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忆往昔回了心,王、萧二人没了命(1 / 1)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也是文明的。

褚遂良的行为不文明,所以被发配到了潭州。至于其他人,似乎都懂得保护自己,李治和武则天暂时还找不到理由来对付他们。

对武则天来说,当务之急是登上后位。

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诏:王皇后和萧淑妃阴谋毒害皇上,将她们贬斥为庶人,废除王氏、萧氏族人所有的官职和爵位,悉数发配到岭南。

毒害皇帝一说,纯属是背锅。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谁都不会为了落魄的王皇后击鼓鸣冤了,罪名是真是假,大家都不在乎。

许敬宗为了拍武则天的马屁,特意来了一个补刀,他上奏说:先前,王皇后的父亲王仁佑被朝廷加赠司空,如今他的官符还在,等于是让逆乱的子孙还可享受祖先余荫,这是不合理的,请皇帝把王仁佑的官符废除。

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九日,百官默契上奏,请求李治立一位新皇后。

李治下诏:“武氏家门显要,功勋赫赫,先前因为才德美貌被选进后宫,誉满宫闱,德被后庭。当时,朕还是太子,但是蒙受先皇的恩泽,长期待在深宫之中侍奉先皇,早晚不离左右。武氏在后宫之内,举手投足常深自反省,周旋在嫔嫱之间,从没有发生反目成仇的事,先皇清楚了解武氏的为人,常常赞赏不已,就把武氏赐给朕,就像汉宣帝为太子封王政君为太子妃一样,可立武氏为后。”

永徽六年(655)十月二十一日,李治宣布大赦天下,本意是为武则天积攒点人气。有趣的是,武则天却上了这样一道表书:陛下,您封我为宸妃的时候,来济、韩瑗两位大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力争不可,他们明知道这件事情很难阻止,却还是硬着头皮顶上去,这是为国尽忠的表现啊,请陛下对他们施以恩德!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所谓的政治智慧,可能就是让吃瓜群众觉得你是优秀的存在,甚至是受委屈的存在,让政治对手感觉到你的杀气,知难而退吧。

武则天给人的感觉就是,来济和韩瑗不屈不挠的谏言,颇有贞观遗风,实际上是暗讽他们不自量力,螳臂当车的愚蠢行为。

两位大臣都经历过政治风浪,他们还能站着呼吸,无非是因为没有走极端的路线,也没有和皇帝撕破脸皮。武则天很善良,眼下用一道诏书表达了她的不满,希望他们见机行事,知难而退。可想而知,如果继续霸占宰相的位置,等待他们的恐怕就会是狂风暴雨般的摧残了。

来济和韩瑗二话不说,直接向李治递交辞呈,恳请回家养老。

不过,李治暂时压下了他们辞职信。斗争归斗争,因为这点事就迁怒到国家重臣的身上,岂不是暴君所为?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群臣会怎么看他?

你们二位少安毋躁,辞职的时机暂时还没到呢!

永徽六年(655)十一月初一,李治正式册封武则天为大唐皇后。

彼时,武则天已经31 岁,入宫整整十八年。

没有皇帝的宠爱,没有家族的庇护,没有亲情的守候,没有朋友的安慰。在阴谋遍布的后院宫廷,武则天只能孤独地面对一切,没人教她如何保护自己,没人教她生存的艺术。武则天性格确实坚韧,确实有政治智慧,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这些年受过的委屈,面对过的生死,又能和谁去言讲?

数十年后,武则天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世人诟病,甚至得到了极不堪的评价。试问,武则天的成长环境单纯,武士彠给予了足够的父爱,杨氏出身豪门贵族,举止优雅,知书达理,这样的家庭会教育出不堪的女儿?

说白了,自从入宫之后,武则天面对的唯有孤独,心中藏了太多的秘密,以及无尽的寂寞,李世民不是倾诉对象,李治也不是倾诉对象,她太需要懂她的人了。

还有一种事后诸葛、结果导向的历史认知。他们觉得武则天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家,所有的事情都在她的精心策划之下。他们觉得武则天本性就是心狠手辣的政治家,所以政治斗争、铲除政敌的手段令人发指。

只能说,戴着有色眼镜看历史,真的很要命。

武则天14 岁入宫,31 岁做皇后,67 岁做皇帝,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经历了十多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环境会变化,人的性格也会因此变化,所谓的政治智慧、斗争手段,也需要在很长的人生经历里去逐渐积累,更不能因为晚年的性格就去判定年轻时候的性格。

