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简文皇帝(1 / 1)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

1 春,正月,被晋军包围在寿春的前燕将领袁瑾、朱辅求救于前秦,秦王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派武卫将军武都人王鉴、前将军张蚝率步骑兵二万前往救援。大司马桓温派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迎击王鉴、张蚝于石桥,大破秦兵,秦兵退屯慎城。桓伊,是桓宣之子。正月十七日,桓温攻拔寿春。生擒袁瑾及朱辅并其宗族,一起送到建康,全部诛杀。

2 秦王苻坚迁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将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丁零翟斌部落安置在新安、渑池。其他因战乱而流亡,想要回到家乡重操旧业的,全部听任他们的安排。

3 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苻雅为使持节,都督秦州、晋州、凉州、雍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州、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恢复设置雍州,治所在蒲阪;任命长乐公苻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梁成,是梁平老之子;王统,是王擢之子。苻坚认为关东刚刚平定,郡守、县令应该选拔合适的人,特别授予王猛全权选拔英俊人士,补守六州郡守、县令,先行到职,再通知尚书台正式任命。

4 三月二十三日,晋国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5 前秦后将军、金城人俱难攻打晋国兰陵太守张闵子于桃山,大司马桓温派兵将俱难击退。

6 前秦西县侯苻雅、杨安、王统、徐成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率步骑兵七万人讨伐仇池公杨纂。

7 代国将领长孙斤谋弑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寔与他格斗,虽然伤及胁骨,但还是逮捕了长孙斤,将他处死。

8 夏,四月二十日,晋国大赦。

9 前秦军队到了鹫峡,杨纂率众五万拒战。晋国梁州刺史、弘农人杨亮派督护郭宝、卜靖率骑兵一千余人援助杨纂,与秦兵战于峡中;杨纂兵大败,死者十分之三四。郭宝等人也阵亡,杨纂收散兵遁还。西县侯苻雅进攻仇池,杨统率武都之众降秦。杨纂惧,把自己捆了,出城投降,苻雅将杨纂送到长安。苻坚任命杨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授杨安为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守仇池。

王猛当初在枹罕击破凉州张天锡时,俘虏了他的部将、敦煌人阴据及甲士五千人。秦王苻坚击败杨纂后,派阴据率领他的部队回凉州,由著作郎梁殊、阎负护送,并让王猛写信晓谕张天锡说:“之前贵先祖称藩于前赵、后赵,是因为了解强弱的形势。如今,论凉州的实力,比往时更弱;而大秦之德,则非二赵可比;而将军翻然自绝于大秦,恐怕不是宗庙之福吧!以秦之威,无所不至,可以使弱水(发源于祁连山,向北注入居延海)东流,长江、黄河西注。关东既平,将移兵河西,恐怕不是你六郡士民所能抵抗的。当年刘表说汉南可自保,现在将军你说西河可全,是吉是凶,掌握在你自己身上,预兆明显,就在眼前,请你深算妙虑,自求多福,不要让六世之基业,一朝而坠地!”张天锡大惧,遣使谢罪称藩。苻坚拜张天锡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平公。

吐谷浑王慕容辟奚听闻杨纂战败,五月,遣使献马一千匹、金银五百斤于前秦。前秦任命慕容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慕容辟奚,是慕容叶延之子,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权放肆,国人深以为患。长史钟恶地,是西漒羌族豪强,对司马乞宿云说:“三弟纵横,势力已超过大王,几乎要亡国了。我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明天是十五日,文武百官都要早朝,我将讨伐他。大王左右都是我羌族子弟,递个眼色,立即可以将他拿下。”乞宿云说先向大王汇报,钟恶地说:“大王仁厚,没有决断,如果向他请示,他一定不许。万一事情泄露,我等都要灭族。事已出口,怎能中途改变!”于是次日就在座位上逮捕三弟,诛杀。慕容辟奚惊怖,从自己椅子上滑落到地下,钟恶地、乞宿云上前把他扶起来,说:“臣昨天梦见先王向我说:‘三弟将为逆,不可不讨。’所以诛杀他而已。”慕容辟奚由此发病恍惚,对世子慕容视连说:“我祸及同胞兄弟,何以见他于地下!国事大小,都由你治理,我余年残命,苟且偷生罢了。”于是忧郁而死。

慕容视连继位,既不饮酒,也不游猎,长达七年之久,军国之事,全部委托给将佐。钟恶地进谏说:“人主当自娱乐,建威布德。”慕容视连流泪说:“我自先世以来,以仁孝忠恕相传。先王因为兄弟友爱不能善始善终,悲愤而亡。我虽然继位,也是尸位素餐而已,声色游娱之事,我岂能安心!至于建立威德,以后再说吧。”

10 代国世子拓跋寔病伤而卒(与长孙斤格斗时受伤)。

11 秋,七月,秦王苻坚进入洛阳。

12 代国世子拓跋寔娶东部大人贺野干之女,有遗腹子。七月七日,生下一个男孩,代王拓跋什翼犍为之大赦境内,取名为拓跋涉圭。

13 大司马桓温因为梁州、益州寇盗很多,而周氏世有威名,八月,任命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益州、梁州二州诸军事,兼领益州刺史。周仲孙,是周光之子。

14 前秦任命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守武始。

15 王猛以潞川之功,请以邓羌为司隶校尉。秦王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要负责京城治安,行政工作繁重,不是用来优待礼遇名将的职务。当初光武帝不把具体行政工作岗位任命给功臣,实际上尊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之才,朕正要委任给他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扬越(晋国),这才是邓羌的任务,司隶校尉这样的小位置,怎么能够麻烦他!现在,邓羌进号为镇军将军,加授‘特进’(朝会时位置仅次于三公)。”

16 九月,秦王苻坚回到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在上邽去世,苻坚任命李俨的儿子李辩为河州刺史。

17 冬,十月,秦王苻坚进入邺城,打猎于西山,流连忘返十余日。伶人王洛拉住苻坚马头,进谏说:“陛下是天下苍生所系,如今久猎不归,一旦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太后怎么办?天下怎么办?”苻坚为之罢猎还宫。王猛乘势进言说:“打猎当然不是什么急务,而王洛之言,不可忘记。”苻坚赏赐王洛绸缎一百匹,拜为官箴左右(主要负责规谏皇帝),从此不再打猎。

