台这个最令人头痛的搅屎棍,依然“逍遥法外”,而彻底弄死这个搅屎棍,是朱棣最大的心愿,否则将永无宁日!
这一次,朱棣是真的急了眼。
1424年正月,阿鲁台竟然率军攻到山西大同和今内蒙古开平等地,“气急败坏”的朱棣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之兵于京师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四月三日正式出兵,“杀气腾腾”扑向阿鲁台。
没想到这浑蛋继续玩儿“失踪”,明朝军队刚进至隰宁(今河北沽源南),还没见到他们的影子,阿鲁台就向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逃了,志在必得的朱棣下令急追,追到答兰纳木儿河,哪有阿鲁台的影子,找遍了周围三百里,连阿鲁台的气味都没闻到,朱棣只好下令班师。
劳师远征,劳民伤财,结果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郁闷不郁闷?
公元1424年8月12日,班师回朝途中,怀着巨大遗憾的朱棣病了,死于榆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