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梅花阵”收复台湾(1 /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把它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开启了台湾和大陆重新统一的事业,而施琅则继承了这一事业。

难题

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见明王朝腐败无能,就派军舰占领了台湾,把台湾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台湾人民在荷兰人的高压下生活十分痛苦,要忍受荷兰人的各种苛捐杂税。

有一年,一个少年跟随父亲来到台湾,看到这样的局面,心里十分不满:台湾是我大明朝的领土,凭什么让你们这些荷兰人在这里耀武扬威?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些侵略者赶走!

这个少年就是郑成功。郑成功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清军入关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经不住清朝给的高官厚禄的**,向清朝投降了。郑成功十分生气,他和父亲断绝关系,自己带着几千人马抗清。

但是随着清朝在中原地带逐渐站稳脚跟,郑成功的抗清运动失败了。于是,他把目光转向台湾,决定要把台湾从荷兰人手中抢回来,作为自己反抗清朝的一个根据地。

郑成功迅猛的攻势让荷兰人惧怕不已,他们派人来求和,说只要郑成功愿意退兵,他们愿意拿出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说:“台湾是我们的领土,我们要收回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你们拦着,那就别怪我不客气。”经过长时间的苦战,一直到公元1662 年,台湾终于回到郑成功手中,结束了三十八年的殖民地生涯。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他的儿子郑经上位,继承了台湾的统治权。郑经原本希望台湾能像朝鲜、琉球那样割据独立,和清王朝保持藩属关系,但是这个要求被清王朝拒绝了。康熙十分清楚台湾对清王朝的重要性,他对台湾的态度是坚决收回,于是采用了招抚的方式。

这招挺有用,虽然郑经一直拒绝被招抚,但是他的很多部下实在抗拒不了清王朝给出的优厚条件,都纷纷投降。

公元1681 年,郑经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继承权明争暗斗,导致台湾政权一片混乱。

收复台湾

康熙等了将近二十年时间,终于等到了这个好机会。他决定放弃招抚政策,改为直接进攻台湾,武力收复。

康熙任用的将领是向清王朝投降的郑家将领施琅。

康熙让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和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筹划攻打澎湖和台湾的战略。但是,这两人的意见却不合。

姚启圣说:“我们应该等候北风到来,然后直接进攻台湾,拿下台湾之后再回来攻打澎湖。”

施琅却说:“应该趁着现在的南风先拿下澎湖,再攻打台湾。”

两人的意见送到康熙面前,康熙思考了一阵后说:“施琅是一个有水上战斗经验的人,而且对台湾的情况十分熟悉,就按他说的办吧。”于是,康熙让施琅负责收复台湾,姚启圣则负责供应粮草。

澎湖是台湾的门户,这里驻扎了台湾的主要兵力,由经验丰富的刘国轩驻守。刘国轩得知施琅要进攻台湾,十分紧张,因为他知道施琅原本是台湾的将领,对台湾的情况一清二楚。所以他派遣间谍去打探清军的情况,得知了清军在澎湖布防的情况,提前知道了清军准备先攻澎湖、后攻台湾。

不过当时是六月,正是台风多发的季节,刘国轩猜想施琅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但是施琅却率领着二百三十余艘战船和两万多人来攻打澎湖了。这让刘国轩惊慌不已,连忙加强防守。

不过施琅的这次进攻并没有成功,反而被打伤了一条腿。

施琅退回来后,默默思考如何才能成功拿下澎湖。

他站在地图前看着澎湖海域,回想着白天海战的情况,突然明白一个道理:郑家军人少船少,我却人多船多,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叫作“五梅花”的战略,就是一旦交战,就用自己这方的五艘船将对方的一艘船团团围住,然后发动攻击。

几天后,清军强攻澎湖岛,双方在澎湖海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清军的船浩浩****开进澎湖海域,和郑家军的船相遇后,立刻采用分化战术,五艘围一艘,让郑家军的船相互之间不能协助,只能孤军奋战。一时间,澎湖海面炮火连天,哀叫连连。战斗一直持续了一天,施琅率领的清军大胜郑家军,击毁大小战船一百九十艘,杀敌两万余人,而清军只伤亡两千。

刘国轩率领着剩下的人和船仓皇逃回台湾,但是台湾的主要军力已经被清军消灭,所以收复台湾变得容易了很多。

施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郑家军投降,收服了台湾。康熙帝统一中国后,在这里开设府县,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台湾再次回到中国的版图之内。

相关链接:

最后一个延平王

郑克塽①是郑经的第二个儿子,郑成功的孙子,也是最后一任延平王。

郑克塽的哥哥名叫郑克臧①,郑经西征福建的时候,封郑克臧为延平王世子,管理明郑王朝的国政。郑克臧娶的是郑成功的大将、郑经老师的女儿,而郑克塽娶的则是权臣冯锡范的女儿。

郑经去世后,冯锡范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当上延平王,就以郑克臧不是嫡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为由,把他勒死了。

但是,郑克塽这个延平王却是末代王。清军攻下台湾后,郑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师,表面上被封为海澄公,编入汉军正红旗,但实际上却是被软禁,轻易不许离开京城。

郑克塽十分压抑,年仅三十七岁就在北京去世,最后一代延平王就这样终结了一生。

①塽:shuǎng。

②臧:z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