18 大司马桓温仗恃其才干智略、地位威望,暗地里有了不臣之志,曾经抚枕叹息说:“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术士杜炅能预测人的贵贱。桓温问杜炅,自己的禄位能到哪一步。杜炅说:“明公的功勋,光耀宇宙,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桓温不悦。桓温本想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还师后接受九锡。但是枋头战败,威名顿挫,只好暂时作罢。这回攻克寿春,对参军郗超说:“足以雪枋头之耻不?”郗超说:“不能。”过了很久,郗超到桓温处住宿,长谈至半夜,对桓温说:“明公难道没有什么忧虑吗?”桓温说:“你有什么话要说?”郗超说:“明公当天下重任,如今已到六十岁的年龄,北伐失败,不建立不世之功勋,不足以镇服民望!”桓温说:“那怎么建功呢?”郗超说:“明公不为伊、霍之举,无以立大威权,镇压四海。”桓温一向就有这个心思,深以为然,于是与郗超商议决定。因为皇帝司马奕一向谨慎,没有什么过错,而床笫之事,容易诬陷,于是声言:“皇帝早有**之疾,不能行**,他所嬖幸的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在内寝侍奉,两个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男孩,将建储立王,倾移皇基。”密播此言于民间,时人也无法判断真假虚实。

十一月九日,桓温从广陵回姑孰,中途屯驻于白石。十一月十三日,抵达建康,暗示褚太后,请废黜皇帝,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并且事先拟好太后诏书草稿呈送给她。太后正在佛堂烧香,内侍启禀说:“外面有急奏。”太后出来,靠着门看了几行,说:“我本来也怀疑有这事!”看了一半,不看了,要来毛笔,批注说:“未亡人不幸,遇到这百般忧患,想到死去的和还活着的人,心如刀割。”

【华杉讲透】

桓温之卑鄙,也算是遗臭万年了。他计划北伐立功,封王加九锡,再篡位,这是准备走曹操的路径。但是,北伐失败,这一步落空了。找不到立威的办法,竟然以废黜皇帝立威。如果直接篡位,风险太大,先废黜皇帝,立另一个司马氏,那是“行伊霍之事”,取得伊尹、霍光那样的声望,也方便清洗反对的人,为下一步篡位扫除障碍。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但是,皇帝无罪,就从男女关系下手。而皇帝的男女关系都不是罪,就说他没有男女关系,皇子是后妃与嬖人私通所生。如此毒计,叹为观止。桓温、郗超的阴毒,可谓空前。

皇帝司马奕时年三十岁,如此屈辱的“被**”,他既不能反抗,也不能以死明志,纵情声色,又屈辱地活了十五年。

十一月十五日,桓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皇帝这事,多少年都没有了,没有人知道这典礼怎么办,百官震慄。桓温也神色不定,不知所为。尚书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已经发动,也不可能停止,于是对桓温说:“明公辅佐皇家,应当遵循历史先例。”于是下令取来《霍光传》,礼度仪制,很快就确定下来。王彪之身穿朝服,当阶而立,神彩毅然,毫无惧色。文武官员的礼仪标准,全部由他决定,朝臣们对他都非常佩服。于是宣太后令,废皇帝为东海王,以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司马昱继承帝位。(司马昱本年五十二岁。)

百官入太极前殿,桓温派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收缴皇帝玺绶。皇帝司马奕头戴平民的白帽,身穿单衣,步下西堂,乘牛车,出神虎门,群臣拜辞,无不唏嘘。侍御史、殿中监率兵一百人卫送司马奕到东海王府。桓温率领百官,带着乘舆法驾,到会稽王府迎接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堂更换服装,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衣,面向东方,流涕拜受玺绶,当天,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咸安。桓温来到太极殿中堂,分兵屯卫。桓温有足疾,司马昱下诏,乘轿入殿。桓温事先写了一篇文章,准备陈述废立本意,皇帝和他一见面,便泣下数十行,桓温兢惧,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好习武事,为桓温所忌惮,想要一并废黜他,事先告诉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在皇亲中地位尊贵,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罪过,不能仅仅因为猜嫌,就把他废黜。明公建立圣明,应当崇奖王室,与伊尹、周公同美,如此大事,应该更深入详细地考虑。”桓温说:“此事已经决定,你不要再说了!”十一月二十一日,桓温上表说:“司马晞聚集收纳一些轻浮剽悍的流氓,他的儿子司马综傲慢残忍;当年袁真叛逆,他们就有牵连。今日他猜疑恐惧,将要发动变乱。请求免去司马晞官职,以亲王身份回到藩国。”皇帝听从,同时免了司马晞的世子司马综、梁王司马?等人官职。桓温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所领部队接管皇宫宿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十一月十六日,尊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当初,殷浩去世,大司马桓温派人带书信去吊丧。殷浩之子殷涓既不答礼,也不回拜桓温致谢,而与武陵王司马晞交游。广州刺史庾蕴,是庾希的弟弟,一向与桓温有矛盾。桓温厌恶殷、庾两家宗族强盛,想要除掉他们。十一月十七日,派他的弟弟桓祕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太极殿西堂叩头自首,说自己与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彊、散骑常侍庾柔等谋反。皇帝只是对着司马晃流泪,桓温将这些人全部逮捕,送到廷尉监狱。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

十一月十九日,桓温杀东海王的三个儿子和他们的母亲。

【华杉讲透】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杀这三对母子,则废黜皇帝之事名不正;说他们是私生子,则名正、言顺、事成。人人都知道是谎言,但只要没人敢戳破,就可以发挥“铁证如山”的作用。呜呼!西汉初年,群臣铲除吕氏后,迎立汉文帝,也指称汉惠帝刘盈的儿子都不是刘氏的种,将他们全部诛杀。明朝夺门之变,明英宗不愿意杀于谦,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于是为了政变名正言顺的合法性,冤杀于谦。孔子大概想不到,他这一句话,成了多少罪恶的“理论依据”!法国大革命时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遗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我们也可以说:“名正言顺啊!多少弥天大谎,滔天罪恶,因你而起!”

十一月二十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受桓温指使,请依律诛杀武陵王司马晞。皇帝下诏说:“悲惋惶怛,不忍听闻,更何况说出来!请你们重新审议!”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子。二十一日,桓温再次上表,坚决要求诛杀司马晞,言辞十分冷酷凌厉。皇帝于是赐手诏给桓温说:“如果晋朝国祚还可以延续,就请您奉行我之前的诏书;如果晋朝大运已去,请让我避贤让路。”桓温读了手诏,流汗变色,于是上奏,废黜司马晞及其三个儿子,家属都徙居到新安郡。二十二日,免新蔡王司马晃为庶人,徙居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彊、庾柔等都灭族,庾蕴服毒自杀。庾蕴的哥哥、东阳太守庾友的儿媳妇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他。庾希接到祸难消息,与弟弟、会稽王参军庾邈及儿子庾攸之逃于海陵沼泽之中。桓温既诛殷、庾,威势显赫,侍中谢安见到桓温,远远地就跪拜。桓温惊道:“安石,你这是干什么?”谢安说:“国君都要向您下拜,我做臣子的怎能作揖呢。”

十一月二十四日,大赦,文武百官一律擢升两级。

十一月二十五日,桓温入白石城,上书请求回姑孰。二十六日,皇帝下诏,桓温进位为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桓温坚决推辞,于是请他回自己镇所。二十七日,桓温从白石回姑孰。

