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天子:朕的原则是没有原则(1 / 1)

所有的政治斗争,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韦后也不例外。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想做皇帝。

神龙二年(706)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武三思和武崇训被杀,韦后虽然失去了可靠的盟友,可问鼎帝位的心思却更加强烈。一方面,她联合上官婉儿、兵部尚书宗楚客等人对李重俊的党羽展开了血腥的清洗,另一方面,大肆提拔杨再思、杨思勖、纪处讷等人,扶持自己的党羽。

很快,韦后的党羽联合奏请皇帝,请为韦后加“顺天翊圣皇后”的尊号。这一政治举动,让大家伙儿的记忆飞回到了几年之前。曾记否,武则天去世之后留下遗诏,自己尊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如此高的相似度,司马昭之心呐。

当然,韦后妄想着做皇帝,不是不可能。

论地位,韦后和武则天都做过皇后,而且都深得丈夫的信任,李显的爱似乎更加离谱,这一点武则天比不了韦后。

论势力,李重俊死后,朝廷的半数朝臣都投靠了韦后,而且上至宰相,下至各部尚书、侍郎,都有韦后的党羽。这一点,武则天更比不了韦后。

至于法理基础,也就是称帝的舆论,武则天已经提前打了个样儿。各位大臣都是从武周王朝活过来的,对女人做皇帝一事,基本上习惯了,而且他们觉得女人做皇帝,不一定比某些男人要差啊,尤其是唐中宗李显,大家都懂的。因此,把韦后顶到皇帝的位置,这帮大老爷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当然,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不代表韦后就是皇帝,要想效仿武则天,就必须学习一条龙的套路,第一招就是搞祥瑞,把大家的情绪先调动起来!

景龙二年(708)二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韦后和贴身宫女正在后宫摆弄新衣服。突然间,宫女们指着韦后的衣箱,惊奇地说道:五色彩云!韦后的箱子飞出了五色彩云!紧接着,宫女们跪倒在地,高声祝贺。

有理由相信,这是提前排练过的桥段。

事情发生后,韦后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李显,希望他能赶来共享盛况。遗憾的是,李显到来的时候,彩云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了,彩云直播不重要,老婆的心情才重要,宫女们的众口一词才重要。

为了让老婆的心情更爽,李显找来了宫廷画师,按照宫女们的描述,搞了个效果仿真的五色彩云图样,然后拿给文武百官观看。

侍中韦巨源显得非常兴奋,大声奏请道:“陛下,这是国之祥瑞啊,应该将此图样传发到天下各州道,来一个普天同庆!”

李显:“准奏!传旨大赦天下,赐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和妻子们封号,没有妻子的官员,加封其女儿,80岁以上的妇女,都授予郡县乡君的封号。”

一时间,阿谀之徒们纷纷在韦后身边大肆献媚。

与此同时,一首流行歌曲爆红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据说,歌曲的名字叫《桑条韦》,是那种明着赞美韦后,赞美目的却又不清不楚,让人浮想联翩的那种歌曲。震撼效果如同当年的桃李子歌。

当然,说不清楚的事,必须让莫测高深的人来解释,比如迦叶志忠。此人担任右骁卫将军之职,又兼着知太史事。哦,知太史事就是干涉太史令的事,是李显官职体系的冰山一角,专门给投机取巧人士的头衔。

迦叶志忠上表道:“昔日高祖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桃李子》,太宗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侧堂堂》,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当今圣上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如今,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臣认为顺天皇后有才有德,为天下之母,应该主持蚕桑,以安天下!臣谨拟《桑条歌》十二篇献给陛下,请让乐府编奏,待皇后祭祀先蚕时,演奏此篇章!”

事实上,这番话已经把韦后比作了武则天,政治意图十分明显,追究起来应该属于大逆不道。然而,唐中宗李显却对此视而不见。

一时间,朝中大臣见风使舵,纷纷向韦后靠拢。

东汉献帝时期,权臣曹操当政,天下只知有丞相,不知有帝王。

当时的史学家、政论家荀悦给汉献帝刘协写了五篇《申鉴》,总结出扰乱国家政治的有四种祸患:伪、私、放、奢,应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到了唐中宗一朝,这四种祸患已经如瘟疫一样,蔓延到朝廷的各个角落。

“伪”,就是颠倒是非黑白,阿谀奉承之徒横行。李显身边并非没有忠正耿直的大臣,然而面对强势的韦后和备受宠爱的安乐公主,他们纷纷闭口不言,明哲保身,放任皇帝被奸佞之徒迷惑,朝廷政治风气日益衰落。

“私”,就是达官显贵为了一己之私,徇私舞弊,国家府库为私人控制,大肆圈地,欺压良民,还有些人甚至心怀不轨,觊觎国家神器,总想取而代之。

“放”,就是人人只懂得享乐放纵,他们建造豪华的府邸,日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未来,迷失了自我。