更何况,皇权的游戏圈内,任何个人的力量和智慧都是浮云,更多的是跟着权力的斗争随波逐流。比如,武则天跟着李世民虚耗光阴,她只能忍着;去感业寺修行,她也只能被动接受着;能逃出牢笼,完全是因为李治的后宫斗争。

有句话说的比较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果是换作我们,置身于云波诡谲的政治旋涡中,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奋力求生,先让自己活下来,再努力活得比别人更精彩。

此时此刻,武则天真的做到了。

武则天成为一国之母,后宫主宰,万人敬仰的存在,她不再需要仰人鼻息,她要做的就是三件事:铲除后宫嫔妃的威胁,控制后宫;壮大武氏家族,拉拢朝中政治势力;伺候好丈夫李治,保全胜利果实。

先看看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结局吧。

李治做太子的时候,王皇后和萧淑妃一直跟随在他身边,那个时候没有权力斗争,没有血雨腥风,唯有少女怀春的情意和花前月下的浪漫。可想而知,李治和她们还是有美好回忆和感情基础的。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贬之后,被关押在一处隐蔽而且萧索的别院之中。这一次政治风波,她们的家族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朝中也没有政治同盟。说白了,想要翻盘,机会已经很渺茫,这可能也是武则天没有对她们赶尽杀绝的原因。

机会渺茫,不代表没有机会,李治不就是最后的机会吗?

政治斗争告一段落,后宫趋于平静,李治的情绪也开始平复了。他时常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有一天,李治再一次沉浸在回忆的潮水中,一发不可收,于是漫步到关押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别院。

这是李治第一次来到别院,然而映入眼前的景象,令他悲从中来:关押王皇后和萧淑妃房间的门户紧锁着,窗口也被木板封了起来,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口用来递送食物和饮水,这也是她们和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

李治问道:“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哪里?”

两位嫔妃实在没想到,李治还记得她们。

王氏哭泣着回答说:“陛下,妾等是有罪之人,既然被贬为宫婢,怎么可以再有皇后、淑妃的尊称?”

李治无言以对,因为不知道说什么。

王氏继续说道:“陛下,您如果还顾念以往的情分,准备让妾等重见天日的话,就请陛下把这别院命名为回心院吧!”

李治:“好,朕马上就去处理!”

别院发生的事,很快就被武则天得知。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非常生气,她确实没想到,王皇后和萧淑妃到了这步田地,还想着李治赦免她们,如此狡猾的敌人,怎么能容忍她们继续活着?

回心院?李治回了心,武则天岂不是没了命?

紧接着,武则天派人前去别院,先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杖责一百,随后剁下她们的手和脚,泡在了酒瓮里,数日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血流枯竭而死,武则天下令将她们的尸体剁碎,扔到了荒郊野外。

据史料记载,面对武则天的判决,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态度截然不同。

王皇后:“祝皇帝万寿无疆,祝武昭仪永承恩宠。我死是应该的!”

萧淑妃临死前,怨气冲天地诅咒道:“阿武狐媚惑上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愿来生我变成猫,阿武变成鼠,生生世世咬着你的喉咙,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客观地说,两人的反应非常合理。王皇后是后宫斗争的始作俑者,利用武则天在先,打击萧淑妃在后,自己不占理。可萧淑妃呢,先是被王皇后针对,后来又被武则天打压,如今却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心中有怨气也是理所应当的。

萧淑妃可能忘记了,女人吵架,大多是你骂初一,我骂十五,被人辱骂却不回应,那是不可能的。武则天的反击很犀利:将王氏改为蟒氏,萧氏改为枭氏。

蟒和枭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巨蟒,恶毒无比。武则天除了讽刺她们心肠恶毒,还希望她们来世也无法做人。王皇后坑了萧淑妃一辈子,萧淑妃却让王皇后的后人来还债,真可谓冤冤相报,何时得了啊!

据《资治通鉴》记载,萧淑妃临死前的诅咒让武则天非常忌惮,因此她下令后宫中禁止养猫,许多人也相信了这样的说法。然而,《资治通鉴》同样还记载过,武则天曾经在宫内训猫,让它和鹦鹉同处,还向朝中的百官展示过,不过传看未毕,饥饿的猫就将鹦鹉吃了。

很显然,这是作者前后矛盾的记载,实在是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