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雍熙三年(986)六月十八日,寡不敌众,被俘三天的大宋老将军杨业,在敌方辽军的营帐里,以水米不进的决绝方式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位从此荣耀千年的铁血抗辽英雄,在野史里被称为忠勇无敌的“杨老令公”临终时叹息: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
这个虐心桥段,也令此事的另一当事人,杨家将评书里公报私仇,害杨业身陷重围殉国的“奸臣”——大宋名将潘美从此被牢牢钉在耻辱柱上。那么真实历史上,客死敌营的杨业真有传说中那般强大?害死他的真凶,是否又真是这位据说嫉贤妒能的潘美?这个,就得从杨业其人说起。
1.抗辽专业人才
不但在野史评书里,杨业是大杀四方的神级形象,正史上的杨业,也被凶猛彪悍的辽国奉送了一个神一般的荣耀称号:杨无敌。
早在五代十国年间,出身太原武将世家的杨业还是北汉的忠诚战将,别看北汉只是个抱辽国大腿的滑头政权,杨业却是个老实人,镇守代州时,每次辽国军队跑来烧杀抢掠充大爷,必会被杨业暴打。挨揍次数多了,他们也就心服口服地送上了这“无敌”名号。
到北宋灭了北汉时,杨业这个“无敌”的老实人,也曾让御驾亲征的宋太宗吃了一惊: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的太原大战上,北汉皇帝刘继元已经扯了白旗投降,杨业却依然坚持浴血死战,直到刘继元尴尬地跑出来劝降,杨业这才与他面对面跪下号哭一场,颓然放下了武器。
吃惊过后的宋太宗,从此瞧杨业像瞧见了大宝贝,自从杨业归降后,就不停封赏他。太原大战几个月后,征讨辽国的宋军在幽州高粱河遭受惨败,气得宋太宗把一群征讨北汉的兵将的赏赐都取消掉。北汉降将杨业反而在众人满满的妒忌里官升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镇守大宋北方的咽喉要冲——雁门关!
按照相关评书演义的说法,正是这个意外任命导致杨业惹得大宋名将潘美妒火中烧。可在真实的历史上,野史里“妒火中烧”的潘美也来到了雁门关,就职三交行营都部署,是杨业的顶头上司。他的“妒火”还没烧,就摊上一件火烧眉毛的大事——辽军进犯雁门关!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辽国皇帝辽景宗亲率十万精锐高调南下,兵锋直指雁门关。辽军不单来得凶猛,还来得极“巧”:经过高粱河惨败,宋军精锐伤亡惨重,所谓国防重地雁门关也只剩两万疲弱残兵。正当潘美带着一干宋军老兵老将打算严防死守到底时,平日的老实人杨业却语出惊人:十万人又怎样?就在野战里解决他!
用手头的残兵,出去死磕刚在高粱河吊打过宋军的契丹精锐?就在宋军将领们纷纷咂舌时,短暂思考后的潘美重重地点了点头:打!
几天后,潘美在奏折上原原本本写下了“杨无敌”杨业那场近乎逆天的战场奇迹:杨业只带几百骑兵,沿着小路高速抵达雁门北关,然后仿佛背后呼啸而出的飞刀,扎得辽军满身是血,区区几百人竟将辽军后队冲得大乱。随后潘美率主力正面冲击,雁门关下御驾亲征的辽景宗尝到了上一年宋太宗在高粱河畔的惊魂滋味:全线崩溃!
这场雁门关大捷是杨业戎马生涯中将智慧和勇气融合到一起的胜利,宋太宗的指挥能力低下,用人眼光还不错:抗辽这件事,杨业就是大宋最缺的专业人才!
2.“奸臣”另有其人
自从雁门关大捷起,杨业与潘美就成了战场上大杀四方的强强组合。雁门关大捷两年后,辽军再度卷土重来,被潘杨的联手组合拳再次打得惨不忍睹,几乎是被追着揍出宋境。那几年的宋辽战争里,宋军虽说也打了不少胜仗,但能在硬碰硬的野战里给辽军毁灭打击的,首推杨业!如果他与潘美的关系能一直维持这样,这对野史里三江四海恨的冤家,该是多么血浓于水的战友情。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集倾国之力的北伐战场上,潘美、杨业统帅的西路军出手极快,尤其是担当先锋的杨业,陆续拿下了寰州、朔州、应州等地,眼看辽国西京、云州就要成了杨业的囊中之物,突然一道晴天霹雳打下:中路军惨败!
