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皇权的**,谁也无法淡定。
李元吉有自己的小心思不假,可李建成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秦王府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强大起来,大有超越太子府的趋势。老爹虽然有压制李世民的意思,可碍于父子之情,始终没有太大的动作,大家得过且过罢了。
局势很清晰,老爹不喜欢李世民,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不愿意卷入到两府之争,李建成想要坐稳太子的宝座,必须自己想办法突围。
客观地说,李建成的优势有很多。
比如嫡长子身份,帝位的合法继承人。遗憾的是,前朝太子杨勇也是这样的身份,可最终还是不得善终,指望嫡长子的身份,似乎有点儿天方夜谭。
比如后宫嫔妃强势站队。说起来,后宫娘娘团的枕边风也不小,只要她们能够在老爹面前“美言”几句,李世民悲惨的日子就不会有尽头。俗话说得好,敌人吃了大亏,就相当于自己占了便宜!
比如太子府和朝中都有很多帮手。太子府中有魏征、王珪、李纲、窦轨、裴矩、郑善果、冯立、袁郎、韦挺、唐宪、荣九思、武士逸、裴宣俨、徐师谟、欧阳询、唐临等人,武将内有薛万彻,外有罗艺,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李建成最缺的是军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走储君路线,日常生活就是以德服人,至于军队,李渊觉得他不需要,李建成自己也觉得不太需要。问题是,太子府和秦王府眼下正在干架,人家秦王府有军队啊,自从老爹封了个天策府,老弟看家护院的编制就有八百人,这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啊。
李建成想了想,还是得培养自己的军队啊!
接下来,李建成派人招募了两千多个壮汉,让他们分屯在太子宫的左、右长林门,宿卫太子宫安全,史称长林兵。这还不算,李建成又派遣亲信可达志秘密前往幽州,从幽州总管罗艺那里搞来了三百名骑兵,将他们分散在太子宫附近的坊中,作为太子宫最重要的武装筹码。想想看,罗艺是幽州的地头蛇,手下的将士身经百战,百里挑一,他给李建成送的人能是乌合之众?
遗憾的是,太子宫的动静闹得太大,以至于惊动了李渊。
对李渊来说,太子府和秦王府暗中较劲很正常,李建成招募东宫卫士也很正常,可罗艺是手握兵权的封疆大吏,李建成和他勾结算怎么回事儿?一旦让外臣参合皇室的内斗,到时候李渊也控制不了局面啊。
李渊震怒不已,他把李建成叫到宫中,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随后放出话来,长林兵你自个儿留着,三百名骑兵立马解散。至于可达志,李渊给他安排了一个僻静的去处: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
武德七年(624)六月,长安城酷暑难耐,太极宫潮湿闷热,李渊内心烦躁不已。这几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来越大,几乎到了要火拼的地步,李渊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爆发冲突,于是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到仁智宫避暑,并在这里举行了狩猎和讲武等活动。据史料记载,仁智宫在五月份刚刚竣工,是集巡幸和边防功能于一体的离宫,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境内的玉华山上。
至于李建成,和往常一样,坐镇长安城,代替父皇处理朝政。李渊自从做了皇帝,大大小小的朝事都交给李建成在处理,只有重大问题才会引起他的关注。因此对李建成来说,监国只是一桩小事。
可就在此时,一场疑云重重的阴谋发生了。
根据李世民的国史记载,李建成有个亲信叫杨文干,官居庆州都督(今甘肃省庆阳市),他一直在帮李建成招募甲士。李渊和李世民前往仁智宫的前夕,李建成找到李元吉,对他说眼下就是天赐良机,希望李元吉能够盯紧李世民。
随后,李建成派人给杨文干传信,让他紧急招募一批勇士送往京城,又将事先准备好的武器和甲胄交给亲信战将尔朱焕、乔公山,让他们给杨文干送去,并让杨文干在庆州起兵,配合李建成在长安城的行动。
