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的暗流涌动(1 / 1)

两府之争闹到这个地步,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李世民想做太子,也使用了许多阴谋诡计,可都被李渊一一识破。李渊的态度很明确,老二就是老二,太子的位置你就别想了,如果再这样闹下去,就把你发配到洛阳,让你自生自灭。李建成的态度也很明确,觊觎大哥的东西,大哥只好用实力来碾压你!

李建成的态度无所谓,可李渊的憎恶,让秦王府的臣僚日夜忧惧。说白了,只要李渊发布一道诏书,李世民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翻不起任何风浪。

当时,首席谋臣房玄龄找到长孙无忌,试探性地说道:“老弟啊,秦王府和太子府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一旦发生变故,秦王恐怕难以收拾啊。瞧瞧秦王殿下,整日心神不宁,要不咱们一起去劝他行周公平定管叔与蔡叔之事?”

长孙无忌(594—659),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李世民做了大老婆,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说起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算是好哥们儿,和秦王府的其他谋士相比,还是有话语权的。

长孙无忌:“老房啊,我一直就有这种想法,只不过不敢说出来而已。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就让我去向秦王转达吧!”

李世民不是傻瓜,敌人已经把刀架在了脖子上,如果再矫情下去,那就有点犯贱作死的味道了。长孙无忌进门之后,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李世民很爽快地答应了,还派人找来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始了一场惊天阴谋的策划工作。

秦王府暗中策划的时候,太子府也没有闲着。

两府开战以来,双方在对方阵营都安插了不少眼线,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李建成表示,他最忌惮的不是房玄龄、杜如晦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而是战斗值爆表,又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武将,比如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之下,决定拉拢尉迟敬德、段志玄。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如果尉迟敬德能够“弃暗投明”,金钱和美女都不在话下,如果尉迟敬德“弃明投暗”,那就找机会干掉他们,剪除李世民的羽翼。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写了一封亲笔信,随后派人给尉迟敬德送去,大致的意思是希望尉迟敬德能够给李建成一个面子,大家一起坐下来聊聊。当然,除了亲笔信之外,还有一车金银珠宝,够尉迟敬德吃好几辈子。

遗憾的是,李建成真的找错了人。

想当年,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尉迟敬德“芳心暗许”,以加入秦王府作为此生最荣耀的事儿,这些年来,尉迟敬德忠心耿耿,誓死维护着李世民的利益。说白了,李建成想挖尉迟敬德,还不如去找秦叔宝和程咬金呢,这两位老兄好歹跳槽的次数比较多,骨子里稍微还有点弱肉强食的江湖基因。

面对李建成的**,尉迟敬德显得彬彬有礼,他说自己是编蓬为户、破瓮作窗的小户人家,关键时刻,正是秦王殿下给了他希望,因此会一直追随李世民,婉拒了李建成的好意。回信之后,尉迟敬德便将此事告诉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态度很有趣,也很坦然:“兄弟啊,本王知道你很忠心!不过,事情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你不妨收下他的金银珠宝,还可以暗中打听一点儿机密消息呢!(相遗但受,何所嫌也!且得以知其阴计,岂非良策!)”

李建成被拒之后,派了几位江湖高手前去刺杀尉迟敬德,可尉迟敬德毫不畏惧,晚上睡觉把门户大开,好像在等待刺客一样,此事最终宣告流产。李元吉心有不甘,于是找到老爹,狠狠地参了尉迟敬德一本,李渊二话不说,直接把尉迟敬德拿入大内诏狱,准备找个借口杀了他。

关键时刻,李世民强势入宫,最终逼迫李渊放了尉迟敬德。

行啊,既然治不了尉迟敬德,那就让程咬金去做康州(今广东省广州市德庆县)刺史吧,这是李渊的报复!至于房玄龄和杜如晦,李渊也给他们安排了去处,有趣的是,他们并没有着急离开长安,而是躲在了长安某处。

看得出来,李渊彻底倒向了太子府集团。

这些年来,秦王府和太子府明争暗斗,两府之争几乎成了武德朝的主旋律,李渊因此焦头烂额,倍感无奈。直到此时,双方彻底翻脸,有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趋势,李渊才决定用釜底抽薪之计,彻底剪除秦王府的势力。

秦王府内,士气低迷得一塌糊涂。密室之内,除了李世民,只有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玄这几位老兄。按照李渊的计划,这些人也会步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后尘,可就在此时,突厥人又打来了。

这一次,李渊没有召集李唐的高层开会,曾经威武霸气的秦王殿下也不在,参加会议的,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

李渊:“说说吧,这次怎么打?”

