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乱世才女蔡文姬(1 / 1)

三国时期出了一位鼎鼎大名的才女,名叫蔡琰,人们都叫她蔡文姬。她自幼博学多才,特别精通音律,但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被匈奴掳至漠北达十二年之久,饱尝战乱艰辛。多亏了曹操,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才得以返回故乡。

早慧博学

东汉末年有一位书法家名叫蔡邕①,因得罪当权的宦官,被发配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董卓掌权后,把蔡邕接回洛阳,对他很好。

后来董卓被司徒②王允所除,蔡邕被误认为是董卓同党,惨死于大狱中。

①邕:yōng。

②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掌管民事,东汉三国时期是三公之一。

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小博学多才,聪慧美丽,在文学和音乐上有过人的天赋。她六岁那年,蔡邕在庭外抚琴,忽然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琴弦。此时正在屋内的蔡文姬听到变调的琴音,立刻提醒道:“父亲,您琴上的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惊讶于女儿听音的本领,又故意弹断第四根琴弦,没想到蔡文姬又听出来了。蔡邕既惊讶又惊喜,问她为什么可以听出琴弦断了。蔡文姬答道:“父亲您曾经告诉我,古时候的季札从琴声中能听出一个国家的兴亡,师旷能从琴声中判断楚国要打败仗。女儿天天听您弹琴,难道哪根琴弦断了还听不出来吗?”

蔡邕通过这件事认为蔡文姬是个音乐奇才,于是开始教她学琴。

聪明伶俐的蔡文姬学得很快,两年后琴艺便有所成,蔡邕就把自己最珍爱的焦尾琴送给了她。

蔡文姬在父亲的指点下,也开始钻研书法,十二岁时,她的书法已经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十四岁时,蔡文姬已经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流落异乡

父亲蔡邕死后,蔡文姬流离失所,跟着流民躲避军阀混战的途中被匈奴兵劫走,做了左贤王的夫人,从此在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

蔡文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祖国和父老乡亲,幸亏她父亲的老朋友曹操有迎接她回故国的打算。

公元216 年,曹操做了魏王,和匈奴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曹操觉得时机成熟,便派人带着礼物去见左贤王,要求把蔡文姬接走。

左贤王迫于曹操的强大实力,被迫同意了。蔡文姬热切地想回到祖国,但又不舍十二年来在匈奴养育的子女,她在悲伤中创作了著名的诗歌《胡笳十八拍》,每次弹奏时都让听者伤心落泪。

替夫请罪

蔡文姬回到故国后,嫁给了屯田都尉①董祀。不久之后,董祀犯了死罪,即将被处斩,蔡文姬冒死去求曹操。

那天,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听说蔡文姬来了,便笑着对满堂宾客说:“蔡邕是我们的老相识,他的女儿流落他乡,终于回来了。

她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只见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脚,满脸憔悴地走进来,一见曹操就跪下叩头请罪,慢慢地诉说丈夫董祀的事情。她讲话条理清晰、有情有理、不卑不亢,让人听来酸楚哀痛,为之动容。曹操叹口气说:“你说的很令人同情,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蔡文姬马上又叩首,“魏王您马厩里的宝马良驹成千上万,勇猛的将士不胜枚举,难道还吝惜一匹快马去救一条刀口下的生命吗?”

曹操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并派骑兵追回了判决文书,董祀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①都尉:武官名,汉朝的都尉相当于校官水准。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班昭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名琰,是东汉时的文学家、音乐家,代表作是《胡笳十八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章丘明水人。以词著称,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卓文君,西汉临邛①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

班昭字惠班,陕西咸阳人,她的父亲班彪是东汉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①邛:qi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