李建成选择让庆州方面动手,就是因为庆州和仁智宫相隔很近,只有三百里路,军队可以朝发夕至。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尔朱焕和乔公山走到豳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时候,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哥几个玩的毕竟是军事政变,如果失败了,肯定是家毁人亡的下场啊。
二人似乎对李建成不太信任,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改道玉华山,准备向大老板李渊告密。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李建成和杨文干的互动居然被人举报了,举报的人叫杜凤举,是庆阳市宁县人。
李渊得知消息,万分震惊。在李渊的眼里,李建成一直就是个乖宝宝,说他和老二闹别扭是肯定的,可李渊实在不敢相信,李建成有胆子起兵造反。
这是一起政治事件,就看李渊如何处理了。
据史料记载,李渊考虑了许久,最终在毫无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下了一道密旨:命李建成迅速赶赴仁智宫,当面向李渊解释此事,并派遣司农卿宇文颖传召杨文干。意思就是,李渊还是不相信李建成会大逆不道,起兵造反。
各位看官,可别小瞧了这道圣旨的含金量。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为受到奸臣江充的迫害,不得不在长安城起兵自卫。当时,汉武帝派遣江充的党羽苏文前去询问,可此人并没有和刘据有任何沟通,他回来之后直接诬告刘据谋反,还说他拒绝和汉武帝沟通,最终引发了一场持续了数日的禁卫军混战。结局就是,刘据兵败被杀,而汉武帝事后悔恨万分,下令诛杀了一批诬告太子的人,并修建了思子宫和望思台。
李渊并没有这么粗暴,此时此刻,他的脑子非常清醒。
司农卿宇文颖是李元吉的好朋友,李渊派他传召杨文干,就是怕李世民的人会暗中使坏。宇文颖知道这件事的分量,如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会引发一场政治风波,而且会招来杀身之祸,宇文颖思之再三,决定将此事报告给李元吉。
据史料记载,李元吉听闻之后大惊失措,思虑半天之后,李元吉决定让宇文颖前去给杨文干传信。至于李元吉说了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总之,杨文干得到消息后,在武德七年(624)六月二十四日抢先在庆州起兵。
此时,李建成也收到了老爹的密旨,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吓得颤作一团,不知所措。这件事情该如何解释?说自己起兵是为了消灭李世民?还是连老爹一起给端了,自己做皇帝?说白了,不管李建成说什么,这事儿都不好收场。
太子舍人徐师谟告诉李建成,让他占据长安城,索性和李世民干到底,彻底解决两府之间的恩恩怨怨。詹事主簿赵弘智告诉李建成,听老爹的话,迅速前往仁智宫面圣,把事情给老爹说清楚,争取求得老爹的原谅。
对李建成来说,这是关乎太子府生死存亡的决策,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啊。李建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听从了赵弘智的忠告,前往仁智宫解释此事,不仅李建成前去,所有东宫的官员都要随行。
在距离仁智宫不到六十里的地方,李建成将大部分东宫官员留下,仅带了十余名亲信惶惶不安地向玉华山驰去。到达仁智宫后,李建成跪倒在父亲面前,痛哭流涕,认错求恕。遗憾的是,李渊的怒气仍在,就在当晚,李渊命人将李建成扣押在行宫,并让殿中监陈福严加看管,只供给他粗食麦饭充饥。
对李渊来说,如何处置李建成,他还没有完全想好。当务之急是平息由于两府之争引起的地方军事叛变,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庆州的杨文干。
杨文干距离玉华山不远,李渊害怕杨文干会安排杀手偷袭,当夜带着禁卫军南行了几十里,潜避在玉华山之南。随后,东宫官员相继赶来,李渊显得非常警惕,命他们三十人为一队,派人严加看管起来。
武德七年(624)六月二十五日清晨,李渊回到仁智宫主持大局,命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前去围剿杨文干。
武德七年(624)六月二十六日,李渊找来李世民,父子二人有过一次对话。
李渊:“杨文干起兵造反,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杨文干不过是竖子而已,想必陛下已经将他擒拿,如若不然,咱们可以派遣大将去讨伐他!”
