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正月二日,南齐皇帝萧鸾派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诸军以拒战北魏。
正月三日,北魏下诏:“对淮北居民,不得侵掠,违者斩首。”
正月二十五日,北魏拓跋衍攻打钟离,南齐徐州刺史萧惠休登城拒守,偶尔出城袭击,击破北魏兵。萧惠休,是萧惠明的弟弟。
北魏刘昶、王肃攻打义阳,司州刺史萧诞拒战。王肃屡次击破萧诞兵,招降一万余人。北魏任命王肃为豫州刺史。刘昶性格褊狭急躁,统御军队非常严厉残暴,人们都不敢说话。法曹行参军、北平人阳固苦苦劝谏;刘昶怒,想将他斩首,就借刀杀人,派他迎战敌军主力。阳固志意悠闲,举止高雅,临战迎敌时,英勇果决,刘昶这才开始欣赏他。
正月二十七日,南齐全国戒严。任命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诸军事,在新亭、白下一带,来回移动,以张声势。
正月二十九日,北魏主拓跋宏渡过淮河;二月,抵达寿阳,大军号称三十万,铁骑兵一眼望不到头。
二月五日,北魏主拓跋宏登上八公山,赋诗。路上遇到大雨,拓跋宏下令撤去车盖;看见有病的军士,亲自抚慰。
拓跋宏遣使呼唤城中守军,丰城公萧遥昌派参军崔庆远登城回应。崔庆远问拓跋宏为什么出兵,拓跋宏说:“当然有缘故!你是要我直言直语,还是吞吞吐吐绕弯子呢?”崔庆远说:“不知道您的来意,所以请您不要隐瞒。”拓跋宏问:“齐主何故废立?”崔庆远说:“废昏立明,自古以来也不是头一回,不知道这有什么疑问。”拓跋宏问:“武帝(萧道成)的子孙,如今都在哪里?”崔庆远说:“七王(萧子隆、萧子懋、萧子敬、萧子真、萧子伦、萧昭业、萧昭文)同恶,已伏管、蔡之诛(指周公诛杀叛乱的管叔、蔡叔);其余二十余王,有的在朝廷为大臣,有的在外地为州牧。”拓跋宏说:“你的主子如果能不忘忠义,为什么不立皇室近亲,如周公之辅佐成王,而自取帝位呢?”崔庆远说:“周成王有亚圣之德,所以周公可以辅佐他。如今近亲都比不上周成王,所以不能立。况且霍光也是舍弃汉武帝近亲而立汉宣帝,只因为汉宣帝有贤德。”拓跋宏问:“霍光为什么没有自立为帝呢?”崔庆远说:“他不是皇室亲王。当今主上正可比汉宣帝,怎么能比霍光?如果那样的话,武王伐纣,不立微子为帝,而让他辅佐自己,也是他贪图天下吗?”拓跋宏大笑说:“朕来问罪。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误会便可消除了。”崔庆远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才是圣人之师。”拓跋宏说:“你认为我应该采取和亲手段,还是不采取呢?”崔庆远说:“和亲则二国**,生民蒙福;否则二国交恶,生民涂炭。和亲与否,都由陛下裁决。”拓跋宏赐给崔庆远美酒、菜肴、衣服,遣送他回去。
【华杉讲透】
拓跋宏是个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喜欢讲道理,这仗就打不明白了。问罪就是问罪,怎么问你都有罪;要打就打,说什么都要打。如果打仗还讲道理,并且欣赏那些能言善辩的人,何必发动战争呢?