“奢”,就是搜刮钱财,自我享乐,丝毫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毫无统治者的悲天悯人之心。

很悲摧,在李显的统治时期,这些全都占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李显也不是躲在深宫的皇帝,权贵们横着走路,吏治全面腐败,中央政府逐渐衰落,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有些还是他造成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李显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混上了皇帝的宝座,只想安安稳稳地做太平天子。对武则天来说,她可以靠个人魅力去统治臣子,可李显做不到,他只能拿经济、政治利益去收买人心。

当时,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扩建了府邸,需要添置许多奴婢。那个年代,有专门的奴婢交易市场,只要你花点钱,自然可以买到喜欢的。不过,身为长安最有权势的公主,如果弄点奴婢也要花钱,说出去恐怕会让人笑掉大牙吧。

于是乎,两位公主撒出了府中恶奴,开始在大街上强抢民女,以至于百姓们只好紧锁门户,大街上人迹罕至。恶奴找不到人,无法交差,于是就强行破门入户,如同逮捕犯人一样,将百姓家的女子悉数抓捕,为此还闹出了不少人命。

侍御史袁从之是个正义的官员,为了维护京城的治安,下令将一些恶奴逮捕下狱,准备明正典刑。二位公主气愤不过,直接跑到宫中,逼迫李显下诏放人。

李显:“袁爱卿,要不给朕一个面子,放了公主府的人?”

袁从之:“陛下,您是百姓的天子,怎么能纵容恶奴强抢民女呢!”

李显错愕了,这就是一桩小事啊,何必闹得沸沸扬扬呢?在李显看来,袁从之不给他面子,于是怒吼道:“朕叫你放你就放,何必在朕的面前聒噪!”

袁从之无语。

景龙三年(709)二月初九,监察御史崔琬控上了一道奏折,控告宗楚客、纪处纳和少数民族首领私下勾结,收受贿赂,导致边境爆发战争,请求中宗皇帝严惩。

按照惯例,大臣如果被御史弹劾,应该弯着腰,满怀愧疚的态度快步走出朝堂,等待皇帝的调查和问罪。然而,宗楚客仗着韦后的权势,无视朝廷的规矩,公然将自己标榜为一名受害者,还要求李显反过来严惩监察御史崔琬。

两位重臣当场展开辩论,言辞激烈之处,几乎要动手打人。

李显瞅了瞅,群臣似乎在作壁上观,完全没有劝架的意思啊。待二人筋疲力尽,僵持之际,李显轻咳了一声,安抚道:“好啦好啦,两位爱卿都少说几句吧!再这样闹下去,成何体统嘛。崔爱卿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宗爱卿为自己辩驳,也是人之常情。如今天下太平,朕实在不愿意看到庸人自扰,自乱阵脚。朕觉得,你们二位都无罪,你们当着朝臣的面结为兄弟,以后不许再闹了!”

此言一出,群臣的下巴掉了一地。

原则呢?御史告状,大臣辩驳,所以大家都是对的?

圣意难违,两位重臣只好不情不愿地在朝堂称兄道弟,一场闹剧这才收场。事情传出之后,老百姓都称李显为“和事天子”。

李显既然想做太平天子,纷繁复杂的朝务自然就不想管。

景龙三年(709)三月初一,朝廷发布一道诏令:

任命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命中书侍郎崔湜、赵彦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景龙三年(709)三月二十一日,朝廷再次发布诏令:

任命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命太常卿郑愔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宗楚客: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最衷心的死党。

萧至忠:倾向太平公主和李旦,是双面间谍的身份。

韦嗣立:前半生敢于犯颜直谏,在唐中宗一朝毫无建树。因为姓韦,后来被唐中宗直接划归到韦后的属籍。

崔湜和赵彦昭:与上官婉儿私通,因此受到举荐。

韦温:韦后的堂兄弟。

郑愔:先后依附过张易之和武三思,后来拜在韦后门下。

除此之外,尚书右仆射杨再思更是墙头草一样的角色。

毫不夸张地说,韦后的党羽虽然没有霸占所有的核心职务,却都顶着宰相的头衔,有参与政务的权力,李显已经被架空了。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的朝臣都是唯唯诺诺,混日子过活的人,让他们有政治信仰,那都是不可能的。官职对他们来说,都是光宗耀祖,捞取家族资本的手段而已。

据史料记载,韦后党羽把持大权之后,卖官鬻爵的生意越发红火。

当时,崔湜和郑愔负责朝廷的选官业务,手中的权力很大,这也让崔湜的老爹,时任国子监司业崔挹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有一次,崔挹收了一大笔钱财,结果忘记将求官人的名字告诉给儿子崔湜,导致此人意外落选。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江湖规矩,也是朝廷的潜规则。

求官人心中十分郁闷,因此找崔湜主持公道:“崔侍郎,您的亲属已经收了我的钱财,为什么不给我赐官呢?”

