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结盟闹剧(1 / 1)

贞元三年(787)三月,尚结赞派使者前来长安,递交了投降和谈书。

不过,李适拒绝了和谈的请求。原因很简单,从去年入冬开始,吐蕃大军驻屯在鸣沙山,遭遇了一场大雪,牛羊伤亡无数,没有了足够的后勤保障,吐蕃不敢和唐军正面交锋。尚结赞走不通李适的路线,便转投了马燧。

此时,马燧驻屯在石州(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正准备渡过黄河,和李晟、浑瑊一起围剿吐蕃。为了争取马燧的支持,尚结赞派出使者,带着大批的金银珠宝前去游说,言辞极其卑微,甚至答应归还吐蕃侵占的土地。好女怕郎缠,马燧也在尚结赞的糖衣炮弹下彻底沦陷了。

马燧给李适上了奏折:陛下,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不要试试?

面对马燧的建议,许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晟:“戎狄无信,不如击之。”

韩游瑰:“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

韩滉:“今两河无虞,若城原、鄯、洮、渭四州,使李晟、刘玄佐之徒将十万众戍之,河、湟二十余州可复也。其资粮之费,臣请主办。”

说白了,李适也是被吐蕃深深伤害过的男人,如今局面有优势,他也想趁机教训吐蕃,因此命令马燧继续进军。然而,马燧不干了,如果听从李晟的建议,他的面子往哪里放,以后还能在朝堂上混吗?

就在此时,宰相韩滉去世,主战派的势力大大削弱,马燧便找到新科宰相张延赏,打算和他联手,共同对付李晟。两人经过一番密谋,最终给李适献上了一条非常走心的建议:拉拢吐蕃,共同对付回纥。

教训回纥,李适绝对举双手赞成。

想当年,唐代宗李豫为了平定内乱,邀请回纥登里可汗的精锐骑兵助阵,李适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命接待登里可汗。谁料想,登里可汗妄自尊大,不把李适放在眼里,还活活打死了李适的幕僚,这成了李适永远的伤痛。如今,李适可以利用吐蕃军队教训回纥,他怎么可能不动心。

张延赏趁机说道:“陛下,李晟不宜久掌兵权,趁这个机会让他回京养老,也好显示陛下对功臣的爱护。至于凤翔的防务,可以交给行军司马郑云逵。”

对李适来说,只要李晟交出兵权,防务交给谁并不重要。为了安抚李晟的情绪,李适加封他为太尉、中书令,保留所有的爵位和待遇,至于继任者的人选,由李晟自己决定。对尚结赞来说,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来,尚结赞把目标锁定为河中节度使浑瑊,不仅如此,他还打算扩大打击面,把李唐的军方高层一锅端。当时,尚结赞派人给李适传信:吐蕃有二十一位大臣都和浑瑊共过事,请朝廷让他主持此次的会盟,灵州节度使杜希全、泾原节度使李观在吐蕃军中也有威望,希望他们也到盟誓现场。

尚结赞确实有点飘飘然,李适身为皇帝,怎么可能听凭他的调遣?贞元三年(787)五月,李适下达旨意:杜希全需要在辖地主持大局,李观另有重任,不能赴盟。朝廷已经委派河中节度使浑瑊为清水会盟使、兵部尚书崔汉衡为副使。

李晟虽然隐退,却时刻关注着局势,他似乎有预感,尚结赞会搞事情。浑瑊出发前,李晟私下叮嘱,一定要在会盟的地方加强戒备,不可轻易相信尚结赞的鬼话。客观地说,李晟在乎国家的利益,所以才出面劝谏。然而,张延赏对李晟的恨意已经扭曲,他得知消息后,立即进宫告状:“陛下,李晟想阻挠朝廷的会盟,如果在会盟现场设防,岂不是让对方怀疑我们的诚意,那会盟又有何意义?”

可怜的李适,已经被会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他竟然训斥浑瑊,让他一定要表示出诚意,不能让尚结赞失望!当浑瑊率领两万兵马前往清水(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时候,尚结赞传来消息,说清水不是吉祥的地方,希望浑瑊前往原州的土梨树会盟。

为了让浑瑊放下戒心,尚结赞开出了空头支票:会盟以后,吐蕃归还盐州(今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夏州(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问题是,尚结赞为什么要更改会盟地点,土梨树又是个什么地方?不少朝臣已经产生了怀疑,直到神策军将领马有麟告诉大家,土梨树位于荒郊野外,地势险峻,适合设伏,李适这才派人追赶吐蕃使者,要求把会盟地点重新改到平凉。