二月九日,北魏主拓跋宏放弃攻打寿阳,沿着淮河引兵东下,淮北人民都安居如故,运送田赋租税的车辆,络绎不绝。
二月十七日,拓跋宏抵达钟离。
南齐皇帝萧鸾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救援钟离。
北魏刘昶、王肃部众号称二十万,围城的栅栏和壕沟有三重之多,并力攻义阳,城中守军都背着盾牌行走。王广之引兵救义阳,离城百余里,畏惧北魏兵强,不敢前进。城中更加危急,黄门侍郎萧衍自告奋勇为先锋,王广之分麾下精兵配给他。萧衍夜里从小道出发,与太子右率(掌太子宿卫,也任征伐)萧诔等直接登上贤首山,离北魏军数里。北魏人出乎他们的意料,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南齐军不敢进逼。黎明,城中望见援军到了,司州刺史萧诞派长史王伯瑜出城攻打北魏军,顺风纵火,萧衍等众军从外攻击,北魏军不能支撑,解围而去。
二月二十日,萧诞等追击,击破北魏军。萧诔,是萧谌的弟弟。
之前,皇帝萧鸾因为义阳危急,下诏命都督青州、冀州二州诸军事张冲开辟第二战场,出军攻打北魏,以分其兵势。张冲派军主桑系祖攻打北魏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又派军主僧护攻打北魏虎阬、冯时、即丘三城,都攻陷。青州、冀州二州刺史王洪范派军主崔延袭击北魏纪城,也都占领。
北魏主拓跋宏打算南下长江,二月二十二日,从钟离出发。司徒、长乐元懿公冯诞生病,不能随行,拓跋宏与他泣别,走了五十里,接到冯诞病逝消息。当时南齐崔慧景等军离拓跋宏大营不过百里,拓跋宏轻装率数千人连夜赶回钟离,拊尸而哭,通宵达旦,声泪不绝。
二月二十三日,拓跋宏下令诸军,取消长江之行,按晋齐献王司马攸的规格,安葬冯诞。冯诞与拓跋宏同年,幼年上学时就是同桌,娶了拓跋宏的妹妹乐安长公主为妻。他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天性淳厚善良,所以特别受宠。
二月二十八日,北魏主拓跋宏遣使到长江北岸,数落萧鸾的罪状。
北魏久攻钟离不克,士卒死伤惨重。
三月九日,北魏主拓跋宏抵达邵阳,在淮河中心的沙洲上筑城,用栅栏截断水路,又在两岸夹筑二城。南齐萧坦之派军主裴叔业攻打二城,攻陷。拓跋宏想要在淮南筑城驻军,以安抚新依附的人。以诏书把计划告诉相州刺史高闾,问他意见。高闾上表,认为:
“《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打包围战需要十倍于敌人的兵力,进攻则需要五倍兵力。我军南下的初心,只是为了接应曹虎投降,所以发兵不多,而敌人东西疆土辽阔,难以成功;如今又想在淮南筑城驻军,招抚新附之民。当年世祖(拓跋焘)以排山倒海之威,步骑兵数十万,南临瓜步;所有郡县全部投降,只有盱眙一个小城,攻之不克。到了班师回国之日,没有一个城池留下驻军,也没有一条街道并入我国领土。这难道是我们兵力不够吗?只是因为没有占领敌人的大镇,所以小镇也不可能守住。要堵住流水,必须先堵塞其源头,要砍伐树木,必须先截断其根本;如果本原尚在,而攻其末流,终究是无益于事。寿阳、盱眙、淮阴,就是淮南的本原;这三个镇不能攻克其一,而留守孤城,其不能自全,是很明显的事了。敌人的大镇在外面相逼,淮河又阻隔了我军的退路;驻军少了,则不足以自固,驻军多呢,又粮运难通。大军回国之后,留下的将士们固守一城,心中胆怯;夏天水势盛涨,救援甚难。以新击旧,以劳御逸,如果这样,必然为敌人所擒,就算忠勇奋发,又有什么用?况且安土恋本,是人之常情。当年彭城之役,攻克大镇,设置驻军,而人心不服,叛变起事的,有数万人(参见公元480年记载)。角城是一个蕞尔小城,地处淮北,离淮阳十八里。五固之役,攻围历时,最后竟不能攻克(参见公元481年记载)。今昔相比,困难更兼数倍。现在天气转热,开始进入雨季,希望陛下追随世祖的脚步,倒转车轮,掉转旌旗,回去经营洛阳,蓄积力量,观察机会,推广德政,施行教化,把在中原的国都搞好了,远方人自然归服。”
尚书令陆睿上表,认为:“长江浩**,是敌人的巨大防线。南方昏雾,暑气蒸腾。军队到了夏天,必多疾病。而迁都之事,还在草创初期,万事都要从头开始。各官府衙门都还没有办公场馆。百官没有安家,都跟住在旅店一样。阴雨和烈阳交替,自然就会发生瘟疫。况且军事行动和工程徭役并举,就是古代圣王,也觉得困难。如今介胄之士,外攻寇仇,羸弱之夫,内勤土木,运给之费,日损千金。驱疲弊之兵,讨坚城之虏,怎么能够取胜呢?陛下去年冬天之举,只不过是要耀武扬威于江、汉而已;如今从春到夏,理应解甲还师。希望陛下能早回洛阳,使根本深固,那时候陛下没有内顾之忧,百姓没有筑城之役,然后命将出师,何愁齐人不服?”
