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谋夺表弟的江山(1 / 1)

古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

隔着千山万水,还是能感受得到杀气。就算是握着百分之九十九的赢面,还是担不起那百分之一的风险!这种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想要摆脱被人控制的命运,就必须成为至高无上的主宰。

小表弟,对不起,你已经玩完了,该表哥镇虎躯,散王霸了。

有一天,李渊叫来了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二郎,隋朝国运将尽,我们家族应该在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来,之所以不早起兵,是因为我顾虑到你们兄弟没有在一起,如今我被陛下拘在此地,你们兄弟应该早点会合,以免遭受灭顶之灾,为天下英雄所耻笑。”

李世民非常同情父亲的遭遇,因此安慰道:“父亲,局势虽然很乱,但您可以学习一下汉高祖刘邦,以静制动,静待时变啊。”

李渊:“如今时机已经到来,纵然是等又能如何呢?假如天命在我的身上,纵然是有人想让我死,我也死不了!”看不出来,李渊还是个急性子。

起兵是肯定的,铺垫工作得先做好,李渊交代了两个任务。

第一个,李世民牵头,在太原城暗中招揽各地的英雄豪杰。

李渊对英雄豪杰的定义非常广泛,比如战斗值爆棚的江湖草莽,牢狱之中的亡命之徒,走南闯北的商人,地方上的豪强,在官府不得志的人才。总而言之,只要对李渊起兵有好处的人,都是李世民要招揽的。

第二个,李建成牵头,在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招揽英雄豪杰,尤其是河东的官宦家族,需要重点攻克。李渊对李建成的唯一的考核指标就是,这帮人认可李渊的家族。

事关家族的命运,谁也不敢懈怠。

一时间,送钱财、送美女、送田产,刷脸皮……咱们能想到的收买手段,李渊父子全都用到了,父子三人一起上阵,最终效果杠杠的:刘文静、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正会、唐俭、武士彠、王长阶、权弘寿、姜宝谊、长孙顺德、窦琮等人,纷纷被网罗到了李渊的麾下。

气候已成啊。

准备归准备,李渊迟迟不肯起兵,还是有很多原因的。

比如说,兵不多,将不广。

李渊确实是河东地区的一把手,上马管兵,下马管民,还握着小表弟给他的尚方宝剑,可你真要把皇帝给你的鸡毛当令箭,肆无忌惮地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恐怕就会大事不妙了。李渊很聪明,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打招兵买马的主意,即便是要干突厥人,打历山飞,手中的军队不过六千余人。

比如说,被王威和高君雅暗中监视。

在太原城,李渊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吗?在太原城,就没有支持隋炀帝的官员吗?在太原城,就没有其他的势力吗?如果真要觉得没有,那就太幼稚了。

王威和高君雅从一开始就有双重身份,如果李渊继续担任剿灭起义军的先锋,大家伙儿就是一路人,好说好商量。如果李渊有任何异动,恐怕告发李渊谋反的密折就会立刻发往扬州,李渊在自己羽翼未丰、局势不稳的情况下,绝不可能杀了二人,否则就是引火烧身。

再比如,突厥人虎视眈眈。

东突厥是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李渊在没有镇压突厥,或者和他们达成绝对的默契之前,非常担心突厥人在后面捅刀子。如果处理不好突厥人,即便是起兵造反,也不过是和杨玄感一样,昙花一现。

再比如,王仁恭的态度难测。

王仁恭究竟是忠于大隋,还是和李渊一样,有其他的心思?如今大家的立场是一样的,所以能够精诚合作,一致对外。但是,如果李渊举起了义旗,王仁恭究竟是帮他挡着突厥人的刀子,还是调转枪头弄死李渊?完全看他的心情。

再比如,李渊的群众基础扎实吗?

满打满算,李渊在太原做了两年的官儿,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定河东的牛鬼蛇神,难度可想而知。幸运的是,李渊已经让两个儿子去搞关系了,平日里的政治伪装,再加上散尽多年积攒的家财,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前路多艰,困难重重,尤其是兵马,从哪儿去弄呢?