秦王苻坚听说桓温废立皇帝,对群臣说:“桓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不能思过自贬以谢百姓,反而废君以自悦,六十老叟,举动如此,将何以自容于四海!谚语说:‘怒其室而作色于父。’就是说桓温这样的人吧。”

【华杉讲透】

诸葛亮北伐失败,上书自贬三等。虽然并不影响他的实权和地位,但至少他有个态度。桓温北伐失败,知道国内有人笑话自己,反而废黜皇帝,屠杀异己以立威。这就是苻坚鄙视他的原因了,说他好比跟老婆吵架,却拿自己父亲出气。

19 前秦车骑大将军王猛,认为自己主掌东方六州,责任太重,向秦王苻坚请求改授给皇亲中贤能人士;对自己全权任命各州郡官员的权力,也不再行使,请苻坚委任一个州给自己就可以了。苻坚回复说:“朕之于卿,从大义来说是君臣,而感情上超过骨肉之亲,古代齐桓公有管仲,燕昭公有乐毅,刘玄德有孔明,但朕自以为,我们之间的关系还超过他们。人主最辛苦的事情是访求人才,得到之后呢,自己就要享受安逸了。既然已经把六州委付给你,则朕无东顾之忧,这不是为了优崇你,是朕要自求安逸。取之不易,守之亦难,如果委任给不称职的人,一旦发生祸患,那就不仅是朕的忧虑,也是你的责任了,所以,朕宁肯空着宰相的位置,也要优先让你分担陕县以东的责任。卿未能理解朕的一番苦心,有点让我失望。新的政权正急等着人才,各地官员要迅速选派。等到东方教化融洽,再请你身穿衮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西归长安。”

苻坚派侍中梁谠到邺城谕旨,王猛这才继续行使职权。

【华杉讲透】

王猛的请求,很有必要,身为人臣,相当于分掌了一半国土,权力太大,朝中进谗言的人少不了。任何人都会受他人影响,说的人多了,苻坚不一定稳得住。主动放下权力,请求自贬,这是应该有的态度。而苻坚的回复,以三对古代君臣作比,说你我之间的信任,还超过他们,也让人热泪盈眶。这真是士为知己者死了。

20 十二月,大司马桓温上奏说:“废黜放逐之人,应该撵得越远越好,不可以让他接近百姓。东海王司马奕,应该按昌邑王刘贺的先例,在吴郡另外给他建造住宅。”太后下诏说:“废为庶人,于心不忍,可以封王。”桓温又奏:“可封海西县侯。”

十一月二十六日,封废帝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桓温威震内外,皇帝司马昱虽处尊位,拱手沉默而已,还时常惧怕被废黜。之前,荧惑星守在太微星座端门,过了一个月,司马奕就被废。十二月二十七日,荧惑星逆行进入太微星座,皇帝非常厌恶。中书侍郎郗超,正在左右值班,皇帝对郗超说:“寿命长短,我并不计较,不过,会不会再发生近日之事呢?”郗超说:“大司马桓温,正一心对内巩固社稷,对外经略恢复中原,非常之事,臣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绝对不会发生。”后来,郗超请求回家探望父亲,皇帝说:“请向尊父致意,家国之事,以至于此,都是因为我不能以道德匡卫,愧叹之深,无以言表!”然后咏颂庾阐的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泣下沾襟。皇帝风仪优美,举止有风度,喜爱读书,满席灰尘,也怡然自得。虽然见识通达,神情自若,但是没有济世大略,谢安认为,他只是惠帝司马衷之流的人物,只是在清谈上略胜一筹罢了。

【华杉讲透】

司马昱任抚军时,聘任郗超为掾,因为有这个老关系,所以才能问他这些话。郗超算是司马昱与桓温之间的沟通桥梁了,在朝中代表桓温,在桓温那儿又代表皇帝。

谢安拿司马昱与司马衷相比,有点过分。因为司马衷是智障,司马昱不仅智力正常,而且有见识、有学问。他也并非没有智略,之前保护司马晞,就非常得体。谢安说司马昱不行,但他自己不远远地看见桓温,就跪拜在路旁吗?形势到了那一步,谁也没办法,只能等。只是谢安等到了,司马昱没等到。

郗超因为有桓温撑腰,朝中大臣都畏惧侍奉他。谢安曾经与左卫将军王坦之一起去拜访郗超,一直等到天色已暗,还没轮到接见,王坦之想走,谢安说:“你就不能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忍耐一会儿吗?”

21 前秦任命河州刺史李辩兼领兴晋太守,移驻枹罕。将凉州首府,从上邽迁到金城。张天锡听闻前秦有兼并凉州之志,大惧,在姑臧城西筑立祭坛,以猪、牛、羊为祭品。率其官属,遥与晋国三公结盟。派从事中郎韩博奉表送盟文,并献书于大司马桓温,约期以明年夏天同大举大军,会师于上邽。

22 这一年,前秦益州刺史王统攻陇西鲜卑乞伏司繁于度坚山,乞伏司繁率骑兵三万人在苑川布防。王统绕过乞伏司繁守军,潜袭度坚山,乞伏司繁部落五万余人全部投降王统。其部众听闻妻子儿女都已降秦,不战而溃。乞伏司繁没有去处,也到王统处投降。秦王苻坚任命乞伏司繁为南单于,留在长安;任命乞伏司繁的堂叔乞伏吐雷为勇士护军,安抚其部众。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

1 春,二月,前秦任命清河人房旷为尚书左丞,征召房旷的兄长房默及清河人崔逞、燕国人韩胤为尚书郎,北平人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这几位,都是关东知名人士,由王猛所举荐。阳瑶,是阳骛之子。

冠军将军慕容垂对秦王苻坚说:“臣的叔父慕容评,是燕国的恶来(商纣王的宠臣,惑乱国政,对商朝灭亡负有责任。周武王灭纣后,诛杀恶来,天下大悦)之辈,不应该让他再污染圣朝,希望陛下为燕国除恶,将他诛杀。”苻坚于是外放慕容评为范阳太守,燕国诸亲王全部派到边远地区做郡守。

【司马光曰】

古代的人,灭了敌国,而敌国百姓喜悦,为什么呢?因为消灭了他们的统治者,是为民除害。慕容评这样的人,蒙蔽君王,专擅国政,嫉贤妒能,最见不得别人有功劳,又愚暗暴虐,贪赃枉法,国家就是他搞亡的。国家亡了,他不能以死谢罪,要逃跑,跑又跑不掉,被抓住了。秦王苻坚不将他作为首恶诛杀,反而给他宠爱优待,这是爱一个人,而不爱一国之人,失人心就多了。所以,苻坚施恩于人,而人家不觉得有什么恩;尽诚于人,而人家也不觉得他有什么诚。他最终功名不成,连容身之处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不得要领。

【华杉讲透】

苻坚的弱点,很典型,就是对人太好,而且是无原则地对所有人好。前面我们看他给王猛的信,不禁为之感动。但是,如果王猛再看他对慕容评也那么好,就觉得自己所得的好,也没那么值钱了。这就是司马光说的“施恩于人而人莫之恩,尽诚于人而人莫之诚”。

领导者对下属,一定要区别对待,不能一视同仁,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同。让他们知道怎样的不同,大家才知道怎么干。好人坏人都一样,谁还做好人?