拓跋宏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华杉讲透】
决策勿忘初心
很多决策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本谋,我称之为“溜达式决策”,跟一路看风景一样,往哪儿走完全受路上的风景牵引。这在我们今天的经营决策中也非常普遍,要自己警醒注意。
拓跋宏如果要发动决战,统一中国,那是一件天大的事,需要的决策讨论和准备动员,是要尽举国之力的。但是,拓跋宏此次南下,只是因为南齐一个边将曹虎,声称他要投降,要北魏派兵来接应而已。且不说曹虎只是诈降,就算他是真降,也并不构成消灭南齐的形势和机会。但是,人类普遍存在认知缺陷,容易被正向的事物激励,不可能的事,只要符合他的期望,他就会认为有可能,拓跋宏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御驾亲征了。一边在迁都,建设一个新的都城;一边要御驾亲征,统一中国,哪有这样荒唐的事?但是,皇帝如果瞎溜达,天下就要遭大祸。还好,拓跋宏是一个能听懂道理的君主,能够及时修正。
崔慧景因为北魏人在邵阳筑城,深感忧虑。部将张欣泰说:“他们这是想撤退了,之所以筑城,是夸示他们的强大,阻吓我们追击而已。现在如果派人去跟他们说,双方自愿撤兵,他们没有不听的。”崔慧景听从,派张欣泰到城下向北魏人喊话,北魏主拓跋宏于是下令班师。
北魏军渡过淮河,还有五位将领留在南岸,北齐军队已占领河中沙洲,截断渡口退路。拓跋宏悬赏招募,擢升能击破沙洲中南齐兵者为直阁将军。军主、代地人奚康生应募,于是捆扎木筏,上面堆满木柴,顺风纵火,烧南齐船舰。奚康生冒着烟火长驱直进,飞刀乱砍,南齐军崩溃。拓跋宏授奚康生直阁将军。
北魏主拓跋宏派前将军杨播率步卒三千、骑兵五百殿后。当时正是春季,河水上涨,南齐兵大举而至,战舰塞满河面。杨播在淮河南岸结阵抵御,北魏军全部渡过淮河,只剩杨播一支孤军。南齐兵四面包围,杨播结一圆阵以抵御,亲自搏战,所杀甚众。如此相拒三天两夜,军中粮食吃尽,南齐围兵攻打更急。北魏主拓跋宏在北岸远望,因为水大,也不能相救,不久后水势稍退,杨播率精骑三百闯过南齐舰队,大喊说:“我现在要渡河,能战的就上来!”于是一拥而渡。杨播,是杨椿的哥哥。
北魏军撤退后,留在邵阳沙洲上的还有一万人,向南齐军请求,用战马五百匹交换放一条生路北返。崔慧景想要截断他们的退路攻打,张欣泰说:“归师勿遏,就是古人也畏惧,兵在死地,不可轻视。如今胜之不足为武,不胜则前功尽弃;不如接受他们的要求。”崔慧景听从。萧坦之回到京城,对皇帝萧鸾说:“邵阳洲有必死之贼一万人,崔慧景、张欣泰却不攻取,放纵他们回去。”于是萧鸾对二人都不加赏。
【华杉讲透】
穷寇勿迫,而非穷寇莫追
张欣泰说的,是《孙子兵法》:“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如果敌军要回家,你不要挡在他前面,因为他会跟你拼命。还有“死地”的说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同一个道理,在穷途末路、必死无疑的形势下,他的战斗意志最强,战斗力也最强。但是,“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一个“遏”,一个“迫”,都是说不要挡在他前面,没有说不打他。