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驿,骄傲文臣的坟墓(1 / 1)

灭了王师范后,朱温必须直面昔日的盟友:宰相崔胤。

崔胤是一位标准的政客,为了政治利益,他可以和任何势力合作,也可以出卖任何盟友。彼时,崔胤给朱温写了一封信:李茂贞最近蠢蠢欲动,咱们不能不防啊。您只给长安留了一万精兵,这肯定是不够的。刚好朝廷禁卫军有编制,陛下的意思是招募新兵,充实禁卫军,这样您征讨敌人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写完信之后,崔胤把它交给了朱温的亲信李振。为了显示自己的无私,崔胤设宴招待李振,夸他祖上是朝廷功臣,希望李振以后也能做朝廷的中流砥柱。

崔胤的一番话把李振的牙都快酸掉了。李振人到中年,不过是一介白衣,在朱温的提携下一路青云直上,如今朱温如日中天,他如何会背叛?李振将信转交给朱温,同时说了一句话:崔胤居心叵测,绝对不能再留。

朱温自然不会把崔胤的军队放在眼里。毕竟,汴州军是嗜血如命,锐不可当的职业军队,而禁卫军只是一群草包。

朱温呵呵一笑:“他想干,那就让他干吧。”

得到朱温的允许后,崔胤大喜过望,于是迅速张贴布告,招募士兵。并且让资深将军郑元规担任副使,让他负责新兵的操练。

天复三年(903)十二月,一件意外的事,更加坚定了朱温诛灭崔胤的想法:在一场马球比赛中,朱温的侄子朱友伦不慎落马,一命呜呼。

朱温郁闷了,打个马球还能摔死?

在朱温的布局中,朱友伦坐镇长安,除了掌管军队,另一个职责就是监视李晔和群臣。朱友伦无辜去世,很难让他没有想法。随后,朱温派人秘密处死了朱友伦身边的小伙伴,严令暗哨打探崔胤的最新动态。

天祐元年(904),新年伊始,百司开印。因为崔胤操练军队的进展比较顺利,李晔召集了一次宴会,期间君臣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就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宫女急匆匆地进来,递上了朱温刚刚送来的一个奏折:陛下,宰相崔胤在朝中独揽大权,排除异己,还暗中与六军诸卫副使郑元规、威远军使陈班等人密谋,打算将陛下劫往异地,希望陛下能秘密处死崔胤等人。

宴会不欢而散,李晔独自回到后宫,神情落寞。

很显然,这是朱温的无理取闹,可朱温有军队撑腰,就算是无理取闹,李晔也得回应。眼看着禁卫军成了气候,大唐中兴有望,就因为朱温的一句话,李晔就要轻言放弃吗?一夜过后,李晔下了一道诏书:任命崔胤为太子少傅,贬郑元规为循州司户,贬陈班为溱州司户。也就是说,李晔保留了禁卫军。

接到诏书,朱温只是讪然一笑,不置可否。毕竟,在铁血强权的面前,任何的诏书、权力、身份都是浮云。天祐元年(904)正月十二日,朱温包围了崔胤的府邸。没有任何的交流,没有任何的抵抗,朱温铲灭了崔胤、郑元规、陈班满门。自六朝以来,繁衍不息的清河崔氏,一门数百人同时被杀。

天祐元年(904)正月二十六日,在朱温的胁迫下,李晔东巡洛阳。

彼时,朱温命部将张廷范拆毁长安的宫室、官署及民间房舍,取出木材,抛入渭河之中,顺黄河漂浮东下,长安自此成为一片废墟。天祐元年(904)正月二十八日,李晔到达华州,百姓扶老携幼,站立在道旁,大声呼喊万岁。李晔痛哭流涕道:“不要再喊万岁了,从此以后,朕恐怕再也不是你们的君主。”

有理由相信,李晔知道今日之辱避免不了,可真正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的时候,才明白那种无力和绝望。此时,他顺口吟出了一首《思帝乡》:

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况我此行悠悠,未知落在何所?