苻坚的第二个弱点,是不设防,没有内控。现在搞个公司,一个企业,还要抓内控,他统治一个国家,却没有内控。燕国亲王,就应该把他们安置在首都,监视居住。怎么能都外放到边郡去做郡守,掌握地方实权呢?还不如干脆给他们复国算了!

苻坚给王猛的信中说,人主得了人才,就让人才去劳动,自己得安逸。看来他真是这么想的。人主如果想得安逸,特别是创业之主,基本就是等着失败了。天道酬勤,偷懒是一点也偷不了的。多少企业家,把企业交给人才,自己退休求安逸,不是最后也得自己回来东山再起又起不来了吗?

很多伟大人物,都有不可思议的荒唐愚蠢之处,苻坚可以说是仁君圣主,也可以说是幼稚可怜。这就是他人生的两个阶段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弱点,往往是因优点而成功,又因弱点而失败。所以,认识自己的弱点,时刻警醒、注意自己的弱点,要想一生不败,就要管理自己的弱点。弱点很难清除,否则就不是弱点了。但自己要知道,要管理。

2 三月二十五日,派侍中王坦之征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再次推辞不来。

3 秦王苻坚下诏说:“关东之民,只要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学通一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成一艺者,请所在郡县将他礼送到京师。在职的待遇一百石以上官员,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者,罢官遣还故乡为平民。”

4 夏,四月,将废帝、海西公司马奕遣送到吴县西柴里,下令吴国内史刁彝负责防备守卫,又派御史顾允监察。刁彝,是刁协之子。

5 六月十二日,前秦任命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之前的特进、常侍、持节、将军、清河郡侯等职位照旧保留;阳平公苻融为使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

6 庾希、庾邈与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聚众夜入京口城,晋陵太守卞眈翻越城墙,逃奔曲阿。庾希诈称受司马奕密旨,诛讨大司马桓温。建康震扰,内外戒严。卞眈派诸县兵二千人攻击庾希,庾希战败,闭城自守。桓温派东海内史周少孙讨伐。秋,七月一日,周少孙攻陷京口,生擒庾希、庾邈及其亲党,全部斩首。卞眈,是卞壸之子。

7 七月二十三日,皇帝司马昱病重,急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一日一夜连发四诏。桓温推辞不来。当初,皇帝为会稽王时,娶王述的堂妹为妃,生世子司马道生及次子司马俞生。司马道生性格疏阔暴躁,没有德行,母子都被幽废而死。其余三个儿子,司马郁、司马朱生、司马天流,都早夭。其他姬妾,将近十年没有人怀孕,司马昱派善于相面的人挨个去看这些姬妾哪个能生子,看了每一个,都说:“不是这个人。”又让他们去看诸婢女,有一位叫李陵容的,在纺织坊中工作,皮肤黝黑,身材修长,宫人都叫她“昆仑”(指马来人),相者惊道:“就是此人!”司马昱于是召她侍寝,生下儿子司马昌明及司马道子。

七月二十八日,立司马昌明为皇太子,时年十岁。封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兼领会稽国,来奉祀司马昱之母郑太妃。司马昱下遗诏说:“大司马桓温按照周公先例,代皇帝摄政。”又说:“对年轻皇帝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不争气,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侍中王坦之拿着诏书进宫,在皇帝面前将其撕毁。皇帝说:“这天下,本来就是侥幸得来的,卿何必在意!”王坦之说:“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元帝(司马睿)之天下,陛下怎么能擅自处置!”司马昱于是让王坦之修改诏书,说:“宗亲国家大事,一律向大司马禀告,和诸葛亮、王导辅政时一样。”当天,简文帝驾崩。

群臣疑惑,不敢立嗣,有人说:“这必须大司马来定。”尚书仆射王彪之正色说:“天子驾崩,太子代立,大司马能有什么异议呢!如果先去征求他的意见,必定反被他责备。”于是朝议决定。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崇德太后说,皇帝司马昌明年幼,加之又在守丧期间,令桓温按周公先例,全权摄政。诏书已经写好,王彪之说:“这是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坚决辞让,这样反而所有事都停滞下来,甚至先帝葬礼也不能举行,这样的命令,我不敢执行,谨此将诏书封好,还给太后。”于是这诏书也没发出去。

桓温还指望着司马昱临终禅位给自己,至少也要入宫摄政。结果大失所望,非常愤怨,写信给弟弟桓冲说:“遗诏让我做诸葛亮、王导罢了。”桓温怀疑是王坦之、谢安搞的手脚,心中衔恨。朝廷下诏,让谢安前去征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又推辞。

【华杉讲透】

桓温推辞“辅政”,因为他要的是禅让,至少是“摄政”。太后和皇帝都没有任何阻拦他的意志力,如果朝中再有大臣配合他,他就干成了。但是,有王坦子、王彪之、谢安这些人,也是政坛“老炮”,跟他周旋,让他不能称心如意。大家都在打太极,静等时移世易,中国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很多时候,就是不要急于要个结果,周旋拖延,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谁知道最后子弹打中谁呢!

8 八月,前秦丞相王猛到长安,苻坚再加授他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辞让说:“丞相责任重大,太子太傅地位尊贵,尚书令事务繁多,司隶校尉主掌京师,任务很重,都督中外诸军事,则要主掌全国军事,我要接受和传达皇帝诏命,又要兼任文武两种官职,大事小事,都是我的事,就算是伊尹、姜太公、萧何、邓禹这样的贤才,也兼不了这么多职务和责任,何况我的能力,还和他们差得很远!”奏章反复递上去三四次,秦王苻坚不许,说:“朕正要统一天下,除了您,我还能委任谁?你不得辞去宰相职务,就像朕不得辞去皇帝职务一样!”

