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705),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标签一: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标签二:登基称帝时的年龄最大,虚岁六十七。
标签三:功过难以评说,身后只立一块无字碑。
标签四:任用宰相最多的皇帝,据说多达七十三个。
标签五:寿命排行前三名,仅次于乾隆皇帝(89 岁)、梁武帝萧衍(86 岁)。
标签六:在位十六年,使用十三个年号,而且使用了“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四个字的年号,也算是特立独行了。
古今第一人,究竟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恐怕所有人都想知道。
还是从武氏家族开始说起吧。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按照武则天的说法,文水武氏是周朝王族姬氏的偏远后裔,爷爷武华曾经担任隋朝的东都县丞,太爷爷武俭是北周永昌王府的参军,俗称幕僚。说白了,武则天虽然做了皇帝,可并没有抬高武家的渊源地位。
在门阀横行的时代,武家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门小族,而且是以经商为生的家族,虽说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也算不上体面。
武士彠是武华的第四子,上面还有三个不中用的哥哥。
武华是那种能说会道的精明商人,家中的事儿基本不用几个儿子操心,武士彠小的时候,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拿来读书,尤其是兵法韬略,过目不忘。
读完书,做官吧?
武士彠是商人的孩子,虽然社会地位不低,可在那个年代,想要步入仕途,实在是难比登天。十多岁的时候,武士彠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娶妻生子,安稳地过完下半生,要么继承父业,做个生意人。
武士彠并不是坐吃山空的啃老族,他的性格非常独立,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挑着豆腐担子,沿着村子一家一户地叫卖,长年累月下来,算是把做生意的头脑练发达了。后来,隋炀帝在全国各地搞起了土木工程,武士彠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借着并州木材资源丰富的机会,做起了官府的买卖。
隋炀帝的土木工程就没有停过,武士彠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后来直接跑到洛阳,干起了朝廷的买卖。在洛阳,武士彠散尽家财,最终敲开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大门,其中最重要的一扇门:隋朝宗室杨达。
杨达是负责东都建筑工程的二号人物,由他出面,武士彟自然可以获得不少订单。武士彠是个精明而且慷慨的商人,有了钱财大家一起赚,所以不少达官显贵都愿意和武士彟交往,比如观王杨雄、权贵牛宏等人。
遗憾的是,武士彠在洛阳找到了很多权力保护伞,唯独没有搞定东都建筑工程的总负责人杨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杨素不仅是当朝宰相,不好结交,而且是隋朝的超级商人。杨素名下究竟有多少产业,始终是个谜,武士彟到洛阳抢人家的生意,可想而知,会获得什么样的待遇。
据史料记载,杨素给武士彟罗织了一批罪名,想要置他于死地,多亏了观王杨雄、权贵牛宏的力保,武士彟这才捡回一条小命。
武则天很清楚老爹的这段遭遇,她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掌权之后,她曾经下了一道敕书:以杨素为臣不忠,对隋朝灭亡负有责任为由,严禁杨素的后人担任京官、侍卫,彻底将杨家排除在权力高层之外。
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武则天在为老爹出气。
经历了人生的大难,武士彟灰头土脸地回到并州老家,他思来想去,经商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重新找一条出路。当时,隋炀帝为了镇压逐渐失控的暴乱局势,采取广征骁勇,扫地为兵的国策,武士彟便想到了参军。
在此之前,武士彟没有任何从军经历,可他还是靠钱财开道,硬生生走上了军队的管理层:第一份工作就是朝廷的鹰扬府队正。
这个官职是府兵制度下最低级别的军官,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手下带着五十号兄弟。要带着这些兄弟平定叛乱,似乎有点儿异想天开,当时武氏家族的人都劝说武士彟前去投奔瓦岗军的首领李密,一起推翻隋炀帝的统治。
事实上,李密虽然有点真才实学,但是眼光看得不够远。武士彟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虽然有抱负,但是不着急,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小队伍,一边干着木材生意,混得还算是风生水起。
武士彠在等李渊吗?
