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下令鲜卑族改汉姓,自改“拓跋”为“元”(1 / 1)

2 北魏主拓跋宏下诏,认为:“鲜卑人把土称为‘拓’,把君王称为‘跋’。魏的祖先出自黄帝,以土德王,所以为拓跋氏。土,是黄色,为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元氏。从代都来的诸功臣旧族,姓氏有重复的,都把它改了。”

于是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尉迟氏改为尉氏;其他改姓的,不可胜计。

北魏主元宏非常重视门第,认为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为衣冠之士所推崇,特别遴选这四姓的女儿,以充实后宫。陇西人李冲,因才识被任用,在朝廷身份贵重,所结的姻亲,都是名门望族;元宏也娶他的女儿为夫人。

元宏下诏,命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评定诸州士族门第排序,多有升降。又下诏,说:“鲜卑人之前没有姓,也不讲究家世,虽然是功臣贤达的后裔,但还是和寒门贱民没有区别。所以,当官的人就算位极公卿,他们的直系或旁系亲属仍然居于卑下的地位。鲜卑人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从太祖(拓跋珪)以来,凡是功勋著于当世,爵位高至王公,天下闻名的,将名册交给司州、吏部,不让他们的后代充任低贱的官职,待遇与汉人四姓相同。除此之外,应该列入士族门第世家的,另行制定办法。

“之前为部落酋长,而建国以来已经三代为官在给事中以上,又被封为王或公爵的,应该作为‘姓’;如果本来是卜筮酋长,而建国以来已经三代做官在尚书以上,并被封为王或公爵的,也作为‘姓’。是酋长的后代,但是官位不显赫的,则称为‘族’;如果不是酋长后裔,而官位显赫的,也称为‘族’。这些‘姓’和‘族’,都应该严格审核,不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琇等详细评定,以保证公平。”陆琇,是陆馛之子。

【华杉讲透】

元宏对汉文化、儒家文化的崇拜,已达到盲目崇拜、照单全收、自我放大的程度。至于把自三国以来已经打烂的世家门第又恢复起来,这似乎是人类一种垄断的天性,贵族垄断权力,行会垄断生意,工会垄断工作机会。不管哪个阶层,都想搞垄断。

北魏旧制:亲王的嫔妃都应娶八族及清修门第的女儿。威阳王元禧却娶了一个奴隶户的女儿,元宏深切地责备他,并下诏为六个弟弟娶妻,说:“之前所娶的,可改为妾媵。咸阳王元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人李辅的女儿;河南王元干,可聘故中散大夫、代郡人穆明乐的女儿;广陵王元羽,可聘骠骑咨议参军、荥阳人郑平的女儿;颍川王元雍,可聘故中书博士、范阳人卢神宝的女儿;始平王元勰,可聘廷尉卿、陇西人李冲的女儿;北海王元详,可聘吏部郎中、荥阳人郑懿的女儿。”郑懿,是郑羲之子。

【胡三省注】

下诏命诸亲王将王妃降为妾滕,另娶正妻,实在是大悖人伦。夫妻,就是“齐”,一旦跟对方“齐”,终身不改。富而易妻,一般人也觉得羞愧,更何况是天子的弟弟?此诏一出,让天下人怎么看?

【华杉讲透】

元宏对汉族文化,已经到了盲目崇拜和以自己是鲜卑人而自卑的程度,从改姓到易妻,恨不得自己马上变成汉族正统。但是他应该知道,汉族皇帝娶奴隶为皇后的有的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就是歌女出身,汉族并没有这个婚姻规矩。元宏让弟弟们废掉正妻,重新娶门第高的女子,那牵扯太大了,原来的嫡子全变成了庶子,要等新的妻子重新生下继承人。而这些继承人全都是名门望族的女婿,等于进一步加强了望族的势力,这恰恰是对皇权不利的。

当时赵郡诸李姓,人才辈出,名盛家风,所以世人谈论高贵门第时,以五姓为首。(在四姓——卢、崔、郑、王——之后,再加上李姓。)

众人又讨论,认为薛氏为河东望族。元宏说:“薛氏,是蜀人,岂可列入郡姓?”直阁将军薛宗起在殿下执戟,从班次中站出来,回应说:“臣之先人,汉末到蜀地为官,二代之后再回河东,如今已传六世,不是蜀人。就像陛下,本是黄帝后裔,受封于北土,难道说陛下是胡人吗?如果我不能列为郡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言毕愤激,将戟撞碎于地。元宏徐徐说:“如此说来,朕是甲,你是乙啰?”于是将薛姓列入郡姓,并说:“你不是‘宗起’,你是‘起宗’啊!”(起宗,意思是始祖,兴起一个宗族。)