王猛为相,苻坚端坐于上,凡事拱手而已,百官都听命于王猛,军国内外之事,全部由王猛决定。王猛刚正严明,明察秋毫,善恶是非,清楚明白,尸位素餐的,马上罢黜,怀才不遇的,得到提拔,劝勉考核农业生产和养蚕织布,加强练兵,每个官职,都有恰当的人选,判决量刑,必定与罪行相当。于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苻坚下令给太子苻宏及长乐公苻丕等人说:“你们侍奉王先生,就如同侍奉我一样。”

【华杉讲透】

苻坚和王猛,是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一个异数,既是佳话,也是教训。从现代的领导力理论来说,两个人都不是合格的领导者,国家今天虽然是大治,而明天的灭亡,他俩也要负全部责任。

苻坚的错误,是在授权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有一段话,正好可以用来评述苻坚:“作为领导者,无论授权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东西你永远不能放下,就是责任!如果责任都放下了,就是退位。领导者常犯的错误是,以为授权了,就把责任也交出去了。”

之前苻坚跟王猛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亲人还亲!这种兄弟关系也很典型,就像我们有时候说两个死党朋友,除了老婆不能共享,其他都可以共享。苻坚对王猛的授权就和这差不多,除了自己的后宫还没交出去,其他都交出去了,已经近似于“退位”了。但是,他又并没有退位,这样,他和王猛之间的关系,王猛的职权界限,实际上就并不清楚。王猛事实上已经掌握了皇帝的权力,但是,他本质上并不是最终责任人,并不能真把自己当皇帝。那么,皇帝就缺位了,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空洞。我们和历史案例比较一下,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授权,也没有到这种程度。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正常的,苻坚和王猛的关系是不正常的。

再说苻坚对王猛的授权,也是一种畸形的授权。他并不是让王猛做宰相辅政,也不是摄政,用现代的话说,是让王猛兼任政府总理、三军总司令、首都市长,另外还要做储君的师父。比如司隶校尉(首都市长)这个官职,之前邓羌要求得到这个官职时,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要负责京城治安,行政工作繁重,不是用来优待礼遇名将的职务。”意思是这个麻烦事不能让您这样的大将来做,我有更大的任务交给你。现在呢,居然让王猛兼任。如果用公司来作比,王猛不仅要做CEO,还要兼任所有要害部门的总监,是“全部总监”,真得把他累死!

王猛也是一个贪权恋事的人,史书读到现在,多次看到他辞让,但还没看到他举荐一个人。所谓“进贤者受上赏,蔽贤者受显戮,古之道也”。人臣最大的责任,是为国家举荐人才,都你自己干,你一死,国家就完蛋!王猛就是教科书式的案例。

领导者的责任是让团队成长,培养新的领导者是最大责任。所以,在通用公司,强调“群策群力”。如果一件事情,领导者不用团队其他人,自己就搞定了,这不是业绩,是罪过。因为都是你搞定,别人得不到成长,你一走,这部门不就垮了吗?

苻坚、王猛,君臣佳话,背后都是组织行为学的常识性错误,英才误国,从“秦国大治”,到秦国灭亡,就等王猛一死。

阳平公苻融任冀州刺史,属下主事官员,都是名重一时的人物,以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管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苻融年少,为政喜欢搞些新奇的做法,又为人苛刻,爱挑人小毛病;申绍数次规正,要他宽大和气,苻融虽然尊敬申绍,但并不能都听他的。后来,申绍外放为济北太守,苻融因为屡次犯错,总被朝廷谴责,才自恨没有听申绍的话。

苻融曾经因为擅自修建学校校舍,被有司所纠察,派主簿李纂到长安答辩。李纂忧惧,在路途上去世了。苻融问申绍:“谁可以出使?”申绍说:“之前任燕国尚书郎的高泰,清辩有胆智,可以派他出使。”之前,丞相王猛及苻融都曾屡次要延聘高泰,高泰拒绝出山。这一次,苻融对高泰说:“君子救人之急,您不得再推辞了!”高泰于是从命。到了长安,丞相王猛接见他,笑道:“高子伯今天才来,太迟了吧!”高泰说:“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王猛说:“此话怎讲?”高泰说:“当年鲁僖公因为修建泮宫(诸侯的学校叫泮宫),《诗经》都有诗歌颂扬他;齐宣王因为稷下学宫,美名传扬后世。如今阳平公开建学宫,只不过是向当年的齐国、鲁国学习,没有得到天子明诏褒美也就罢了,还烦劳有司弹劾。明公为圣朝宰相,有如此奖惩标准,下面的官吏谁能逃脱他的罪状呢!”王猛说:“这确实是我的错。”事情于是得到解决。王猛叹息说:“高泰这样的人,怎么能在苻融手下为吏呢!”跟秦王苻坚汇报。苻坚召见,也很欣赏他,问他治国之本,高泰回答说:“治国之本在于得人,得人在于审察举拔,审察举拔在于核实真相,没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的。”苻坚说:“你的话很简单,但是道理很深刻,可以说是辞简而理博了。”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坚决要求返回冀州,苻坚允许。

9 九月,东晋追尊已故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孝武帝的生母李氏为淑妃。

10 冬,十月八日,葬简文帝于高平陵。

11 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追随他的有八百余户人家。十一月,卢悚派弟子许龙到吴郡,早晨,抵达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家门口,声称奉太后密诏,奉迎司马奕复辟。司马奕开始时想要跟他走,后来接受保母劝谏而止。许龙说:“大事就要成功,难道还听一个妇人的话吗!”司马奕说:“我因为有罪,被废黜到此,幸而蒙朝廷宽大,岂敢妄动!况且太后有诏,便应该派官属来,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来?你必定是乱党!”呵斥左右捆缚许龙,许龙惧怕逃走。

十一月五日,卢悚率众三百人,早晨进攻广莫门。诈称司马奕回来了,由云龙门突入皇宫,夺取武库盔甲兵器,门下吏士惊骇错愕,不知所措。游击将军毛安之接到消息,率众直入云龙门,亲手奋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祕入止车门,与毛安之并力诛讨,斩卢悚,并其党羽,死者数百人。司马奕深为忧虑随时飞来横祸,一味饮酒,纵情声色,生下儿子,也不敢养育,时人都可怜他。朝廷也知道他安于屈辱,所以对他也不再防备。

【华杉讲透】

屈辱啊!司马奕!桓温废黜他时,以太后名义下诏:“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

是可忍,孰不可忍,司马奕什么都能忍!桓温诬他**,没有性能力,说他的三个儿子是别人的种,杀了这三个皇子和他们的母亲。司马奕被废之后,以酒色自戕,生下儿子也不敢养育。《资治通鉴》上就一句话:“海西公深虑横祸,专饮酒,恣声色,有子不育。”这“有子不育”四个字,平平淡淡,却非常惊悚!因为不知道是送给别人抚养了,还是自己杀了。当时就不少像卢悚这样的野心家打着他的招牌作乱,他如果留下儿子,既是对废黜他的诏书的挑战,也是未来可能被利用的政治工具,这是桓温绝对不能容忍的。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桓温那仁义道德的诏书,这字缝里,吃了多少人啊!