崔湜假装正经地说道:“大胆!混账!你告诉我,我哪个亲属敢如此胆大妄为,我要将他抓起来活活揍死!”

求官人:“哎呀,那可不行,打死了他,您会为他丁忧的!”

崔湜明白了,原来是老爹的“杰作”!面对同事的诘难,崔湜无地自容。潜规则的精髓就在于潜,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背后操作的,不能拿到人前说事儿,崔湜家人拿了钱财,却没有替人消灾,这就是坏了规矩。

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朝野。

侍御史靳恒、监察御史李尚隐:“崔湜的行为太恶劣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啊,必须要严惩,不然朝廷的尊严何在?”

李显:“传旨,由监察御史裴漼审理此案!”

数日之后,监察御史裴漼回奏李显,声称崔湜、郑愔卖官鬻爵的行为属实,还顺带着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弹劾了一次,要求李显判处死刑。

两位正国级官员被查,自然不符合韦后等人的利益,为了把他们捞出来,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人亲自上阵,这才逼迫李显改判结果。

李显:“将崔湜贬到吉州,贬郑愔为江州司马。”

第二天,上官婉儿拉着安乐公主,再次为情夫求情,李显再次改判结果,封崔湜为襄州刺史,任命郑愔为江州司马。一件朝廷大案,在李显的纵容下竟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吏治腐败的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并不会因为别人的退让和妥协减少半分。相反,在毫无底线的纵容下,人的欲望会变成营养丰富的湖泊中的水草,疯狂地蔓延和生长,害死别人的同时,也会缠绕着自己的脖子,让人窒息。

景龙三年(709)八月,李显打算前往南郊,祭祀天地。

古往今来,祭祀天地是男性皇帝的权力,这也是他们彰显自己权力和地位的方式。天子之后,一般是皇太子完成亚献。不过,从武则天开始,这个规矩就被破坏了。所谓的规矩、制度,无关好坏,只要存在了,就一定有人想着传承!

这一次,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主动进言:“古时帝王祭祀天地,王后要用瑶爵盛酒进献,如今韦后贵为天下之母,应当辅助陛下祭祀天地。”

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等人坚决反对:“按照惯例,皇后只有辅助帝王祭祀先王先公的权利,没有祭祀天地的先例,韦后没资格到南郊祭天!”

李显:“韦巨源,你是宰相,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韦巨源:“陛下,臣赞同祝钦明的提议!”

李显:“那就依照爱卿的意思,拟定礼仪吧!”

祝钦明:“陛下,臣认为,安乐公主可以完成第三次进献。”

李显有些犹豫,可并没有明确地拒绝。

唐绍:“陛下,你如果执意如此,臣就撞死在您的面前!”

李显:“爱卿呐,朕还算是从善如流的皇帝吧,既然你们坚持己见,此次祭祀,就由韦后完成亚献,任命韦巨源代理太尉之职,完成第三次进献!”

很难想象,李显的底线到底在哪儿。

也许,他不认为韦后具备老妈的智慧,难以问鼎帝位?或是觉得自己还可以控制局面?现实就是,祭祀事件过去后,韦后在朝野既有了实权,也有了名声,更有了舆论的支持。所有人都认为,她会是第二个武则天。

是啊,武则天走过的路,韦后都走过来了,而且走得比武则天更顺利,现在只剩最后一个流程:等李显上西天,或者直接送他上西天。

南郊祭祀,李显宣布大赦天下,赦免的力度堪称唐朝之最,因为许多流放犯人、死囚犯、政治罪犯也在赦免之列。当然,最兴奋的莫过于均州刺史、皇长子李重福。在他看来,当年懿德太子李重润被杀一事早已经澄清,与他根本没什么关系,如今李显又一味地做和事佬,或许会对他产生怜悯之心。

李重福一直在等待赦免的旨意,可始终没有音讯。

不得已,李重福只好主动上表:陛下尊崇古礼,在南郊祭天,天下苍生都因此得获赦免,可臣作为陛下的亲生儿子,却无缘仰沐皇恩,难道上天对万民的一视同仁,竟然是这样的吗?知道此事的朝臣和百姓,无不为臣流泪,况且陛下慈悲为怀,就不能怜悯一下您这个走投无路的儿子吗?

李重福发出奏表之后,日夜翘首以盼,等待皇帝使者来宣谕。然而,韦后的党羽把持朝政,早就将他的奏表截下,李显到死也没有看到他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