李晔当然知道他要去洛阳,但是问的这个“何所”,或许是对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命运,只能无奈漂泊的一种哀怨吧。

天祐元年(904)四月十六日,洛阳的宫殿群建造完毕。

客观地说,为了建造洛阳,朱温确实花费了心思,可对李晔来说,自己就像是金丝雀,一旦进了这个牢笼,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为此,他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李晔告诉朱温,何皇后刚生了孩子,希望十月份再启程。

司天监王墀也奏道:“今年秋天星象会有大变,不利东行。”

这段时间,李晔频繁联系地方藩镇,收买人心,朱温心知肚明。然而,挟持李晔进入洛阳已成定局,不容李晔反对。为了减少阻力,朱温开始调派军队,强行给李晔收拾行李,逼迫他启程。同时,命人诬陷医官使阎祐之、司天监王墀、内都知韦周等为李晔出谋划策的近臣,将他们全部处死。

李晔到达谷水(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时候,朱温将李晔的两百多名击球供奉、内园小儿全部缢杀,换上了自己的人马随行护卫。

洛阳宫光政门,李晔当场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元年,将陕州改名为兴唐府。随后,朱温逼迫李晔下诏:除了宣徽两院、小马坊、丰德库、御厨、客省、阁门、飞龙、庄宅等九使外,其余的内宫职务全部废除。这样一来,李晔身边的亲信再次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朱温的亲信。

昔日,朱温给世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心胸宽广,可这几件事情办下来,俨然一个独夫民贼、暴虐恶匪。天祐元年(904)六月,李茂贞、王建、李继徽等人宣布讨伐朱温,李克用、杨崇本、李克用、刘仁恭等军阀纷纷响应,各路义军整装待发。

不过,朱温毫不畏惧。他心里清楚,这帮军阀表面上同仇敌忾,内心却互相使坏,很难成大事。倒是唐昭宗李晔,整日和地方藩镇搞暧昧,丝毫没有亡国之君弄花赏月、饮酒作乐的觉悟,这可急坏了朱温。

为了一劳永逸,朱温打算斩草除根。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李晔与何皇后、后宫嫔妃在殿内休息,枢密使蒋玄晖率兵冲进宫门,说有紧急军情上奏。宫人前去开门,看到门外甲士林立,吓得花容失色,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自己就被砍倒在血泊之中。

彼时,李晔正在休息,听说军队闯宫,本能地起床寻找退路。然而,偌大的宫殿早就被围了起来,李晔只能绕着殿中的柱子躲避追兵。然而,禁卫军已经杀红了眼,他们二话不说,直接将李晔砍倒在廊柱之下。

李晔是个优秀的皇帝,无奈历史走到这里,已经是一种定局。就算李晔孜孜不倦的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切。幸运的是,虽然李唐亡国了,可因为李晔的出色表现,还是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历史证明,深宫政变,朱温是幕后总导演。不过,安排好剧本之后,朱温就启程前往长安,打算和李茂贞开战。得知李晔遇害的消息,朱温假装震惊万分,呼天抢地,大声地咆哮道:“奴才们害死我了,让我千秋万代蒙受恶名。”

只能说,论唐末影帝,非朱温莫属。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造诏令,宣称昭仪李渐荣、夫人裴贞暗中刺杀了李晔,已经被禁军处死。为了让世人相信他,蒋玄晖还编造了丰富的细节,比如李晔与昭仪李渐荣在后宫玩游戏,因为李渐荣屡次玩输,心情不好,于是将李晔灌醉,将其杀死。瞧瞧,不仅甩锅,还把李晔说成了不会让着女人的男人。

庆幸的是,历史可能被修改,但无法被颠倒。

说白了,参加政变的有上百位军人,大家虽然都拿着朱温的工资,可部分人并没有泯灭人性。尤其是李渐荣等人忠心护主的一幕,让他们自惭形秽。在青楼和酒肆里,这些军人发泄不满,最终将实情说了出来。

天祐元年(904)十月初三,朱温返回洛阳,匍匐在李晔的灵柩上,痛哭流涕。随后,朱温宣传此事他毫不知情,都是手下人干的。他一定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为李唐皇室讨回公道。巧的是,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正好在洛阳干了一票抢劫案,朱温便拿他们做了替罪羊。

李晔已死,李唐宗室便成了朱温最后的障碍。

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在洛苑九曲池摆下宴席,邀请李晔之子濮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州李禋、遂王李祎、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景王李祕等人赴宴。在宴席上,朱温强行将他们灌醉,随后沉尸九曲池。

