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崛起的西夏国进攻大宋的保安军。双方交战,保安军节节败退。
近年与西夏打仗屡战屡败,宋军将士都有畏敌心理,士气低迷。眼见战况越来越不妙,就在此时,蓦地从斜刺里杀出一支宋军,军中大旗飘扬,上书一个“狄”字。为首一将,披头散发,戴着一个面目狰狞的铜面具,大声喊杀,率先冲向西夏军,左冲右突,勇不可当,西夏军无不见者披靡。
宋军士气大振,一时杀声震天,把西夏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西夏元帅李元昊远远望见,下令鸣金撤退。
一战打退来犯之敌,西夏军被这铜面具将军的勇猛吓得心惊胆战,他们说铜面将军从天而降,会吸人的灵魂,因此都叫他“狄天使”。
这位“天使”便是狄青,时任延州指使,奉命驰援保安军。苦战之下取得胜利,狄青威名大扬,特获跳级提拔。
次年,狄青重伤之下,听到西夏军又来进犯安远寨,立即飞身而起,提刀跨马当先冲出,部下无不感动,奋勇争先,再次击败敌人。
此时的狄青已足够成为宋军的中流砥柱,只是当时宋军的高级将领低能,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呆板机械,几次大战都以失败告终,虽然有狄青这样的中下级军官英勇善战,大形势之下,宋军依旧吃亏很多。
不得已,宋军换帅,仁宗任命文官范仲淹、韩琦、尹洙等为主帅对付西夏。这几位对狄青非常欣赏,认定他是将帅之才,范仲淹还送给他一本《左氏春秋》,鼓励他读书,说作为一名将军,不懂古今之事,那就是空有匹夫之勇。狄青大为感动,潜心读书,成为一名深有韬略的勇将。
接连几年与西夏交锋,狄青前后二十五战,攻破金汤城,修筑招安寨,扼守战略要地,杀敌立功,受到宋廷的重视。到西夏李元昊向宋称臣和谈之时,狄青已升任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进入了宋军的高级指挥官行列。
02
狄青行伍出身,因犯事被脸上刺字,发往部队服役。他天生是打仗的料,武艺高超,射术精湛,被选入禁军。宋夏战争爆发,他被选送西北前线,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仁宗皇祐年间,广西的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引兵叛乱,号称南天国,连胜官军,岭南震动。狄青主动请缨:我是当兵出身,除了打仗,没有其他报效国家的方式,只要让我带上精兵强将,我定斩了侬智高的脑袋献给皇上!
仁宗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平叛总司令。
狄青下令,在他到达广西前,宋军严守阵营,严禁擅自出战。但前线将军陈曙等贪功,发兵与叛军交战于昆仑关下,被侬智高打得大败。宋军连败,士气相当低迷。
狄青到达前线,立即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当场将陈曙等三十多人拿下,推出去斩首。
如果命令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仗还怎么打?
军官们这才领略到狄将军的铁腕,无不心惊凛然,再也不敢有违命之举。
南方军队多信鬼神,之前的连战连败让宋军很有畏敌情绪,为此,狄青召开誓师大会。他在会上当众大声祈祷:皇天后土当保佑我军平叛胜利!说着取出一百枚制钱,又说:如我军能取胜,请神灵让这些钱全部字面朝上!
他把钱往地上一撒,将士们定睛一看,竟真的全部是字面朝上!全军顿时欢声雷动:老天爷站在我们这边!
狄青命令亲兵拿来钉子,将制钱全部钉在地上,盖上青布:等得胜回朝再来收拾这些钱!
03
狄青令大军原地休整。
敌军间谍侦察后以为宋军不会出击,便放松了警惕。不料狄青突然拔寨潜行,一夜之间越过昆仑关,在一马平川的归仁辅布下阵来。
叛军失去昆仑关这天险地利,前来争锋,双方大战。
宋前军不利,狄青登高看得明白,见对方基本都是步兵,立即派出精骑从左右两翼包抄猛攻,打得叛军四处溃散,追奔逐北五十里,把叛军的有生力量消灭了个干净,还一路打到叛军老巢邕州,彻底**平叛乱。侬智高单骑逃跑,流亡到大理去了。
狄青把老弱病残的俘虏全部释放,将叛军高官的首级挂在城头示众,又将斩杀的敌军脑袋堆积成山,建成“京观”。如此恩威并施,当地少数民族被治得服服帖帖。
宋军获胜,众人回去取来制钱一看,原来是两面都是字的特制钱。将士们钦佩得五体投地,这才明白狄将军“假痴不癫”的高招。那种静不露机的沉稳,真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之风。
大功告成,狄青被提拔为副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正式进入帝国的军队领导层。
狄青做了高官,脸上的刺字就显得不体面了。仁宗劝他用药把疤痕除掉,但狄青说,小臣不敢忘本,我有今天就是因为脸上的刺字,而且留着还可以鼓励士卒积极向上。从此,大家叫他“面涅将军”,来自部队的军官士兵都自豪地指着脸上的字说,狄将军是我们的头儿!