按照事先约定,双方只能带三千铁甲军到会盟地点。然而,驻扎在潘原(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的骆元光告诉浑瑊,潘原和会盟地点相隔七十里地,如果发生不测,恐怕来不及救援,希望在会盟地点附近埋伏一支军队。

身为军人,就要时刻防范风险,这与外交礼仪没有关系。遗憾的是,李适的圣旨犹如紧箍咒,死死地限制住了前线将军的调兵遣将。骆元光左思右想,觉得此事蹊跷,于是私自带兵在距离会盟地点五十里的地方埋伏下来,还命人在营寨周边挖了许多壕沟,同时竖起栅栏,严密戒备。与此同时,另一支援军主帅韩游瑰也不放心,亲自带着五百名士兵埋伏在附近。

会盟地点,双方的铁甲军在盟坛的东西两侧防卫,四百名没有武器的将士站在盟坛下面,双方还有数十名骑兵在附近机动巡逻,防备对方的小动作。在浑瑊看来,这样的安排很公平,可他没有想到,唐军遵守了君子协定,可尚结赞却在附近埋伏了一万精兵。

会盟当天,吐蕃提前发动袭击,将唐军的机动游击队秘密捕杀。此时此刻,浑瑊还在中军营帐更换礼服,等他出营的时候,看到吐蕃暗杀队席卷而来。直觉告诉他,自己被人耍了,浑瑊急忙找了一匹马,随后仓皇逃去。据史料记载,吐蕃军队一口气追杀了五十余里,直到遇到骆元光的援军,这才返回。

悲剧的是,留在会盟现场的铁甲军还不知情,直到埋伏的吐蕃骑兵开始大肆捕杀!混乱之中,唐军群龙无首,只能四散逃命,会盟副使崔汉衡被俘。此时,尚结赞高调现身,对已经成为俘虏的会盟副使崔汉衡、马燧的侄子马弇、宦官俱文珍、浑瑊的大领马宁等人说道:“我本来准备了黄金枷锁,来囚禁你们的主帅浑瑊,不料这小子跑得挺快,空自抓了你们这些虾兵蟹将。”

崔汉衡等人早已经变成了筛糠机,哆嗦得不行。

尚结赞冷笑不已,他对马燧的侄子马弇说道:“我们胡人视牛羊为生命。去年在鸣沙山的时候,我们的牛羊冻死无数,战马也没有草料可吃。如果马燧当时渡黄河袭击我们,吐蕃早就全军覆没了。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全赖马燧从中出力,你作为马燧的家人,我们是不会扣留你的。来人,送马弇、俱文珍回长安,将崔汉衡等人囚禁起来。”

会盟的当天,李适召开朝会,兴高采烈地说道:“今天与吐蕃讲和,停止战争,这是国家的福气啊。”

马燧:“陛下说的正是。”

宰相柳浑面露担忧,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吐蕃豺狼成性,不是盟约就可以笼络的,臣私下里总是对他们不放心啊。”

李晟在旁边附和道:“臣也有这种感觉。”

李适呵斥道:“柳浑是一介书生,不知道国家大事,难道李晟你也不懂吗?”李适说罢,气冲冲地退朝而去。

当天傍晚,韩游瑰的奏折便送达长安,他给李适带来了两个消息,第一个是吐蕃狼子野心,偷袭了唐军,第二个是吐蕃军队马上就会开赴长安。面对吐蕃的背信弃义,李适无地自容,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羞涩地对柳浑说道:“没想到爱卿一介文人,竟然能够料敌于先。”

大臣们沉默无语。就在此时,李适突然蹦出了一句话:“吐蕃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朕的意思,提前离开长安,躲避兵祸。”

无道昏君!败家子!这恐怕就是朝臣们对李适的一致腹诽。接下来,大臣们轮番进谏,最终逼迫李适放弃了这个想法。问题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找几个替罪羊啊。李适清醒之后,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马燧、张延赏的错,马燧的不作为,给了吐蕃喘息之机,两人撺掇打回纥,这才有结盟的闹剧。

贞元三年(787)六月,李适下诏,任命马燧为司徒、门下省侍中,罢免其一切军职。至于张延赏,因为羞愧万分,难以见人,选择在家闭门思过,不再参与政务。

尚结赞的谍中谍计划,撸掉了李晟、马燧两位军方高层,让李唐君臣蒙羞,确实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不过,吐蕃因为饥荒,后勤保障不力,最终只是将夏州、盐州焚毁,带着牲口打道回府。

对李唐来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