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 李治的人生巅峰 逃不过的高句丽战争(1 / 1)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让人热血沸腾。

唐高宗李治的战争之路,封神之路。

贞观一朝,李世民带队打了无数的战争,基本上都是胜利的结局,可临死前发动的高句丽战争,李世民一直是耿耿于怀,恨不能将渊盖苏文挫骨扬灰。

李世民的含恨,让高句丽成了唐朝的永世宿敌。

第二次高句丽战争,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却让渊盖苏文吓出了一身白毛汗,事情过后,他派人来到长安,表示了服软的意思。不过,高句丽人很健忘,昨天刚刚服软,今天就忘记了这一茬。比如,渊盖苏文想派大将骚扰契丹部落,结果被松漠都督李窟哥胖揍了一顿,稍微消停了几天。

高句丽刚刚消停,百济又开始找新罗的麻烦了。

新罗国王名叫金胜曼,他派使者前往长安,声称百济已经攻占了部分城池,希望唐朝皇帝可以出面主持大局。这样的桥段,和李世民时代一模一样。不过,李治刚刚登基,不想轻易发动战争,再者说恃强凌弱,说出去很掉价儿。最后,李治给百济王发了一份诏书,希望他可以退还攻占的新罗城池,大家握手言和。

从地理位置来看,高句丽和大唐接壤,百济躲在高句丽的后面,就算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百济也不用直接面对唐军的主力。面对李治的劝架,百济国王表面上认输了,私底下还是在找新罗的晦气。

永徽五年(654),新罗国王金胜曼去世,儿子金春秋接管大权。

一句话:新罗处于权力过渡阶段。百济和高句丽是多年的老战友,面对这样的机会,他们显得十分默契,不约而同地发动了对新罗的侵略战争。

哎,这三个小国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李治觉得局势有些失控,于是给倭国(今日本)国王下了一封诏书,希望他能够派兵进入辽东半岛,代替唐朝稍微镇压一下辽东半岛的局势。

遗憾的是,李治的情报系统更新得有点慢,因为倭国和百济早就勾搭在了一起,他们确实想出兵辽东,不过是去瓜分新罗的地盘。面对宗主国的要求,倭国犹豫了,如果搅和到战争中,肯定会得罪唐朝,倭国国王想了想,最后还是放弃了攻打新罗的计划。

永徽六年(655)正月,百济、高句丽、靺鞨组成三国联军,攻占了新罗三十三座城池,新罗国内人心惶惶,国王金春秋派人到长安求救。

李治是仁慈的皇帝,却不是软弱可欺的皇帝。作为皇帝,面对小国的无耻挑衅,该敲打的时候就得敲打。正所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汉家帝王处理外交矛盾的基本国策,高句丽和中原政权纠缠了数十年,可谓是元气大伤,而大唐却蒸蒸日上,成为万国来朝的超级政权。

李治表示,他不想再看辽东半岛的“三国演义”,既然没有和谈的可能,那就只好出兵教训了!

永徽六年(655)二月,李治下诏,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出兵辽东,开启了李治时代征伐高句丽的序幕。

战争不用过多准备,打得多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永徽六年(655)五月,程名振率领大军渡过辽水,与敌军形成对峙。

高句丽人看到唐军稀稀拉拉,毫无朝廷官军的战斗气质,于是打开城门主动迎战。程名振、苏定方都是沙场宿将,看到这群小崽子耀武扬威,带着蓄势已久的大军冲向了敌军阵营。

数十年内,中原和高句丽已经交战了数十次,无数的将士埋骨他乡,辽东战场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中原将士的鲜血。唐军将士看到高句丽士兵,就如同看到了杀父杀兄的仇人,一番恶战后,高句丽人丢下一千多具尸体,退守城中。

不巧的是,西突厥势力却在此时兴兵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