元宏与群臣讨论官员选调问题,说:“近代将门第高卑出身固定下来,各有常分,效果如何?”李冲回答说:“不知道自上古以来,设置官位,是为了安排膏粱子弟,还是为了治理国家呢?”元宏说:“当然是为了治理国家。”李冲说:“那么陛下今日为何专取门第,不看才能呢?”元宏说:“如果有过人之才,不怕没人知道。但是君子之门,就算他没有才能,不能有用于当世,至少也德行纯笃,所以朕任用他们。”李冲说:“傅说(商朝宰相,泥瓦匠出身)、姜子牙(渔夫出身),岂可以在门第中得到?”元宏说:“非常之人,旷世才有一二人而已。”秘书令李彪说:“陛下如果专取门第,不知道鲁国三家卿大夫子弟,能不能赶上孔子的四科学生(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著作佐郎韩显宗说:“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元宏说:“必有高明卓然、出类拔萃者,朕也不拘泥于此制。”过了一会儿,刘昶入朝,元宏对刘昶说:“有人说唯才是举,不必拘泥于门第;朕以为不对。为什么呢?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这样绝对不行。如今八族以上士人,有九个等级,九品之下,庶族的官员,又分了七个等级。如果真有盖世奇才,可以破格提拔,起家就做三公。问题在于,贤才难得,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就搞乱我的典章制度。”

【司马光曰】

选举之法,先门第而后贤才,这正是魏、晋时期最大的弊端,而历代因袭,未能改变。君子、小人的区别,不在于是世代官禄还是家世低微。以今天的眼光,无论愚智,都知道这个道理。而在当时,就是北魏孝文帝这样的贤德君主,也不免有偏见。可见能明辨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实在是难得!

【华杉讲透】

一个人不管怎么贤明,都有两个弱点,一个是认知盲区,一个是个人偏好。当了领导,他就要把国家、城市或公司,捯饬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时候你觉得他该管的管,不该管的怎么也要管!那“该管的”,是他的职责;那“不该管的”,是他的个人偏好而已。

3 正月二十八日,元宏改封始平王元勰为彭城王,复定襄县王元鸾为城阳王。

4 二月九日,北魏主元宏下诏:“君臣除非战争时期,允许完成三年守丧。”

5 二月十三日,北魏主元宏下诏:“京畿之内七十岁以上的人,暮春时节赴京师行养老之礼。”

三月三日,元宏在华林园宴请群臣及国老(卿大夫退休的)、庶老(士人及庶人为官退休的),下诏:“国老,黄耇老迈的,加授中散大夫、郡守荣衔;六十岁以上的,加授给事中、县令荣衔。庶老,加授郡守、县令荣衔,各赐刻有斑鸠的手杖、衣裳。”(据说斑鸠从不噎食,斑鸠手杖,是祝福老人吃饭不噎着。)

6 三月十四日,北魏下诏:“诸州中正各举荐其乡有民望的人,年五十以上,有品德而没有做过官的,授以县令官职。”

7 三月十九日,元宏下诏:“乘舆有金银装饰的,全部剔除。”

8 南齐皇帝萧鸾一心追求节俭。太官曾经供应粽子,萧鸾说:“我一次也吃不完,可以切成四份,剩下的留着晚上吃。”有一次使用皂荚(当肥皂用),把残余的渣滓交给左右说:“这些还可以再用。”太官在元旦上寿,有银制的温酒器,萧鸾打算把它销毁。王晏等人都称颂皇帝盛德,卫尉萧颖胄说:“朝廷盛礼,莫过于元旦。这个温酒器既是旧物,不算是奢侈。”皇帝不悦。后来,萧颖胄有一次参加后宫的宴会,银器满席。萧颖胄说:“陛下之前要销毁那个温酒器,恐怕应该把重点转到这些器皿上。”萧鸾大为羞惭。