12 前秦都督北番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在镇所十余年,鲜卑、匈奴人对他都又惧又爱。

13 三吴(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大旱,饥,人多饿死。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

1 春,正月一日,大赦,改元。

2 二月,大司马桓温进京朝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下诏,命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首都人情恟恟,有人说桓温要诛杀王坦之、谢安,篡夺晋室。王坦之非常恐惧,谢安神色不变,说:“晋祚存亡,就看我们这一趟。”

桓温到了新亭,百官拜于道侧。桓温大陈兵卫,接见朝士,平常有地位名望的人都战战兢兢,恐怖失色,王坦之流汗沾衣,手上的笏板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席,坐定,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军队是用于抵御外敌,明公何须在壁后设置那么多武士呢!”桓温笑道:“因为不能不如此而已。”于是下令左右撤走,与谢安谈笑风生,很长时间才结束。郗超是桓温的首席智囊,谢安与王坦之晋见桓温,桓温让郗超卧在帐中偷听。风吹动帐幕,谢安看见了郗超,笑道:“郗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了。”当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尽忠辅卫,终于安定了晋室。

【华杉讲透】

大智大勇,就是谢安这样的人吧!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谢安真的是百分百做到了。不忧、不惑都容易,是修养和智慧可以做到的,还要加上不惧,就难得其人了。我最佩服的,是他的勇!因为一般的大儒,遇到这乱世,就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隐居深山,坚决不参与政治而已。谢安本来也寄情山水,不愿出仕,但是在他隐居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山中宰相。在他游山玩水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他勇敢的品质,一次与名士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再往后,淝水之战,谢安也是下着围棋就把苻坚大军灭了。

淝水之战,谢安是选将破秦,派谢玄为主帅,在战场上打败了敌军。而此次新亭之会,则是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桓温不敢轻举妄动了。所以他跟王坦之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吓破了胆,笏板都拿倒了,谢安则单刀直入问桓温:“军队是抵御外敌的,你见我们,搞那么多兵干啥?”然后又嘲弄郗超是“入幕之宾”,这“入幕之宾”,指关系亲密,能参商机密的人,但是,也有几分暧昧戏谑的味道,比如你和某个女人有了关系,也是她的裙下之臣、入幕之宾了。这两句话,对桓温,对郗超,就是二十万雄师,击退了桓温耀武扬威的军队。所谓“上兵伐谋”,谢安两句话,就伐掉了桓温主帅,郗超主谋,这两人脑子里的篡逆之谋。

还记得前面说过谢安曾经与王坦之一起去拜访郗超吗?两人一直等到天色已暗,还没轮到接见,王坦之想走,谢安说:“你就不能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忍耐一会儿吗?”那时候,王坦之觉得受辱,要走。谢安则无所谓,等到明天早上都可以。但是,真正到了对决的时候,王坦之吓破了胆,谢安则能戏弄郗超。而谢安能戏弄郗超,别人不能,除了他的地位名望,就是因为他平时把尊敬功夫都下足了,储蓄了关键时刻可以使用的本钱。

谢安和桓温的对决,决胜的是意志力。桓温之心,路人皆知,皇帝之位,似乎也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是,他就缺那么一点意志力,最后一刻,总是被谢安挡着,或者拖延着,让他不敢发动。谁也动不了谁,那剩下的,就是比寿命了,看谁活得长!这寿命之战,桓温输了。桓温比谢安年长八岁,活了61岁。谢安活了65岁,在政坛上,比他多干了12年。所以说搞政治权斗,最后比拼的都是看谁身体好!

谢安的故事,还有一条,就是生活享受毫不含糊,喜欢游山玩水,而每次出游,一定要带着歌伎助兴,留下一幅“谢安东山携伎图”,他就是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风流宰相。

桓温调查卢悚入宫的事,逮捕尚书陆始,交付廷尉,免了桓祕的官职,连坐者甚众;又贬毛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祕从此开始怨恨桓温。

三月,桓温生病,停留在建康十四日,三月七日,返回姑孰。

3 夏,代王拓跋什翼犍派燕凤到前秦进贡。

4 秋,七月十四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逝。

当初,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封给他九锡,屡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故意拖延,让袁宏起草诏书。袁宏把草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感叹其文辞之美,说:“你是大才,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给别人看?”谢安见到草稿,就动笔修改,来回修改多次,搞了十几天也不能定稿。袁宏密谋于王彪之,王彪之说:“我听说他的病越来越重,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不妨再拖一拖。”袁宏听从。

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问桓温,谢安、王坦之应该担任什么职务,桓温说:“他们不会听你的安排。”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还在,他们必定不敢有二心,如果自己死了,他们就不是桓冲所能制伏的;而如果杀了他们,无益于桓冲,更失了人心。

桓温因为世子桓熙才能不足,让桓冲接管他的兵众手下。于是桓祕与桓熙的弟弟桓济密谋共杀桓冲,桓冲收到情报,不敢入帐。过了不久,桓温薨逝,桓冲先派力士逮捕桓熙、桓济,然后临丧。桓祕于是被废弃,桓熙、桓济都被流放到长沙。皇帝下诏,桓温的葬礼,按汉朝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规格执行。桓冲声称桓温的遗命,以幼子桓玄为嗣,当时桓玄只有五岁,袭封南郡公。

七月二十五日,东晋加授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为征西将军,督荆州、梁州、雍州、交州、广州五州诸军事。任命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州、豫州、江州三州诸军事,扬州、豫州二州刺史,镇守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守浔阳。桓石秀,是桓豁的儿子。

桓冲代替桓温上任之后,尽忠王室,有人劝桓冲诛除当时有名望的人,专执政权,桓冲不听。当初,桓温在任时,死罪都自己决定。桓冲认为生杀大权,当归朝廷,凡是死刑判决,都先行上报,待朝廷批复,然后执行。

谢安认为天子年幼,而元辅大臣桓温又刚刚去世,想要请崇德太后临朝听政。王彪之说:“前世人主幼在襁褓,母子一体,所以太后临朝听政,而太后也不能决事,要听大臣们的意见。如今皇上已经十岁了,过几年就要加冠结婚,反而让堂嫂临朝,让人们觉得人君幼弱,这岂是光扬圣德的做法吗?诸公如果一定要这样做,也不是我所能制止的,我只是痛惜,觉得有失大体罢了。”谢安不想委任桓冲,故意让太后临朝,这样,自己可以以太后名义裁决国政,所以不听王彪之的意见。八月壬子(八月无此日),太后再次临朝摄政。

5 晋国梁州刺史杨亮派他的儿子杨广袭击仇池,与前秦梁州刺史杨安交战,杨广兵败,沮水沿线诸戍卫部队都放弃城池奔溃。杨亮惧怕,退守磬险。九月,杨安进攻汉川。

6 九月十二日,朝廷任命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射,兼领吏部,二人共掌朝政。谢安每每感叹说:“朝廷大事,众人所不能决断的,咨询王公,无不立决。”

【华杉讲透】

大臣的责任,临大事,决大疑,定大计,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七嘴八舌的议论,很多貌似也有“道理”的反对声中,拨开精神迷雾和思想烟雾弹,一眼识别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决断。谢安对王彪之的赞叹,就是说他有这样的智慧和魄力吧!