李建成:“儿臣以为,由齐王李元吉挂帅,命他带着右武卫大将军罗艺、将军张瑾等人出征,大事可成!”

李渊还是忍不住多问一句:“元吉啊,你的意思呢?”

李元吉:“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有一个请求,希望秦王府的尉迟敬德、段志玄、秦叔宝能够随儿臣一同出征。儿臣还听说,秦王府精兵猛将一大堆,希望能够抽调一部分加入军中!”

李渊:“就这样定了,准备一下就出发吧。”

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府之后,暗中商议了一个计划:此次出征,主力部队都是李元吉的人,秦王府的战将已经被抽调出来,李元吉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到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定会前往昆明池送行,李元吉可以趁此机会发难,将秦王府的势力一网打尽。那个时候,李渊还能再说什么?

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如果昆明池的政变成功,历史将会彻底被改写,后世的人只会记得昆明池之变,而非玄武门之变。所谓的李世民被逼谋反,可能被改写为太子李建成为求自保,不得不弄死李世民。

遗憾的是,李世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给他通报消息的人叫王晊(zhì),是太子府的率更令,专门负责太子宫各殿的守卫,很适合听墙角的角色。

历史证明,两府之争不仅有明面上的争斗,背后的间谍活动也很频繁,至少贞观朝的大臣并没有隐晦这些事儿。接下来,李世民叫来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将王晊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长孙无忌:“殿下,事情急迫,咱们得先动手啊!”

谁料想,李世民竟然摇头叹息,对着大臣们说道:“古往今来,骨肉相残就是皇室的丑闻。本王也知道祸事即将来临,可本王想等太子先动手,再以讨伐叛逆为名,彻底铲除太子府的势力,这不也可以吗?”

此言一出,两位大臣直接昏厥在地。老板啊老板,你脑子里在想啥呢,这都到了生死关头,还在讲道义呢?如果太子府行动成功,哥几个还怎么翻盘?

尉迟敬德向来惜字如金,可是这一次,他实在不想由着李世民的性子,于是强行组织了一波不错的语言:“秦王殿下,大家伙儿都是真心拥戴你,可大家也把自己的性命看得很重,如果你优柔寡断,不想主动发难,我们肯定是不会坐以待毙的,我们还是回深山老林去避祸吧!”

李世民望着尉迟敬德,想说什么,却还是没说出来。

长孙无忌接话道:“大王,如果你不能听从尉迟敬德的主张,事情便没了指望,尉迟敬德如果要离开,那我也只好跟着他一起走!”

不得不说,没有天生的政治家,只有天生的政治舞台。

瞧瞧长孙无忌,在贞观一朝混得风起云涌,可此时在政治上还是挺幼稚的。李世民早就想反了,只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台阶而已,身为老板的幕僚,难道不应该为老板排忧解难吗?啥也别管,直接发动军事政变,这不是让李世民处于道德的制低点,被世人唾骂吗?

李世民颇为无奈:“你们必须尊重我的意见,还是再找人商议一下吧。”

意思就是,事情是对的,可是说话的人不对。

就在此时,尉迟敬德又点了一炮:“殿下,犹豫不决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如今,秦王府的八百勇士已经穿好铠甲,拿好兵器,起兵造反势在必行,您还能制止得了吗?”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不再说话。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随后找到了秦王府的其他幕僚,询问大家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最终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必须先动手,不能坐以待毙。有趣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齐王李元吉,他们觉得,李元吉性格乖张,脾气暴躁,肯定不会衷心侍奉太子李建成的,言外之意,李元吉有自己的打算。

李世民:“你们说这话有根据吗?”