很显然,李世民的话不痛不痒,并没有刻意牵扯李建成。
李渊:“哼!没那么简单!这件事牵连着太子,恐怕响应的人会很多,你得亲自去一趟。成功之后,朕立你为太子。朕不能效仿隋文帝杀戮自己的亲儿子,此事之后,朕将李建成封为蜀王。蜀地兵不精,将不广,将来李建成若能臣服于你,你就宽仁地对待他,如果不服从你的统治,你讨伐时也会容易些。”
李世民得令之后便赶往宁州。
李世民前脚刚走,李元吉便找到李渊,极力帮大哥求情。李元吉还发动了后宫的娘娘团,包括大臣封德彝等人也在极力解救李建成。大家的口径非常一致,李建成此举不是针对李渊,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这才闹出了兵变的事情。
这么多人为李建成求情,李渊的心也开始软了下来。
最终,李渊的处置办法如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就有矛盾,所以才会闹出误会,不是啥大事儿,责令李建成依旧返回长安。
有趣的是,李渊却将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三人一起发配到巂(xī)州。王珪和韦挺是太子府的人,说李建成有过错,惩罚他的手下说得过去,而杜淹是秦王府的人,以目前的线索看,关李世民什么事?
李渊你凭什么要各打五十大板?
这个暂时不说,继续把故事讲完。
事实证明,杨文干根本没有做好起兵的准备,李世民到达庆州之后,杨文干的党羽便一哄而散。武德七年(624)七月初五,杨文干被部下杀死,而李世民又处死了皇帝的钦差宇文颖,此事暂时告一段落。
李世民回来之后看到的是什么场景?
李建成没有罪过,重新回到长安城,还是做他的皇太子。至于李渊给李世民承诺的太子之位,对不起,无法兑现了。这也就算了,秦王府的杜淹居然被发配到了外地。也就是说,哥几个闹了这么大的事儿,居然被各打五十大板?
关于杨文干谋反一事,可谓是疑点重重。
第一个疑点:李建成真的想谋反?
如果李建成想要搞事情,不管是针对谁,都是不可饶恕的重罪,至少处理结果下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会不保。问题是,面对李渊的诏书,李建成为何会心甘情愿地带着太子宫所有官员前去仁智宫请罪?难道他笃行李渊会相信他的清白,相信杨文干起兵造反只是闹着玩的?
除此之外,李建成谋反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李建成是正儿八经的太子爷,深受朝臣的拥戴,虽然有李世民这个威胁,可并没有到生死关头。更何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李渊一直是力挺李建成,不管怎么说,李建成都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
说白了,如果李建成不动,他就是雷打不动的太子爷,如果动起来,那就是和李渊为敌,顺便给李世民送了助攻。
第二个疑点:李建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究竟是什么关系?
杨文干出身东宫卫士,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贞观史料的说法,李建成想要发动军事政变,于是派人给杨文干传信,让他送一批猛士前往长安,随后又给杨文干送了一批武器和甲胄,希望他在庆州起兵。问题是,杨文干身为封疆大吏,手下是有常规军队的,还需要李建成给他配武器?谁在造反前,连武器都没准备好?再者说,想要武装一批军事力量,甲胄从哪里来?李建成居中运作,怎么可能逃过秦王府的眼线?
还有更离谱的,李建成让杨文干送猛士到长安城,肯定是想在长安城发动政变,可他又把武器送到庆州,想在仁智宫发动军变,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李建成最好的选择,难道不是把这批猛士放在庆州吗?从杨文干的布局,庆州方面的准备来看,李建成根本就没有弄死李渊的胜算,这不是政治赌博,而是找死。
第三个疑点:杜风举是如何知道杨文干要谋反的?
