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到七十六岁,考了五十多年的科考,却只得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他一辈子穷困潦倒,却有着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就是蒲松龄,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让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世界之外还能找到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神世界。
独特茶水铺
山东淄博一个小村庄的村口,有一个奇怪的茶水铺,这间茶水铺的老板每天都会在桌子上摆好茶水和旱烟,供过路的人取用,但是却不收一文钱。
别人很好奇,就问他:“你和这些过路人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为什么要白白请他们喝茶水、抽旱烟呢?”
老板笑着答道:“可不是白白给他们的,他们都是拿故事来跟我换的。”
这个老板就是蒲松龄。他本是乡绅家里的教师,但他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到村口摆茶水摊子,凡是能给他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的人,就能免费喝茶水、抽旱烟。他靠着这个方法,从过路的那些小贩、脚夫、落魄文人口中搜集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回家后他会将故事写下来,时间长了,就积累成了一本书,叫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出身不错,蒲家本来是一个世家,不过到蒲松龄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了。蒲松龄从十九岁就开始考功名,中了秀才之后就再也没有在考试中得过任何功名。没有功名就没有官做,他只能给人家做幕僚、做塾师,生活过得十分窘迫。
不过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他始终坚持一件事情,那就是写小说。
他的朋友认为他之所以考不上举人就是因为老是分心去写小说,就劝他不要再写小说了,好好专心复习,考取功名吧。但是蒲松龄不听,他还是坚持写,不管从哪里听到一点奇闻异事,他都要仔细打听,然后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去。
幸好,他有一个十分贤惠的妻子,妻子从来不嫌弃蒲松龄穷困。
每当蒲松龄出去给人家做家庭教师时,她都会在家里伺候老的、照顾小的,还要纺线织布,赚钱补贴家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人支持,蒲松龄才能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文采发挥到《聊斋志异》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鬼妖形象。
聊斋故事
《聊斋志异》全书一共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里的小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控诉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蒲松龄从十九岁开始参加科考,一直考到七十岁,所以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十分了解。小说中那些失意的考生,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作者自身形象的投射。
比如《司文郎》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盲人和尚能够用鼻子闻出文字的好坏,但是发榜之后,他以为可以考中的人落榜了,他闻着想吐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却高中了。盲人和尚感叹道:“我虽然眼睛瞎了,但是鼻子不瞎。负责评卷的人,眼睛和鼻子却都瞎了。”这个故事以幽默的笔法讽刺了那些只收好处、不管文章好坏的考官。
第二种类型是人和妖怪之间的故事。在蒲松龄的世界里,这些平时听起来十分吓人的妖怪却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善良的心灵,她们忠于爱情,为了与人类相爱奋不顾身,有着十分美好的形象。
比如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的《聂小倩》。聂小倩原本是一个美貌的女鬼,却被逼着去谋害路人。她被过路的宁采臣打动,帮着宁采臣躲过了一劫,宁采臣也帮助聂小倩脱离了魔掌,还把她娶为妻子,两人生了一个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篇小说歌颂爱情的美好,表达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还有一种类型是劝人向善的小说,比如《崂山道士》。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去学道,但是因为吃不了苦,所以学不了真正的道术。
好不容易学了一招穿墙术,也因为不听师父的话,胡乱卖弄导致失灵,碰了自己一头包。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东西一定要沉下心,谦虚好学才能够有所成就。
蒲松龄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内容深刻的小说,和他一生的坎坷遭遇是分不开的。科举的失意和生活的艰苦,让他能够和普通老百姓接触,也更加能够体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艰辛,也能在小说中更贴切地表达老百姓的愿望,所以《聊斋志异》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蒲松龄还是一个多产的作家,除了《聊斋志异》之外,他还写了一千多首诗、一百多首词、四百篇散文,俗曲、剧本、长篇小说也有所传世。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值得后人好好珍惜。
相关链接:
《聊斋志异》在日本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大量翻刻本、注释本、评点本接连出现,可以说是当时最畅销的小说读物。除了在中国畅销之外,《聊斋志异》在国外也颇受关注,译本最多的就是日本。
《聊斋志异》在江户时代就传入了日本,出现了数十种选译本和全译本,文本传播十分广泛。许多日本学者潜心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专门的聊斋学,其中以庆应义塾大学和东京大学为两大主要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