这下潘美、杨业被坑惨了,他们转眼成了孤军,辽国十数万精锐,包括辽国压箱底的王牌骑兵皮室军,全都恶狠狠咬过来。而西路军不但要撤退,更要掩护追随宋军的数万当地百姓。这是他们自从军以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残酷局面!
但身经百战的杨业信心十足,他对潘美分析说,只要把担子交给他,照他的筹划交替掩护,保证百分百安全撤退。他与潘美搭档多年,一直都有这种默契:杨业出主意,潘美拍板,然后密切配合执行。但这次出了变故,杨业、潘美中间还夹了一个“小三”——监军王侁。
比起评书里名声臭大街的潘美,王侁知名度不高,话语权却很大,身为西路军监军,潘美在他面前也没脾气。偏偏他又是个毒舌人物,听完杨业的计划,一连三句恶毒吐槽:杨业将军不是号称“杨无敌”吗?这次怎么如此窝囊?难不成你有二心?
只要联想下杨业的降将身份,就知道这话简直是连环扎心!杨业当场暴怒,立刻愤然拍板:不用交替掩护了,我自己带五千战士阻击辽军,掩护大部队撤退,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王侁没话说了,确切说,是满意了。
悲壮上阵的杨业在临行时,对老搭档潘美说了最后掏心窝的话:“我本是个降将,为国战死是本分,但我带的是大宋的兵,为了将士们的身家性命,请你一定要在陈家谷谷口接应我们啊。”说罢,泪如雨下。
在正史记录中,杨业流泪的次数不多,除了北汉灭亡那次,就是镇守雁门关时。当时好些人妒忌杨业,诬陷他造反的奏折雪片般乱飞,宋太宗却毫不声张,整理后全给杨业送去。这位在雁门关前杀得满身是伤都未曾流泪的铁汉,当场抱着一堆奏折,委屈得号啕大哭。
然后,就是这一次,踏上生死之战前在潘美面前这番流泪哀求,也是杨业最后一次流泪!
当杨业率军与数万辽军精锐浴血厮杀时,那位毒舌男王侁却扣住兵马,不顾潘美的阻拦,擅自撤退,最终令杨业与五千宋军壮烈殉国!尽管杨业之死潘美也逃不过责任,但其实真正害死杨业的“奸臣”,是这位野史评书里毫无存在感的王侁。
3.逃过谴责的真凶
被辽军俘虏后,绝食明志的杨业一直念念不忘宋太宗的知遇之恩。可其实,如果要刨根追底,真正把杨业害到这番境地的,正是宋太宗亲手设计的坑爹军事制度:监军制度!
自从登上皇位,宋太宗就一直不遗余力对北宋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他最骄傲的一点就是强化了对军队将领的职权监督。所以像雍熙北伐这类重大战事,类似王侁这样的监军文官话语权极大,哪怕功勋卓著如潘美,也被管得缩手缩脚。当王侁在前线撒丫子跑路时,潘美身为主帅也拦不住他!
杨业事件证明这样的瞎指挥会有怎样的后果。杨业壮烈殉国后,王侁起初遭到严惩,发配到金州充军,可没几年就得到赦免,照样回到汴京享受高官厚禄。至于蒙冤的杨业和屈死陈家谷的五千将士,恐怕那时早已没人记得了。
北宋军队瞎指挥的风气,非但没有因为杨业的殉难而刹住,反而愈演愈烈。北宋晚期靖康年间太原血战上,也是枢密使许翰瞎指挥,硬说宋军主帅种师中有二心,气得种师中只得在准备不足的困境下悲壮进军,最终也全军覆没。痛失大好局面的北宋,后来就上演了靖康之耻。瞎指挥的许翰呢,却跑到南宋继续毫无压力地享受高官厚禄。如此这般,宋朝必然难逃覆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