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反对朱温的朝臣。

朱温出身卑贱,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更没有尊师重教的习惯。他的童年,全部在寄人篱下、自谋生路的日子中度过。说白了,这样的经历很容易养成两个特点:直接务实,不喜欢绕弯;嫉妒,或者仇视读书人。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朱温和手下幕僚在一棵柳树下乘凉,谈论着一些闲事。刚好旁边有一群书生也在闲聊,不过他们谈论的是天下大事,朝廷纲常。朱温听了几句,觉得迂腐之极,于是站起身来,指着这棵柳树说道:“你们看,这种柳木很适合拿来做车毂。”

读书人看到朱温仪仗威严,猜想他是个大人物,于是跑过来附和。谁料想,朱温当场斥责道:“书生就是喜欢阿谀奉承,极其虚伪,车毂只能以榆木来做,柳木如何做得?”说罢,朱温就杀死了在场的所有读书人。

如果朱温不喜欢读书人,完全可以转身离去,可他偏偏杀了,而且株连了一群无辜的读书人。客观地说,朱温做得有点过,如果用心理学来解释,根源可能在于,在古代社会,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比如门阀子弟,或者书香世家,能读书意味着自己身份高贵,读不起书,意味着你的阶层就是比别人低。

如果所料不错,朱温其实对读书有过憧憬,可家世偏偏让他没有这个机会,游历社会,浪**江湖虽然能开阔他的眼界,却也在不断证明一件事,朱温就是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挣扎,身份就是要比别人要低。这种仇恨的发酵,自然成为朱温屠杀读书人的原动力。而接下来的事情,似乎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在新的朝廷,核心宰相是裴枢、崔远、独孤损、柳璨四人。

其中,柳璨出身贫寒,白天的时候,柳璨以砍柴为生,到了晚上,点燃一堆树叶,靠着火光读书,通过勤奋好学,终于考中了进士。因为出身寒门,学识又高,柳璨得到了李晔的赏识,最终被提拔为宰相。不过,柳璨生性轻浮,不善于处理职场的关系,导致宰相崔枢、独孤损、崔远逐渐疏离了他。孤身奋战的感觉让柳璨很累,朱温得势后,柳璨果断投靠了他。

和王李福有个师傅叫张廷范,戏子出身,精通音律,深得朱温的赏识。张廷范表示,自己想做太常卿,希望朱温能帮忙。朱温便和柳璨打了个招呼,希望他帮忙运作一下。谁料想,在一次会议上,宰相裴枢公然讽刺道:“张廷范是有功劳的大臣,用藩镇节度使来安置他岂不是更好,何必让他掌管礼乐呢?”

说白了,裴枢讽刺朱温任人唯亲,不想给他面子。

朱温听说后,咬牙切齿地说道:“裴枢对我有意见可以当面说出来,我原以为裴枢个正人君子,说话不会拐弯抹角,没想到竟然是这种人。”

随后,朱温撸掉了裴枢、崔远、独孤损的宰相之职。

朱温的幕僚李振也是个读书人,年轻的时候,李振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就是不中。人到中年,李振放弃了科举之路,因此对读书人产生了偏见。此时,李振向朱温进言道:“这帮官员为人轻浮,确实不适合治理朝政,大王如果想图谋大事,必须先除掉他们。”对此,朱温深以为然。

天祐二年(905)六月初一,朱温秘密下令,将已经被贬的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人悉数诛杀。过了几天,朱温将柳璨、李振举报的三十多位朝臣集体拉到滑州白马驿,此地濒临黄河,李振恨恨地说道:“这些人自称为清流,应该把他们都扔到黄河,让他们成为浊流!”朱温哈哈大笑,随之将他们沉到黄河,史称这次屠杀大唐旧臣的事件为“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之祸后,朱温又将矛头对准了他看不惯的门阀:司空裴贽已经退休,仍然被贬为青州司户,随后被赐死;前司勋员外郎李延古,也就是李德裕的孙子也在被打击的名单之中;已经退休的太子宾客柳逊、泥水令独孤韬、长水县令崔仁略、密县县令裴练等人相继被朱温给收拾了。

还是那句话,朱温讨厌读书人,所以他可以轻易地举起屠刀。不过,对读书人、门阀子弟斩草除根,其实说明了一件事:朱温想要称帝了。为了让称帝大典顺利而且庄严隆重,朱温必须铲除所有潜在的反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