就在李渊着急的时候,老天爷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马邑传来了消息:马邑太守王仁恭被杀身亡。

据说,王仁恭有个叫刘武周的属下,早年因为立下不少军功,升任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作战勇猛,性格豪爽,又是当地的土豪,王仁恭便主动和他结交,后来还邀请他担任马邑官署的警卫部司令员。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刘武周才可以随意出入王仁恭的府邸。谁料想,王仁恭平日里工作太忙,身体条件又不允许,因此忽略了小老婆们的幸福,一位不知名的侍妾因为常年寂寞,居然对身材魁梧、气度不凡的刘武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来二去,两人直接发生了关系。

这种事儿,想瞒是瞒不住的。很快,刘武周和王仁恭小妾通奸的事儿就成了马邑郡街头巷尾的八卦新闻。王仁恭虽然已经过了看破红尘的年龄,可面对此情此景,还是气得暴跳如雷,王仁恭放出话来,迟早得弄死刘武周。

看得出来,这是王仁恭强行挽尊的无奈之举。

刘武周也不是个善茬儿,面对王仁恭的威胁,他也在积极想办法自保。

也该王仁恭倒霉,自从隋炀帝南下之后,他就没心思防御突厥,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敛聚钱财上。王仁恭非常自私,他得来的钱财从不分给手下的将士,府库中的粮食即便是堆满,他也不愿意拿出来给饥饿的老百姓吃。

刘武周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他以此事为由头,经过添油加醋的包装,将王仁恭说成是不体恤下属,只想着自己捞钱的邪恶分子,活该千刀万剐,最后惹得将士们怒火冲天,嚷嚷着要剁了王仁恭。

武德元年(618)二月初八,王仁恭正在太守府处理日常政务,刘武周率领军队冲进大堂,将王仁恭砍倒在血泊之中,随后自称马邑太守,宣布起义造反。

王仁恭被杀,马邑郡失陷,这让雁门郡丞陈孝意感到了莫名的危机。他已经预感到,刘武周会和突厥人暗中勾结,陈孝意担心自己夹在中间可能会被双方联手消灭。因此,陈孝意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点齐兵马,包围了刘武周的桑乾镇。

刘武周慌乱了,刚刚做老大,还在收拾烂摊子呢,哪有时间去准备防务工作?再者说,手下的兵马也不够啊,既然打不过陈孝意,那就先服软吧。

刘武周一边和陈孝意周旋,一边派使者前往突厥军中,表明了自己对始毕可汗有着滔滔不绝的敬意,希望能在突厥人的麾下效力,最关键的,刘武周开出了投奔的条件:称臣纳贡。

雁门和马邑是大隋抵御突厥入侵最重要的门户,突厥骑兵如果想要南下,必须穿越两个城池的防区,可每次都得留下一批尸体,这让始毕可汗非常头疼。这下好了,刘武周把马邑郡送上门来,还和雁门郡的陈孝意发生冲突,对始毕可汗来说,这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交易了。

始毕可汗的脑子好使,老天爷送给他的馅饼,他照单全收。为了控制南下的通道,始毕可汗派了一支异常彪悍的骑兵部队,对陈孝意发动了袭击。

陈孝意连刘武周都干不过,更别说全副武装的突厥骑兵,在双方的联合夹击之下,陈孝意只得退回雁门郡城。

认了东突厥这个老爹,刘武周的腰板终于直起来了,耀武扬威,扩张地盘,收编土匪,忙得不亦乐乎。隋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刘武周在楼烦郡城宣示了主权,紧接着又攻克了隋炀帝的汾阳宫(今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境内),俘获了大批的珍宝和宫女。

刘武周得了好东西,自然忘不了给始毕可汗一份。

直到此时,刘武周才算把事情闹大了。

想想看,汾阳宫是皇帝的大别墅,皇室的专属财产,不管在任何时候,行宫都代表着皇帝的威严,行宫内的美女更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碰了她们,就代表你给皇帝戴了绿帽子。

瞧瞧刘武周,不仅攻占了行宫,还让隋炀帝的绿帽子直接戴到了东突厥。如果隋炀帝能活捉刘武周,恐怕会让他尝试一个史无前例的死法。

不过,对刘武周来说,隋炀帝的威慑力远远不及始毕可汗给他的利益。事到如今,谁能给他最大的支持,谁能让他继续活下去,谁才是他的主子。

刘武周的觉悟,正是始毕可汗需要的。说白了,始毕可汗入侵中原不就是为了钱财和美女吗,在此之前,突厥人得亲自上阵,丢下几具尸体之后才能抢得钱财,可如今呢,坐在家里就可以收获满满,还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吗?