某某人:“齐王府的护军薛实曾经说过,算命人的说齐王有天子之相,李元吉自己也说过,只要能除去李世民,捉拿李建成也就易如反掌了。假如他们如愿以偿,那咱们可就悲剧了!凭大王的威武,收拾他们犹如拾起地上的草芥,为何要遵守凡人的节操,忘记国家的大计呢?”

李世民还是沉默不语。

事实证明,大家说的话犹如隔靴搔痒,根本就没有挠到李世民的痛处。李世民是因为要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犹豫不决吗?大错特错!

事实上,秦王府和太子府已经闹掰了,迟早都会亮出刀子,李世民根本就不在乎李建成的死活,他最担心的还是老爸李渊。不可否认,两府之争中,李渊一直维护着李建成的地位,如果李世民贸然起兵,如何处理李渊?是顺带着把老爸也弄死?还是弄死李建成之后,等老爸来收拾他?

秦王府内,李世民不想把话挑明,幕僚们又百思不得其解,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庆幸的是,李世民身边还是不乏有能耐的人,就在气氛沉闷的时候,某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殿下,您认为舜是什么样的人?”

李世民:“自然是圣人!”

某某人:“殿下,其实不然……”

接下来,这个无名氏给李世民讲了几个故事。

据说,舜的父亲和哥哥看他不顺眼,经常辱骂和责打他,这些舜都忍受了。可到了后来,父子俩想要害死他,派他去疏浚水井,结果偷偷在上面填土,打算把他给活埋了。随后又让他去给粮仓涂外墙,结果偷偷在下面放火,打算把他给活活烧死。至于舜呢,父亲的小打小骂可以接受,至于关乎性命的事儿,他必须得找机会自保。

于是乎,故事就说到点上了:李渊和李建成想要害死李世民,如果李世民有匡扶天下,救济万民的雄心壮志,就必须找机会自保。说白了,李世民啊,你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啊。

此言一出,屋内的沉闷气氛顿时烟消云散,李世民表情怡然,如沐春风,幕僚们群情激愤,摩拳擦掌。李世民兴奋地说道:“咱们干大事儿,是不是得找人算个卦,挑个好点的日子啊?”

就在此时,幕僚张公谨赶赴会场。

此人有算卦的技能,平日里拿来招摇撞骗,市场还算不错。听说李世民要算起兵的日子,顿时觉得自己的职业尊严受到了侮辱,他把龟壳往地上一扔,不满地说道:“秦王殿下,占卜是为了解决疑难杂症,您已经决定要起兵造反了,还需要算什么卦,难道算出个不好的结果,您就要放弃计划吗?”

众人不明觉厉。还是算卦的口才好啊!李世民既羞且愧,张公谨,你小子太不给面子了,小心以后不把你的画像挂到凌烟阁。

秦王府的幕僚齐聚一堂,很快就把起兵的细节定了下来。

李世民:“长孙无忌,你去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送信,要他们二人赶紧前来和大部队会合,咱准备起兵了。”

有趣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接到李世民的指令之后,竟然开始卖萌了:“长孙无忌,你回去告诉秦王殿下,就说陛下已经下旨,不让我们侍奉秦王了,如果我们私下和秦王会面,肯定会被陛下处死的,我们不敢接受秦王的指令!”

据说,房玄龄和杜如晦演得非常逼真,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就连长孙无忌也拿他们没有办法。长孙无忌回去之后,详细汇报了此事,李世民气得暴跳如雷:“房玄龄和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本王吗?尉迟敬德,你和长孙无忌一起去,如果他们再敢胡闹,就把他们的人头带回来见本王!”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起兵造反的急先锋,就因为他们太过积极,李渊才会拿他们开刀。不得不说,贞观名臣们都挺爱玩儿,起兵之前还搞出这些小花招。就这样,房玄龄和杜如晦偷偷摸摸回到了秦王府,玄武门之变正式拉开帷幕。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在传说中,太白金星是老子的学生,后来悟道升仙,荣升为玉皇大帝跟前的信使,负责传达天庭的命令,因为长得和蔼可亲,深受大家的喜欢。可是在阴阳家的眼里,太白金星是武神,掌管战争之事,只要它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农民起义,或者军事政变之类的事情发生。