李建成和杨文干确实有来往,杨文干也给李建成送了士兵,可杜文举是靠什么说服李渊,说杨文干要谋反的?更奇怪的是,尔朱焕、桥公山前脚刚到仁智宫举报,杜凤举后脚便跟了上来,两拨人分别从长安和庆州方面举报李建成谋反,事情真的有这么凑巧吗?
第四个疑点:李渊为何会再次承诺封李世民为太子的鬼话。
按照贞观史料,李渊在起兵之前就承诺封李世民为太子,可最后食言而肥,让李建成做了太子。这一次在仁智宫,李渊居然故技重施,这是侮辱李世民的智商,还是李渊昏了头?再者说,李世民不过平定杨文干谋反,并不是什么天大的功劳,李渊犯得着用太子之位来激励他?
第五个疑点:李渊为何会各打五十大板。
如果李建成的谋反罪名成立,李世民就是大功臣,事后李渊一定会封赏秦王府的人,可恰恰相反,李渊不仅处罚了太子府的人,还顺带着处罚了杜淹。事实证明,李渊的处罚有针对性,这三人一定参与了此事。
第六个疑点:李世民的态度极其诡异。
李世民的性格非常耿直,如果属下被李渊冤枉或者针对,李世民一定会奋起反抗,刘文静就是个明证。不仅如此,秦王府的人也都是暴脾气,别说没犯错,就算是犯了错,也会在李渊面前嚷嚷。后来,李渊无故批捕尉迟敬德,并将程咬金外放为官,都遭到了李世民的强烈抗议。可是这一次,李世民完全被李渊玩弄于股掌之间,为何连争辩的记录也没有?
笔者分析,事实可能是这样的:
李建成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他让杨文干给他送士兵,只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军事筹码,在长安形成优势。至于给杨文干送甲胄,估计不是装备军队的甲胄。不可否认,尔朱焕、桥公山确实是受李建成的委托前往庆州,可秦王府早已经暗中收买了他们,他们走到半道,决定前往仁智宫告状,这才引起了李渊的怀疑。
至于宇文颖,他确实是李元吉的好朋友,这也是李渊信任他的原因。然而,当他到达庆州之后,杨文干便宣布造反,这其中有几个可能。
比如,宇文颖受李元吉的委托,想要吓唬杨文干,逼迫他造反。比如,宇文颖也被秦王府收买,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说了谎,逼迫杨文干造反,后来被李世民单方面灭口。比如,杨文干心理素质不好,担心去仁智宫会被李渊弄死,因此铤而走险,起兵造反。总而言之,杨文干得起兵很仓促,连手下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吗,这才自我解体,瞬间灰飞烟灭。
在这个政治风波中,李渊才是最后的赢家。李渊的政治敏感度很高,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不会这么简单。
首先,李渊没有着急给李建成戴上谋反的帽子,而是给了他辩解的机会。
其次,李渊派宇文颖出马,态度还是偏向了太子府。
再次,李渊离开仁智宫避难,说是为了防备杨文干偷袭,又何尝不是防备秦王府的人?
最后,李渊一直到最后关头,才决定起用李世民平叛,还说了一堆安抚李世民的理由和承诺,这说明他不太信任李世民。
仁智宫内,别看后宫娘娘团当了李建成的说客,真正对李渊有影响力的,其实是封德彝。这位老兄虽然是李渊的大臣,可是和李世民走得非常近乎,由他出面给李建成说话,确实很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李世民离开的十天时间,李渊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最终做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决定。老兄弟谁也不敢再闹事儿。
惩罚李建成,是因为他和外臣有军事上的勾结。惩罚李世民,是因为他暗中收买太子府的人,诬告李建成谋反,差点酿成惊天大变。就这样,轰动一时的仁智宫事件暂时告一段落。没过几天,李渊也从仁智宫起驾回京。
仁智宫事件只是两府之争的一个插曲,更像是投到静水深池中的一块石头,激起的余波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