萧鸾躬亲细务,十分细密,于是郡县事务及六署(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掌管的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狱等六项工作)、九府(太常、光禄卿、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仆、大鸿胪等九卿府)日常事务,官员们都不做决策,而是向皇帝汇报,由皇帝下诏裁决;文武勋旧,都不归吏部;亲戚朋友,互相通风报信,钻营求进,皇帝的事务过于繁密。南康王侍郎、颍川人钟嵘上书说:“古代明君选拔人才,颁布政令,然后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天子只是南面而坐而已。”奏书递上去,皇帝不悦,对太中大夫顾暠说:“钟嵘是什么人,想阻挠我处理国事!你认识他不?”顾暠回答说:“钟嵘虽然位末名卑,而所言或许也有可以采纳之处。况且繁碎职事,各有相关部门处理。如今人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那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正所谓‘替厨师宰肉,帮木匠伐木’了。”皇帝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

9 夏,四月十一日,北魏广州刺史薛法护投降南齐。

10 北魏入寇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珉拒战,击破北魏军。

11 五月二十四日,北魏在河阴营建方泽(祭地的方坛,因建于水泽中,所以称方泽)。又下诏,汉、魏、晋诸帝陵,百步之内,禁止砍柴割草。

五月二十五日,北魏主元宏在方泽祭祀地神。

12 秋,七月,元宏废黜皇后冯氏。当初,冯太后为了让自己家族显贵,将冯熙的两个女儿选入掖庭,其中一位早逝,另一位得到元宏宠幸,但不久之后,因为生病,回到娘家,削发为尼。冯太后崩殂之后,元宏立冯熙的小女儿为皇后。不久,她姐姐的病好了,元宏思念她,又迎还入宫,拜为左昭仪,皇后就渐渐失宠了。昭仪自以为年长,并且先入宫,不行妾礼。皇后颇为愧恨,昭仪于是向元宏诬陷,废黜了皇后。皇后素有德操,于是住进瑶光寺,修炼戒行为尼姑。

13 北魏主元宏因为久旱不雨,从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绝食三天,群臣都到中书省请见。元宏在崇虎楼,派舍人拒绝,并问他们来做什么。豫州刺史王肃回答说:“如今四郊的雨已滋润周遍,只是京城微少。庶民没有停止一餐,而陛下辍膳三日,臣下惶惶,不知如何是好。”元宏命舍人回应说:“朕不食数日,上天仍然没有一点感应。近来宫廷内外的大臣和差役,都说四郊有雨,朕怀疑他们是为了让我宽心罢了,未必有实。正要派人去察看,如果是真的,即当进膳;如其不然,朕还活着做什么?当以身为万民承担天罚!”

当晚,天降大雨。

14 北魏太子元恂不好学,又身材肥大,苦于河南地热,常思北归。北魏主元宏赐给他汉人衣冠,元徇常私底下穿着鲜卑服装。中庶子、辽东人高道悦数次直言极谏,元恂厌恶他。

八月七日,元宏前往嵩高,元恂与左右密谋,准备征召牧马,轻骑奔还平城。元恂亲手在宫中杀了高道悦。领军元俨下令关闭城门,禁止通行,**情势,入夜乃定。第二天一早,尚书陆琇飞驰向元宏报告,元宏大骇,但保密其事,仍继续前行,走到汴口才回来。

八月二十三日,元宏入宫,引见元恂,数落他的罪状,亲自与咸阳王元禧轮流杖打他一百多棍,扶曳出外,囚于城西;养了一个多月,才能起身。

15 八月二十六日,北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桢去世。

16 九月八日,北魏主元宏在小平津阅兵;九月十三日,还宫。

17 冬,十月八日,北魏主元宏下诏:“军士从代都来的,都作为羽林军、虎贲军。司州(京畿地区)人民,每十二个男丁征调一人,充当官府及官员家里差遣劳役。”

18 北魏吐京胡造反,元宏下诏,命朔州刺史元彬兼任行汾州事,率并州、肆州州兵讨伐。元彬,是元桢之子。元彬派统军奚康生攻击叛胡,击破,追至车突谷,又击破,俘获杂畜数以万计。元宏下诏,任命元彬为汾州刺史。胡去居等六百余人据守险要,不肯投降,元彬请兵二万以讨伐,有司上奏请批准,北魏主元宏大怒,说:“小寇何有发兵之理!可随宜讨治。若不能攻克,必须朝廷派大兵,那就先斩刺史,然后发兵!”元彬大惧,督率州兵,身先将士,攻打胡去居,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