不挡在他前面,就是在后面追杀。如果你在后面追杀,他的战斗意愿最弱,战斗力也最弱,因为他的生路是敞开的,他想跑,不想留下来打,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一路杀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把“穷寇勿迫”记成了“穷寇勿追”,这意思就完全搞反了。
张欣泰当然不至于不懂得这个,他的建议,从军事上来讲也是有道理的,在人道上更是正确,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战争已经结束,没必要再牺牲双方士兵生命。但是,从政治上,从战略博弈上,都不对。北魏发动战争,就得给它吃点教训。发动战争的一大顾忌,就是一旦战局不利,撤退很难!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都不在交战的时候,而是在撤退的时候被人追杀。如果撤退难的问题可以靠交买路钱解决,那下次再来也无所顾忌了。
萧鸾对二人不予赏赐,也不处罚。处置可以说是恰当的。
三月十五日,南齐解除戒严。
当初,南齐皇帝萧鸾听闻北魏主拓跋宏想要饮马长江,惧怕,下令让广陵太守、行南兗州事萧颖胄坚壁清野,将乡村居民全部集中入城。人民惊恐,都想席卷家产,南渡长江。萧颖胄认为北魏寇离得还远,未立即执行。北魏兵最终也没来。
萧颖胄,是太祖萧道成的堂侄。
皇帝萧鸾派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协助丰城公萧遥昌守奉阳。沈文季入城,禁止军队出城作战,然后大开城门,严加守备。北魏兵寻即退去。
北魏入侵时,使者卢昶等还在建康,南齐人痛恨他们,拿喂牛马的蒸豆给他们吃。卢昶怖惧,吃了,眼泪和汗水交横。谒者张思宁口下不屈,死于馆下。回国后,北魏主拓跋宏责让卢昶说:“人谁不死,何至于自同牛马,屈身辱国?就算无法做古代的苏武,也不能学习近代的张思宁吗!”于是把他贬黜为平民。
2 三月十九日,北魏太师、京兆武公冯熙在平城去世。
3 三月二十六日,北魏主前往下邳;夏,四月二日,抵达彭城;四月三日,为冯熙高声哭泣以致哀。太傅、录尚书事、平阳公拓跋丕不乐意南迁,与陆睿一起上表,请拓跋宏回平城出席冯熙葬礼。拓跋宏说:“自开天辟地以来,有天子大老远为舅舅奔丧的事吗?现在刚开始经营洛阳,你们怎能妄相诱引,陷君王于不义!令、仆以下官员,可以交付御史贬黜处分。”于是下诏,迎冯熙及博陵长公主的灵柩,南葬洛阳,葬礼按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规格。
【胡三省注】
拓跋丕、陆睿当时负责留守平城。拓跋宏要处分的令、仆以下官员,指平城留守政府的官员。
4 北魏主拓跋宏在钟离时,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求率领本州部队,会同平南将军刘藻,攻击汉中,拓跋宏批准。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人,占据险要地形,树立五处栅栏以抵御。拓跋英说:“他们的主将地位低贱,指挥不能统一。我选精兵并力攻一营,其他四营必定不来救援;只要攻克一营,其他四营自己就撤走了。”于是引兵急攻一营,攻下后,其余四营都奔溃。拓跋英生擒梁季群,斩首级三千余,俘虏人七百余,乘胜长驱,进逼南郑。萧懿又派部将姜修攻打拓跋英,拓跋英掩击,将姜修全军俘虏。