错,此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李渊会来河东做官。
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封李渊为河东抚慰大使,让他镇压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在这一段时间,李渊住到了武士彟的家里。
二人究竟有过什么样的对话和交往,谁也不知道。
隋大业十二年(616),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成为手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和武士彟的来往开始变得频繁。武士彠是并州的地头蛇,不管是并州官场,还是当地的豪强和地主,武士彠都能玩得转。还有武士彠的木材生意,家中的钱财,实在是吸引李渊。从武士彠家中离开之后,李渊给他留了一个职位:行军司铠参军,主要的职责就是帮李渊采购和管理武器装备,位不高,权很重。
请注意,这并不是李渊的私人岗位,而是太原留守的官府编制,因此李渊和武士彟的沟通还是以官方口吻为主,至于起兵的事儿,李渊绝口不提。
不过,武士彠还是如获至宝,他唯恐李渊会改变主意,以最快的速度交代完家事,然后赶到太原留守府走马上任去了。
武士彟是商人出身,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李渊出身陇西李氏,世袭唐国公,又是隋炀帝的小表弟,两人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武士彟做了李渊的行军司铠之后,并没有得到李渊的绝对信任。
在很长一段时间,武士彟都找不到接近李渊的办法,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搞关系。隋大业十三年(617)左右,王威、高君雅还是隋炀帝的专职钦差,面子上还是可以和李渊分庭抗礼的,包括晋阳大地主刘世龙、武士彟等人在内,都没有明确站队,而是两边维护,见机行事。
不过,武士彟对李渊还是很用心的,屡次邀请他前往府中做客,殷勤巴结,李渊也想借重武士彟的资源,两人的关系进展神速。
没过多久,太原地主阶层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马邑守将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随后依附突厥,被封为定杨可汗。李渊乘机扩大军队编制,搞起了李家军,这引起了王威、高君雅的强烈忌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威和高君雅暗中联络中立派势力,说法无非是为国家效忠,为皇帝分忧之类的,武士彟等人完全不感兴趣。
在他们看来,李渊在军事实力、个人魅力、团队凝聚力方面完败王威和高君雅,飞黄腾达只在眼前。
通过这次招兵买马已经成了气候,事实证明,武士彟等人也在模糊的局势中看清了个人的发展前途。
遗憾的是,武士彟始终没有走进李渊的核心圈子,李渊想不想起兵,什么时候起兵,具体的细节,都有哪些党羽,武士彟什么都不知道。
别人的功劳簿上,记载着满满的经历,武士彟的却屈指可数。
第一件功劳:王威和高君雅打算向长孙顺德、刘弘基下手,因此找武士彟商议对策,武士彟说了一句,这两位老兄是李渊的座上宾,如果你们想逮捕他们,就是和李渊对着干,搞不好要吃不了兜着走。
王威和高君雅放弃了这个打算,武士彟算是立了点功。
第二件功劳:司兵参军田德平打算向王威举报李渊私自募兵的情况,武士彟警告说,这两位老兄无权无势,就算知道李渊募兵,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说白了,这两件功劳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三件功劳就有点扯了。
据史料记载,武士彟想要劝李渊起兵,于是编了个故事,说他梦见李渊骑着白马上天,手里托着太阳和月亮,还扬言神仙曾经放出话来,说有个唐公会做天子。武士彟甚至掏出了一本神奇的兵书,打算教李渊兵法。
领导嘛,有时候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儿,而是看你的立场是不是和他一致。武士彟愿意溜须拍马,就说明他是真心投靠李渊,这就足够了。武士彟可能没想到,自己这一步妙棋,彻底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李渊夺取长安之后,武士彟就自我吹嘘过,说他在太原就预言李渊一定会做天子。不过,李渊的回答也很有趣:“武士彟,你其实就是王威的人。不过你在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一事上帮了大忙,所以朕愿意感谢你。你如今说这样的丑话,难道是想靠谄媚来邀功请赏吗?”
调侃归调侃,李渊的赏赐可是货真价实的。
武德元年(618),李渊登基称帝,专门钦点了十七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其中李世民、刘文静、裴寂是一等功臣,享有两次免死的机会,武士彟等人为二等功臣,享有一次免死的机会。不仅如此,武士彟还是尚书省兵部库部司郎中,管理国家的兵器、仪仗等军备物资,也算是专业对口的就业了。
一介不入流的商人,最终蜕变成朝廷的官员,这也算是很励志的创业故事了。武士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隐忍退让、敏锐的洞察力、用孩子套狼的豪气,最主要的就是对梦想和成功的执着。
武则天从小就跟随在老爹武士彟的身边,自然能感受到父亲的优秀品质,后来的宫廷生活,武则天的很多性格其实都延续了父亲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