为了拉拢刘武周,始毕可汗送上了自己的诚意——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

隋炀帝在扬州,大隋国姓又是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仅如此,始毕可汗还送上了突厥民族的专属象征:狼头纛(dào)。

刘武周,好好干,老爹看好你哦。

有了始毕可汗的鼓舞,刘武周的人生开始肆无忌惮地焕发活力,没过多久,他就在马邑登基称帝,改元天兴,而国号,正是始毕可汗给他封的“杨”。

消息传到太原,大家伙儿都震惊了。

这家伙,胆儿真肥啊,连皇帝的女人都敢搞。狠角色,不得不佩服。

不过,李渊没有心思去八卦,因为刘武周和突厥人联手,北部边境的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太原以北,包括太原城,以后恐怕都再无宁日可言。

如今,李渊还是隋朝的臣子,刘武周敢公然称帝,还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闹事儿,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必须代表小表弟来消灭你!李渊明面上忧虑,可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他一刻也不想耽误,立即派人找来了王威和高君雅。

李渊:“两位兄弟,大事不好啊!刘武周不过是无能之辈,可人家却霸占着陛下的汾阳宫,如果我们不能干掉他,皇帝怪罪下来,我们也会被灭族吧?”

王威和高君雅早就六神无主了:“李将军,您是陛下任命的北都留守,像刘武周这种丧心病狂的屠夫,您应该在第一时间干掉他。”

李渊:“我也想干啊,可刘武周有突厥骑兵的支持,就凭我手下的这点兵力,恐怕还没弄死刘武周,这太原城就会丢失啊。”

王威:“李将军,那您赶紧招兵买马啊,还等什么呢?”

在李渊的眼里,东突厥都不算什么,更何况是一无是处的刘武周。不过,他还是想继续试探一下王威和高君雅的态度,因此说道:“哎呀,我也没有招兵买马的权力,我看还是给陛下上个奏折,向他请示一下吧!”

王威:“李将军啊,江都离这里有数千里地,等您的奏折递上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您作为太原的最高指挥官,应该以大局为重,先镇压刘武周的叛军再说吧。”

李渊:“不行不行,我看还是等一等再说,咱们太原城的兵力足以自保,城池也够坚固,粮食储备也够多,二位就不要担心了。”

李渊说罢,就准备去后院休息了。

这样一来,轮到王威和高君雅着急了。他们确实是来监视李渊的,可也是皇帝的钦差大臣啊,刘武周把皇帝的行宫给霸占了,他们却没说服李渊出兵,无论如何都逃不了失职之罪。李渊有政治地位,还是皇帝的亲戚,自然不怕处罚,可他们二人的生命安全毫无保障啊!

王威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急忙拉着李渊,苦苦劝说:“李将军,您的贤明远近皆知,要是您都不出面,咱们这些人可就真没指望了!”

这对话再继续玩下去,两位监军大人恐怕要拿刀自刎了。

李渊手下的谋臣看到火候到位,纷纷出来劝说,大有李渊招兵买马不是他自己的本意,而是大家逼着他干的意思。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李渊如果再扭扭捏捏,众人恐怕会拿板砖拍死他。

李渊清了清嗓子,义正词严地说道:“既然你们群情激昂,要我来退刘武周的大军,我的军令你们会遵守吗?”

众人:“唯李将军马首是瞻!”

很好,要的就是这种态度。

李渊开始派活儿了:“太原郡丞王威,你和晋阳宫监裴寂一起,检查城内的粮仓,将粮食调拨给城中缺粮的百姓和军士。高君雅守备高阳城,尽快准备守城器械,并且负责周围城池的巡逻!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你们三人负责在太原周边招兵买马,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军事训练!”

在那个年代,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只要你有钱财、有粮食,就很好招兵买马。更何况,李渊是关陇贵族,手下有一批军师幕僚,还有代表朝廷反战的金字招牌,想要拉起一支武装队伍,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招聘帖子刚刚发出去,李渊就收编了一万多人。

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看到招聘工作如此顺利,于是想找李渊讨个口彩儿,顺便请示一下领导,看接下来该怎么安排:“唐公啊!咱们招募了这么多的将士,把他们安置在哪里为好呢?”

李渊用手指了指,甩了一句文言文:“勤王之师,不谋而至,此兴国焉,就安置在兴国寺吧!”

兴国寺的寓意确实很好,也很容易迷惑人。不过只有李渊自己知道,他想要兴的并不是小表弟的大隋帝国,而是他筹谋已久的大唐帝国,后来的日子,他还私下对李世民说过此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时机已到,李渊便安排最给力的亲信前往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偷偷回到太原,共商大计。

这一切进行得神不知,鬼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