拓跋英正要还师,萧懿又一支军队到了。北魏将士皆已疲惫,想不到又来一支生力军,大惧,想要逃走。拓跋英故意放缓马辔,慢慢前行,神色自若,又登高望敌,东西指挥,假装在各处部署很多部队的样子,然后集合全军,列队前行。萧懿军怀疑有伏兵,犹犹豫豫开始后退,拓跋英追击,击破南齐军,包围了南郑。拓跋英军纪严明,禁止将士侵暴百姓,于是远近悦附,争相供应军队粮食,帮着运输物资。
萧懿婴城自守,军主范絜先之前率领三千余人在外,还救南郑。拓跋英掩击,将范絜先军全部俘获。围城数十日,城中恟惧。录事参军、新野人庾域将数十座空仓贴上封条,指示将士们说:“这里面都是满仓粮食,足够支持两年,各位只须努力坚守!”众人这才安心。
这时,北魏主拓跋宏召拓跋英回京,拓跋英让老弱先行,自己将精兵殿后,派使者与萧懿告别。萧懿以为有诈,拓跋英已经走了一天,还不敢打开城门。两天之后,才派兵追击。拓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萧懿兵不敢进逼,尾随四日四夜,萧懿兵才返回。
拓跋英进入斜谷,遇上天降大雨,士兵们砍截竹子,将米放在竹筒里面,手执火炬,就在马背上煮饭。
之前,萧懿派人诱说仇池诸氐族部落,让他们起兵截断拓跋英运道及归路。拓跋英勒兵奋击,且战且进,脸颊中箭,最终带全军返回仇池,再讨伐叛变的氐人,平定了他们。
拓跋英,是拓跋桢之子;萧懿,是萧衍的哥哥。
拓跋英攻打南郑时,北魏主下诏,命雍州、泾州、岐州三州征兵六千人增援南郑围城军,许诺待攻克南郑后,即刻复员回家。侍中兼左仆射李冲上表进谏,说:“秦川地势险恶,又与羌族、夷人相邻。自从西路军出动之后,薪饷和粮秣连续运送,加上氐人、胡人叛乱,当地官军疲于奔命,运粮也要武装护送,到现在还没完没了。如今又再征兵,派他们孤悬山外(汉中地在秦岭以南,所以说山外),虽然给以优厚条件,可以免除赋税,但恐怕他们还是惊骇。如果最终不能攻克,白白扰动民心,甚至逼使他们与叛乱的胡人、夷人结合,事变难测。退一步,可以下一道密旨给刺史,等军队攻克南郑之后,再派新招募的军队去。不过,以臣的愚见,就算这样做也不应该。为什么呢?西方道路险厄,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径,就有一千里长,如今要在远方疆界之外的绝地,群贼环伺之中,守一座孤城。如果敌人来攻,不可能迅速救援,如果粮食吃尽,又无法运送粮食。古人说:‘马鞭虽长,打不到马腹。’南郑对我国而言就是马腹。况且我魏国的疆域,九州之中,已经占了超过八州;人民臣服的,已有十分之九;还未归顺的,只有漠北与江南而已。要捆缚他们的君主,也是不需要多久的事,何必急于今日!应该等疆宇既广,粮食既足,然后设置郡县,任命将帅,做举国吞并之举。如今钟离、寿阳,距离这么近,还没有夺取;赭城、新野,也近在咫尺,还没有投降。东部战区既未可以就近力守,西部战区岂能远征巩固?如果真要在西部设立据点,臣担心最终也是送给敌人礼物罢了。而且,如今我国建都于中原,与南方敌寇疆土相接,正需要大将死士,平**江南。如果轻率地派出一支孤军,又抛弃他们,使其陷没于敌人,恐怕将来我们大举南伐之日,众人谁也不愿意留守,要他们以死报效,恐怕也不容易了。以此推论,不派军驻防南郑,才是上策。”北魏主拓跋宏听从了。