7 任命吴国内史刁彝为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镇守广陵。

8 冬,秦王苻坚派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率军二万出汉川,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军三万出剑门,入寇梁州、益州。晋国梁州刺史杨亮率巴獠一万余人抵御,战于青谷。杨亮兵败,逃回西城固守。朱肜于是攻陷汉中。徐成攻剑门,也攻克。杨安进攻梓潼,梓潼太守周虓固守涪城,派步骑兵数千人护送母亲、妻子从汉水去江陵,被朱肜拦截俘虏,周虓于是投降杨安。十一月,杨安攻克梓潼。荆州刺史桓豁派江夏相竺瑶救援梁州、益州。竺瑶听说广汉太守赵长战死,引兵撤退。益州刺史周仲孙勒兵拒战朱肜于绵竹,听闻毛当将至成都,周仲孙率骑兵五千人奔往南中。前秦于是全取梁州、益州二州,邛都、莋都、夜郎国,都归附前秦。秦王苻坚任命杨安为益州牧,镇守成都;毛当为梁州刺史,镇守汉中;姚苌为宁州刺史,屯驻垫江;王统为南秦州刺史,镇守仇池。

秦王苻坚想要任命周虓为尚书郎。周虓说:“我蒙晋朝厚恩,只是因为老母被俘,失节投降,母子得以保全,是秦国的恩惠。就算是给我公侯之贵,我也不以为荣,何况是一个郎官呢!”于是拒绝做官。每次进见苻坚,都叉着腿坐,甚至呼苻坚为“氐贼”。有一次元旦朝会,仪式盛大,苻坚问周虓说:“晋朝元会,与此何如?”周虓一甩衣袖,厉声说:“你们一群犬羊相聚,怎敢与天朝相比!”秦人认为周虓不逊,屡次要求杀他,而苻坚对周虓更加优厚。

晋国益州刺史周仲孙因为益州失守被免官。桓冲任命冠军将军毛虎生为益州刺史,兼领建平太守,任命毛虎生的儿子毛球为梓潼太守。毛虎生与毛球出师伐秦,到了巴西,因为粮食缺乏,退兵屯驻巴东。

9 任命侍中王坦之为中书令,兼领丹杨尹(首都建康市长)。

10 这一年,鲜卑勃寒部落寇掠陇右,秦王苻坚派乞伏司繁征讨。勃寒请降,苻坚于是命乞伏司繁镇守勇士川。

11 有彗星出现在尾星、箕星旁,彗尾长十余丈,经过太微星座,又扫过东井星座;从四月开始见到,一直到秋冬季节,还在天上。前秦太史令张孟对秦王苻坚说:“尾星、箕星,对应燕国;东井星,对应秦国。如今彗星从尾星、箕星兴起,而横扫东井星座,十年之后,燕国当灭秦国;二十年之后,代国当灭燕国。慕容暐父子兄弟,是我国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无比,臣十分忧虑,应该将他们的首领剪除,以消天变。”苻坚不听。

阳平公苻融上疏说:“东胡跨据六州,南面称帝,陛下劳师累年,然后才将他们擒获,他们本非慕义而来。而今陛下对他们亲近宠幸,让他们父子兄弟森然满朝,掌权履职,势力甚至超过勋旧大臣。臣愚以为狼虎之心,终不可养,星变如此,希望陛下稍微留意。”苻坚回复说:“朕正要混合天下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你应该放下顾虑,不要耿耿于怀。唯有修德可以禳灾,只要能内求诸己,何惧外患!”

【华杉讲透】

苻坚是读书读错了,也读傻了。唯修德可以禳灾,没错。但是修德,不是一味地对人好。而且,你对这个人的好,就是对那个人的坏。比如周虓,盛大庄严的元旦朝会,他当众对苻坚说你们不过是“犬羊相聚”,侮辱前秦君臣是一群狗,一群羊。这样的侮辱,当然该杀。苻坚却反而对他更加优厚。优礼这一个人,却让满朝大臣受辱,这是修哪门子的德?

燕国被灭,每个人当然都有复国之志,苻坚却给燕国皇室成员地位和权力,认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感恩报效,这实在是幼稚,也可以说是狂妄,认为别人一定把自己当真命天子。

“苟能内求诸己,何惧外患乎?”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怪别人或外部环境变化,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改变自己来求进步。不要怪别人,并不是说别人没有错,而是说你怪别人没有用,你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你自己。苻坚引用这句话,完全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他现在就是在自己身边,养虎为患。

宁康二年(公元374年)

1 春,正月一日,大赦。

2 正月二十七日,徐州、兖州二州刺史刁彝去世。二月一日,任命王坦之为都督徐州、兖州、青州三州诸军事,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镇守广陵。朝廷下诏,由谢安总揽中书大权。谢安喜好音乐,连居丧期间他家里的音乐会也照常演奏,士大夫都仿效他,于是成为一种风俗。王坦之屡次写信,苦苦劝谏,说:“礼制是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谢安不听。

【华杉讲透】

谢安堪当四个字:热爱生活!

3 三月,前秦太尉、建宁烈公李威去世。

4 夏,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击秦,有部众二万人,遣使到晋国来请兵。秦王苻坚派镇军将军邓羌率甲士五万人征讨。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率众三万人攻打垫江,姚苌兵败,退屯五城。竺瑶、桓石虔屯驻巴东。张育自号蜀王,与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等一万余人进兵包围成都。

六月,张育改年号为黑龙。

秋,七月,张育与张重等争权,举兵相攻,前秦杨安、邓羌袭击张育,张育战败,与杨光退屯绵竹。八月,邓羌击败晋兵于涪西。九月,杨安击败张重、尹万于成都南,张重战死,斩首二万三千级。邓羌攻击张育、杨光于绵竹,将二人斩首。前秦收复益州。

【华杉讲透】

历史上很多很多张育这样的人,满脑子皇帝梦,敢拿鸡蛋碰石头。为什么说他是满脑子皇帝梦呢?因为他虽然向朝廷请救兵,但他上来就自号蜀王,没有朝廷的册封,想当初慕容氏在东北建立政权,还要朝廷册封呢!然后呢,他起兵第二个月就改年号,没有奉行晋朝年号,这定年号,是天子的权力,他直接行使了,也就跟称帝差不多。第三个月,就内部争权打起来了。第五个月,灭亡,掉了脑袋。

