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偏偏不喜欢这样。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功臣了,朱标再也看不下去: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傻儿子,你难道还不明白老爸为什么要这么做?朱元璋默不作声,叫人找来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你,给老子捡起来。朱标没动,因为棍子上面有刺。朱元璋这才冷冷地对他说:那些人就像这些刺,不拔掉,就会伤害你。我不是杀人,是替你拔刺。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朱标居然敢说他“无德”:如果皇帝是尧舜那样贤德的君主,大臣自然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朱标的意思很明白: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如果自己不贤明,就怪不着那些大臣。
这话太难听了!没想到平时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这样挖苦他!朱元璋勃然大怒,随手操起座椅朝太子砸过去,朱标虽然躲开了,却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病,而且还很严重,最终“不治而亡”。
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的雷霆一怒,居然要了太子的命。
太子没了,得再立一个。立谁呢?立太子的儿子吧。于是,性格和老爸有几分相似的朱允炆上位,即位没多久就听从一些大臣的削藩建议,激怒燕王朱棣,导致“靖难之役”,把自己搞得“生死不明”。
问题又来了:如果上述说法属实,那么风华正茂的朱标也太不经吓了,所以又有了一种“补充说法”:朱标顶撞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就不喜欢他了,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立英勇善战的朱樉为太子。朱标倒不是非要当太子不可,问题是皇帝的喜怒哀乐常常是同人的性命联系在一起的,皇帝不喜欢谁,那人从此就得小心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哪怕那人是他的亲生骨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是太多太多了,深谙此情的朱标日夜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之中,不被吓死才怪。
朱标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激怒父皇的严重后果,但他还是“忍不住”那么做了;而且据史料记载,朱标激怒朱元璋并非一次,而是多次,搞得朱元璋恨不得亲手宰了他,有一次朱标把马皇后“搬”出来他才消气……看来朱标这样做,确实是本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