很快,国家天文台台长傅奕给李渊上了一道秘密奏折:“太白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啊。”

如果从奏折的内容来看,傅奕的意思是老天爷有旨意,秦王李世民更适合做太子。可是从奏折的含义来看,傅奕也有可能是激起李渊的猜忌之心,让李渊对李世民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

问题是,傅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公认的说法是,傅奕是个天文学专家,还是个虔诚的道教拥护者,著名的反佛教和打假斗士。他的一生都在打压佛教,几乎找不到参与政治斗争的痕迹。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傅奕上了一道如此敏感的奏折,不能不让人猜疑他的立场。联想到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几乎毫无准备,再加上李世民事后继续重用傅奕等细节,傅奕极有可能是秦王府的一张牌。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就很好理解了。

弹劾李世民的奏折已经见怪不怪了,李渊命人将傅奕的奏折递给了李世民,让他自己看着办。可李世民却立即进宫给李渊进言,告发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宫嫔妃**,而且还说:“儿臣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可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似乎是要为窦建德和王世充报仇。如今我将含冤而死,永远地离开父皇,恐怕到了黄泉见到王世充等人,也会感到羞耻啊。”

李渊望着李世民,显得惊讶不已,回答道:“朕明天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尽早告诉朕这件事啊。”

接下来,李渊下了两道旨意:第一道:命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重臣在第二天进宫。第二道:命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第二天进宫。

客观地说,这件事情已经离谱到一定境界了。

首先,李世民的说辞漏洞百出。

大家都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弄死李世民的原因是他觊觎太子之位,可李世民当着李渊的面,却说出李建成兄弟想要为窦建德和王世充报仇的话,这岂不是在侮辱李渊的智商吗?

其次,司马光前面说过,宫中有人盛传李建成、李元吉时常出入后宫,和李渊的嫔妃有奸情,可李渊并没有任何表示,这说明此事可能是无中生有。如今,李世民旧事重提,是靠什么证据说服李渊的?难道是视频、照片?

最后,如果真的是后宫的丑闻,李渊也不会召集裴寂、萧瑀等大臣商议此事。说白了,老百姓还顾忌家丑不可外扬,何况是皇室。

事实证明,李渊确实下了两道旨意。如果所料不错,李渊下旨的原因可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在昆明池设伏杀李世民的事!李渊一直很纠结,他不愿意看到皇子因为争储而自相残杀,所以他要阻止。再者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弄死了李世民,李渊该如何收拾李建成?这样的事,必须出手干预啊!

张婕妤得知此事,立即派人去给李建成送信,让他小心提防。遗憾的是,张婕妤只知道李世民告了李建民的状,至于李世民接下来的阴谋,不仅张婕妤不知道,连李渊也被蒙在鼓里。李建成立即给李元吉传信,让他前来商议此事。

李建成:“宫里传出消息了,说老二找老爹告状了,老爹让我们明天进宫,你意下如何?”

李元吉:“大哥,咱们应该管好齐王府和太子府的军队,托称有病,不去上朝,先观察一下形势再说。”

李建成:“老弟不用担心,宫中的防务工作很严密,咱们应该听父皇的话,入朝之后再打听消息!”

李元吉:“老哥,看起来你胸有成竹啊?”

可不是嘛,李渊是李建成的大靠山,有老爹的力挺,就算李世民告了状,最后也会不了了之,以前是这样,以后还是会这样。更何况,老爹掌握着太极宫的禁卫军,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是李渊或者李建成的人。

就拿玄武门来说,禁卫军首领常何就是李建成的亲信,至少到目前为止,常何没有给他通风报信,说秦王府有军事上的埋伏。

无独有偶,江都宫政变的时候,隋炀帝也是提前在宫门安排了一批毫无根基的亲信,隋炀帝不信任何大臣,只相信这帮地位低下,受过他恩惠的小人物。

李建成和隋炀帝都不知道,自己的亲信已经被敌人收买,自己的势力会成为埋葬自己的刽子手。想想看,如果有一个禁卫军首领向李建成通风报信,说李世民打算在玄武门埋伏兵马,李建成就可以带着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两千兵马入宫,随后后发制人,历史就会被彻底改写。

还是那句话,决定历史走向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