5 四月十五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小沛;二十一日,抵达瑕丘;二十二日,进入鲁城,亲自祭祀孔子;二十三日,拜孔子后裔四人、颜回后裔二人为官,在孔子后裔中选嫡长子一人,封崇圣侯,负责供奉孔子祭祀,又命令兗州修孔子墓,重建石碑,刻上铭文。
四月三十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碻磝,命谒者仆射成淹准备舟楫,想要从泗水进入黄河,溯流回洛阳。成淹进谏,认为:“黄河水流悍猛,不是万乘之君所宜乘舟的。”拓跋宏说:“我因为平城没有漕运之路,导致京师百姓贫穷,所以迁都洛阳,这是为了打通四方运输,但是,人民仍然畏惧黄河水流之险;朕有此行,正是为了率先垂范,让百姓放心。”
6 北魏城阳王拓跋鸾等攻赭阳,将领们的指挥不能统一,围守百余日,未能攻克。诸将想要按兵不战,困死守军。只有安南将军李佐昼夜攻击,士卒死者甚众。南齐皇帝萧鸾派太子右卫率垣历生前往救援。北魏诸将认为众寡不敌,想要撤退,李佐又单独率骑兵二千逆战,战败。北魏督襄阳前锋诸军事卢渊等撤退,垣历生追击,大破北魏军。
垣历生,是垣荣祖的堂弟。
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等又击败北魏征南将军薛真度于沙堨。
拓跋鸾等晋见北魏主拓跋宏于瑕丘。拓跋宏责备他们说:“卿等沮辱国威,罪当斩首;朕因为新迁洛邑,特别宽大处理。”五月一日,降封拓跋鸾为定襄县王,削减封户五百;卢渊、李佐、韦珍皆削官爵为平民,李佐流放瀛州。拓跋宏认为薛真度与他的堂兄薛安都有献出徐州的功劳(事见公元466年记载),允许保留他们的爵位及荆州刺史官职,其他兼职和待遇全部削夺,说:“晋升足以表明他的功劳,退黜足以彰显他的罪过,这就行了。”
7 北魏广川刚王拓跋谐去世。拓跋谐,是拓跋略之子。北魏主拓跋宏说:“古代君王对大臣的丧事,有三次到灵堂悼念的礼仪;魏、晋以来,王公之丧,皇帝哭悼于东堂。从今天开始,诸王之丧,亲王与皇帝血缘关系是期亲(穿一年丧服的亲属)的,前往悼念三次;是大功(穿九个月丧服)的,前往两次;是小功(穿五个月丧服)、缌麻(穿三个月丧服)的,前往悼念一次;撤销东堂哭悼仪式。广川王于朕,属于大功。”
在拓跋谐遗体将要入棺时,拓跋宏换上素色深衣前往哭灵。
8 五月六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滑台;八日,住在石济。十二日,太子出迎于平桃城。
赵郡王拓跋干在洛阳,贪**不法,御史中尉李彪私底下告诫他,并说:“殿下如果不能改过,我不敢不向皇帝报告。”拓跋干悠然不以为意。李彪上表弹劾。北魏主拓跋宏下诏,命拓跋干与北海王拓跋详,一起跟从太子拓跋恂到行宫。到了之后,拓跋宏只接见拓跋详,不见拓跋干,暗地里派左右观察他的神色态度,知道他并无忧虑和后悔之意,于是亲自数落他的罪状,杖打一百棍,免官回家。
五月十五日,北魏主拓跋宏回到洛阳,祭告太庙。
五月十六日,削减冗官俸禄以助军国之用。
五月十七日,举行战争结束的典礼,颁赏有功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