前后五个月,一场闹剧,死了几万人。

5 冬,十二月,有人进入前秦明光殿大呼:“甲申(384年)、乙酉(385年),鱼羊食人,悲哉悲哉,不剩一人!”秦王苻坚下令抓捕,没有抓到。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人赵整坚决要求诛杀鲜卑人(鱼羊就是鲜),苻坚不听。赵整是宦官,博闻强识,能写文章,好直言,上书及面谏,前后五十余次。慕容垂的夫人被苻坚宠幸,苻坚与她同坐辇车,在后庭游玩,赵整歌唱说:“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苻坚改容道歉,命夫人下车。

【华杉讲透】

《资治通鉴》已经记述了好几次燕将要灭秦的预言和征兆了。这类预言和征兆,都是根据之后的历史,来挑选前面的材料。如果历史发展方向相反,也可以找到同样多的反面证据。“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是不会讲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但是后世儒生,忍不住要拿这些迷信来忽悠皇帝。

至于有人能闯进皇宫大喊大叫,然后居然又没抓到,显然就是朱肜、赵整捣的鬼,要苻坚杀鲜卑人罢了。

我说苻坚狂妄,在这里也有表现了。他此时正宠信慕容垂,却把慕容垂的夫人也一块宠幸了,却还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也是慕容垂的荣耀。跟潜在敌人一家亲,完全不设防备,在管理心理学里就是“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苻坚是天下第一自信了。他在**“接见”的慕容皇族还有其他人,以后都要跟他在战场上见。

6 这一年,代王拓跋什翼犍攻打匈奴酋长刘卫辰,刘卫辰率军向南撤退。

宁康三年(公元375年)

1 春,正月五日,大赦。

2 夏,五月二日,蓝田献侯王坦之去世,临终前写信给谢安、桓冲,唯以国家为忧,没有一句话谈及自己家里私事。

3 桓冲认为谢安一向有重大声望,想要把扬州刺史的位置让给他,自己请求出外镇守。桓氏家族和党羽都认为这是重大失策,无不扼腕苦谏,郗超也极力阻止,但桓冲一概不听,处之淡然。五月十日,朝廷下诏,任命桓冲为都督徐州、豫州、兖州、青州、扬州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任命谢安兼领扬州刺史,并加位为侍中。

4 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病重,秦王苻坚亲自为他到南、北郊及宗庙、社稷祈祷,又分别派遣侍臣遍祷河、山诸神。王猛的病情稍微减轻,苻坚就为他赦免殊死(最严重的、绝不能赦免的死刑)以下罪犯。王猛上疏说:“从没想到,陛下为了救臣之命,而亏损天地之德,开天辟地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事。臣听说,报德莫如尽言,谨以我垂没之命,献上我的遗言。陛下威震八方,声名教化光耀宇宙,全国九州百郡,已经拥有十分之七,平燕定蜀,就如同拾起一根草芥那样容易。但是,善于创业的人,未必善于守成,善始者未必能善终,所以古先哲王,知道功业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希望陛下能效仿前圣,则天下幸甚!”

苻坚读了王猛的奏书,非常悲恸。秋,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府邸探视,并向他咨询后事。王猛说:“晋国虽僻处江南,但是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死之后,愿陛下不要图谋晋国。鲜卑、西羌,才是我之仇敌,终究是个祸患,应该逐渐铲除,以利社稷。”言终而卒。苻坚从王猛去世那天,一直到入殓下葬,三次亲临哀哭,对太子苻宏说:“是上天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我的王猛?”按汉朝葬霍光的礼仪规格,安葬王猛。

【华杉讲透】

王猛的遗言,有点奇怪。他身为前秦宰相,却在临终时跟苻坚说晋朝是“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正朔是什么,就是正统。天下只有一个正统,如果晋朝是正统,前秦就是“伪政权”了。所以这话是死罪,绝不可信!王猛曾经见过桓温,桓温要延聘他,并称赞他说江东无人能和他相比,王猛却不看好桓温,没有跟桓温南下。

第二句话,说晋朝“上下安和”,这又不可信。东晋皇帝几乎没有一点权力,全是权臣说了算,被篡夺是早晚的事,问题只是谁篡夺而已,这算什么上下安和?

宰相临终遗言,一要留下统一天下的战略,二要举荐替代自己的人才。苻坚和王猛哭哭啼啼,却完全不涉及这两个关键问题,蹊跷吗?史家说苻坚因为没听王猛的话,出师伐晋,一战而亡,这都是根据历史,往前演绎;也可以说前秦是因为王猛没交好班而亡呢!

要说王猛身在前秦心在晋,也没人强留他在北方,是他自己拒绝南渡。那些奉晋朝为正统的话,想必是史家杜撰的吧。而没有做好自己死后的安排,则是王猛最大的失职了。

苻坚之前说找到人才,就让人才去干,自己享受生活。如今人才死了,他耍不成了。

5 八月二十日,皇帝司马昌明(本年十四岁)立皇后王氏(本年十七岁),大赦。皇后,是王濛的孙女。任命皇后的父亲、晋陵太守王蕴为光禄大夫,兼领五兵尚书(总领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相当于后来的兵部尚书),封建昌县侯,王蕴坚决推辞不接受。

6 九月,皇帝开始讲习《孝经》,阅读典籍,延儒士。谢安举荐东莞人徐邈担任中书舍人,皇帝每每向他咨询,多能匡正补益。皇帝有时在宴会酣乐之后,喜欢即兴作诗,手书以赐侍臣,文辞时而轻佻、**杂乱。徐邈就即刻收起来,修改刊削,让那诗还看得过去,再给皇帝重新审阅,然后才发出去,当时舆论都因此称赞徐邈。

7 冬,十月一日,日食。

8 秦王苻坚下诏说:“贤能的宰相刚刚去世,各部官员处理事务,未能让朕称心,可以在未央宫南设置听讼观,朕每五天去一次,以接受人民上诉隐情。如今天下虽然尚未大定,但也可暂时停止军事行动,推动文化教育,以符合王猛先生的遗愿。应增崇儒教,禁止老子、庄子、图谶之学,违反者斩首弃市。”

于是仔细地挑选学生,太子及公侯百官的子弟都入学读书;中外、四禁、二卫、四军、长上将士(中外:中军将军、外军将军;四禁:前禁将军、后禁将军、左禁将军、右禁将军;二卫: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四军:卫军将军、抚军将军、镇军将军、冠军将军;长上:宫廷宿卫),全部都要上学。每二十人配一名儒生,负责教他们读书断句,后宫也设置了典学,教授宫中男女,选拔宦官及聪明的宫女,到博士那里学习儒经。

尚书郎王佩阅读宣扬谶纬符命的书籍,苻坚将他处死,于是再也没人学谶书了。

【华杉讲透】

苻坚让儒生教军官读书断句,这里有一个标点符号的问题。因为古文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一直到清朝末年,才从西方引进标点符号。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