那个时候没人会想到,危险的种子早早就种下了。看上去风光无限的位置,在军中的无上威望,后来都成了置他于死地的导火索。
一般来讲,人发财升官了,都喜欢攀上个前辈英雄做祖宗,以示自己根正苗红。有人劝狄青认唐朝大名臣狄仁杰为祖上,但狄青很有原则,直说狄仁杰那样的伟人我是真的高攀不上。
平定侬智高打扫战场时,在尸体中发现一个穿黄袍的。不少人说这就是侬智高,赶紧向朝廷报功吧!但狄青觉得,这种不确定的事情不能干,怎么能去欺骗朝廷!
这样的人太完美了,不居功,不贪财,还有治军的本事,深受士兵爱戴,在军队中威望极高。一个这样的人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谁知道会不会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呢?
04
宋朝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时代,武将在朝中处于边缘位置。
有个笑话说,一个姓汤的武将学文雅,每每自称与人有“一面之交”,就被文官取个绰号叫“汤一面”,后来汤将军征战沙场中箭而死,又被文官取号叫“汤一箭”。可谓极尽讥讽嘲笑之能事。
在这样的风气下,即使是关爱狄青的老上级韩琦,对武将的态度也是一样。
一次,狄青手下将士犯法让韩琦扣住,狄青求情,说这可是个战场上的好男儿啊!韩琦听言,依旧命令杀了:什么叫好男儿?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在宋代,士子们考科举,中了进士的才有在东华门外被唱名的荣耀。
狄青悻悻道,我和韩大人之间也只差个进士。
狄青在朝中一面受文人鄙视,一面又受他们忌惮。知识分子出身的大臣们,一直在找机会对付这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人。
文坛领袖欧阳修率先发炮。他向皇帝上奏,再三强调对武将弄权要防患于未然,还特别点出,深受士兵爱戴的狄青狄大人家里,近来好像经常有怪事发生,让人不得不怀疑!
什么怪事呢?有人说是狄青家的狗长角了——这可是变龙的征兆!另外还有人说狄家经常夜里有火光闪闪,邻居去救火,却发现什么事也没有——还记得五代时梁太祖朱全忠家夜里的火光吗?而且京城里有人唱儿歌:“汉似胡儿胡似汉,改头换面总一般。”胡儿不就是“狄”?
一股带着阴谋的暗流指向了狄青。
这时,宰相文彦博站出来,请仁宗免去狄青的枢密使一职,外放他去当个地方官。
狄青得到消息,委委屈屈地对仁宗抱怨:没罪他们要免去我的枢密使,没功却又派我去做地方官!仁宗皇帝也觉得过意不去,便对文彦博说,我看狄青是个忠臣。
文彦博怼他:难道咱们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
大宋的天下不就是太祖黄袍加身得来的吗?宋仁宗也开始后怕了。
狄青找到文彦博讲理,为什么这样对我?文宰相**裸、直接对他讲,没其他原因,只不过朝廷对你不信任!
狄青吓得连退几步,寒毛倒立。
汴梁是待不下去了,狄青同意外调陈州,可即便离开了是非中心,他依旧感到彻骨的冰冷。他对仆从说:陈州有一种梨子叫青沙烂,看来我狄青这次是死定了,要烂在陈州了。
到了陈州,朝廷每隔三五天就派个宦官来“看望”他,嘘寒问暖,话语间不离一个主题:狄大将军这几天都在干什么啊?你要细细地讲,最好能让我写个材料带回去给皇帝看看。
狄青郁郁寡欢,第二年就病死了。
这一死,朝廷的荣誉倒是接二连三地颁发下来,不仅赠他中书令,还给他取了个谥号,叫“武襄”。
05
狄青的死,真的是因为一个胸怀天下的将军,一个硬骨头精神的勇士,在文人的集体排挤下报国无门?
开唐的李靖攻灭东突厥汗国后,在朝中被各种弹劾,不过因为唐太宗并没有给他太大的封赏,文官在骂完一阵子之后就放弃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保全之策。
放眼北宋,五代十国的阴影还在士大夫的脑子里徘徊,而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夺位的,一招“杯酒释兵权”就是在防患于未然。在整个统治阶层都在为此而精神紧绷的时候,仁宗给狄青那么高的位子就是害他,毕竟文官主政的传统虽不到百年,但他们怕武将却是从唐末藩镇割据开始,已有三百多年了。
从个人来看,狄青堪称北宋最悲剧的英雄。
从北宋朝局来看,国策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所以说,没人害死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