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战役,李纯用一场华丽的胜利,给藩镇节度使传递了一个信号:朝廷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弱势一方,有人敢挑战皇帝的权威,就必须付出代价。比如刘辟,就算想自杀,朝廷也不会给你最舒服的姿势。
说白了,朝廷强势,地方藩镇就要放低姿态。西川战役后,各地的节度使纷纷前往长安,当面向李纯汇报思想,表示归顺。当然,还是有些不识时务,眼力见不好的军阀,比如镇海节度使李锜。
李锜,唐朝宗室,淮安王李神通的后裔。因为有家族的庇护,李锜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德宗一朝,他便晋升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成为江南名副其实的财神爷。李适是个爱钱的皇帝,李锜为了满足李适的私欲,也为了养肥自己,开始在江南疯狂地搜刮奇珍异宝,民脂民膏。
钱财可以通神,权力可以壮胆,有了这两样东西,李锜的自信心膨胀了。他雇了很多私人保镖,其中精于箭术的人被称为“挽硬随身”,身体强壮的外族被称为“蕃落健儿”,李锜则被他们称呼为“假父”。
贞元十七年(801),浙西平民崔善贞上书朝廷,揭露李锜在江南的罪行,李锜私下派人将他处死,李适对他不管不顾。永贞元年(805),朝廷罢掉他的盐铁转运使之职,将他晋升为镇海节度使。
所谓的镇海军,下辖润州、苏州、常州、湖州、杭州、睦州,包括现在浙江北部,以及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的地方。说白了,明着给你升官,暗中却收回了李锜的财政大权,逐渐切断他的经济来源。李锜的心理不平衡了,他开始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擅杀朝廷官员,以至于闹得鸡飞狗跳。
西川战役后,李锜看到政策有些不对,于是跟着其他节度使一起上书朝廷,表示要亲自到长安述职。对李锜来说,这只是表明归顺姿态的形式而已,如果李纯足够懂事,下旨安慰一下,这件事就算过去了。然而,李纯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在第一时间安排宦官前去慰问,还要带李锜一同入京。
有理由相信,李锜应该很想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为了迷惑宦官,李锜将镇海节度判官王澹任命为留守,同时假装打包行李,准备启程。然而,宦官等了好几天,也不见李锜有实质性的行动,因此催促他赶紧启程。王澹也屡次劝说,让他千万不要和朝廷对着干,先去长安述职再说。
宦官催促也就罢了,王澹也想让他快点走人,难道他王澹想暗中投靠朝廷,自己做镇海军节度使?吃相是不是也太难看了?有唐一朝,节度留后篡权夺位的例子数不胜数,李锜不能不防。李锜表示,自己得了重疾,只能卧床休息,长安是去不了了,到年底再说吧。宦官听闻此言,吓得急忙赶回长安复命。
李纯的脸上火辣辣的,有种被人当猴耍的感觉。如果放任李锜胡作非为,以后还怎么带队伍?随后,李纯召开宰相会议,商讨如何处置这件事情。
门下侍郎武元衡:“陛下初登大宝,李锜要求朝见就朝见,要求中止朝见就中止,朝廷的颜面何在?将来还怎么对全国发号施令?”
打了胜仗,说话的底气就是不一样。
有了宰相武元衡的态度,李纯便没有再征询其他朝臣的意见,他直接发了一道言辞严厉的诏书,让李锜别废话,赶紧来长安。李锜是地方的土皇帝,平日里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从来不听别人的调遣,面对李纯的诏书,他懒得解释,直接进入了谋反模式。要造反,必须先除掉王澹这个心腹大患。
有一天,李锜坐镇军中,操持着给将士们发放冬季衣服的事情,节度判官王澹和朝廷特使进帐谒见,环列在四周的数百名士兵突然起哄,他们嚷嚷道:“镇海军什么时候由王澹来发号施令了?”
发号施令?你们难道没看见,发号施令的人端坐在中军大帐吗?
很遗憾,王澹还没来得及辩解,就被砍成肉泥。站在一旁的将军赵琦大声质问,瞬间就被砍倒在血泊里。想要除掉的人已死,李锜慢悠悠地站起身,随后表现出一脸惊恐的模样,结束了这场由他自己导演的闹剧。
元和二年(807)十月,李纯发布诏书,罢免李锜镇海节度使之职,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让他回京城养老,任命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
当然,诏书对欲造反的李锜来说,就是一张废纸。
杀掉王澹后,李锜把目光瞄向了治下的湖州、杭州、常州、苏州、睦州、润州。除了润州外,其余五州刺史都是朝廷的人,不过李锜已经在各州安排了高级将领,麾下有数千兵力。此刻,他们已经接到传信,要动手除掉朝廷命官,自己取而代之。悲剧的是,李锜还是想得太简单。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朝廷也安排了许多密探,说白了,李锜的行动已经暴露了。
战争还没打响,五个州就开始了激烈的地下战役,最后结果出来,只有苏州的将领擒获刺史李素,其他各州的行动全部失败。由此可见,藩镇节度使虽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朝廷只要能控制刺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住节度使。朝廷最不想看到的结局,就是强势的节度使,外加一堆墙头草般的刺史。
失去了江南,李锜又把目光转向了富饶的宣州(今安徽省宜城市):“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和田少卿,给你们三千人马,帮我们拿下宣州。”
用三千人攻打一个州城?李锜的脑子进水了?
张子良、李奉仙和田少卿很有默契,大家都知道这次出兵就是个闹剧,何苦为了一个笨蛋节度使去葬送美好的前程呢?据史料记载,三千大军刚刚离开镇海军总部,就被带到了荒郊野外训话。张子良咆哮道:“将士们,李锜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谋反,如今朝廷各路大军已经集结,我们现在去宣州就是送死,你们都是有老婆孩子的人,是想回去抓住李锜向朝廷请功,还是想去宣州送死?”
结局已然注定。当天晚上,张子良等人返回镇海军总部,打了李锜一个措手不及。随后,李锜被送往长安,准备“愉快”地接受大唐君臣的侮辱。
元和二年(807)十一月,大明宫兴安门,李纯责问一脸无奈地跪在地上的李锜:“朝廷对你晓之以理,你为何执迷不悟,一定要谋反逆天?”
李锜辩解:“不怪我呀,都是我的手下张子良叫我这样做的。”
李纯反问:“你知道张子良要谋反,为何不先发制人,将他诛杀呢?”
李锜:“……”
李纯:“将李锜和他的儿子李师回腰斩于市!”
在唐朝,公然造反是大罪,完全可以株连。当时,不少朝臣都力主拆除李锜一脉的宗庙,诛杀李氏家族的男丁。然而,李锜的祖先是李神通,关乎开国功臣的颜面,最终并没有被大肆株连。至于李锜搜刮的财富,李纯表示,不用再上缴给皇室私用,全部算作当年浙西上缴给朝廷的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