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1 春,正月初一,史皇孙的祭庙悼考庙发生火灾。
2 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长信宫是太后所居,长信宫中太仆掌管皇太后乘舆和马匹,不是常设的官职),俸禄级别中二千石。石显失去了依靠,又被调离权力中枢,于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一条一条上奏石显过去的罪恶。石显及其党羽牢梁、陈顺都被撤职,石显与妻子被逐回故乡,石显忧郁愤懑,绝食,死在路上。他之前所结交的,因为攀附他而得到升官的人,全部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调任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调任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奏弹劾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明知石显专擅权势,大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但是,他们在当年不向先帝上奏弹劾,施以惩罚,反而阿谀曲从,心怀邪念,让国家迷失方向,没有尽到大臣辅政的责任义务,都是不道之罪!这罪在去年大赦令之前,可以不再追究。但是,在大赦令之后,匡衡、张谭二人弹劾石显,没有一句话说自己不忠之罪,反而说是先帝任用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惧石显,超过畏惧皇上’,卑君尊臣,言辞不当,有失大臣体统!”
于是匡衡既羞惭,又恐惧,免冠谢罪,交还丞相及侯爵印绶。天子认为自己刚刚即位,不宜重惩大臣,于是将王尊调离,去做高陵县令。但是群臣都认为王尊说得对。匡衡沉默不能自安,每当有水灾旱灾,都请求退休让位,皇上则每每以诏书抚慰,不批准退休。
3 立已故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掌管军械库)刘良为河间王。
4 孛星出现在营室星座。
5 赦天下。
6 二月二十八日(柏杨注:原文误为正月,根据《汉书》改),封舅父诸吏(加官的一种,凡加此官号者得出入禁中,常侍左右。诸吏可举劾百官,并与左、右曹平分尚书奏事)、光禄大夫(掌论议应对,在诸大夫中地位最尊)、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爵位关内侯。
夏,四月,黄雾弥漫,下诏给公卿大夫:“天变所应何事?不要避讳顾忌,直言回答。”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都认为:“这是阴胜侵阳之气,当年高祖约定,非功臣不侯,如今太后诸弟都无功封侯,对外戚的恩典,从来没有这样过,所以上天以异变警告。”
于是大将军王凤恐惧,上书请求辞职退休,皇上优诏抚慰,不许。
7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书说:“陛下至德仁厚,但是嘉祥之气还是凝滞不通,阴阳不和,这是因为下面的官吏,对人民还有很多苛刻的暴政,到地方上巡察的各部刺史,有的还不能按照规定的条目来检查,而且随着自己的喜好,任意指斥,干涉郡县事务,甚至大开私门,听信谗佞,去查找官吏人民的过错,对很细小的地方,都呵斥谴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别人做到。郡县地方官吏,在他们的压力下,也相互苛刻,以至于一般百姓,也都是这种风气。所以乡党之间,也不顾及友情;亲戚之间,也忘了亲恩,互相帮助救济的风气越来越衰,迎来送往的礼节不再有了。人道不通,则阴阳阻隔,如今和气不通,未必不是这个缘故。《诗经》说:‘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胡三省曰】
失德,是被人谤讪。乾糇,是干粮。愆,是过失。意思是说,普通老百姓,因为一点干粮没有分食给别人,就会得罪于人,被人谤讪,更何况在上位的大人物呢?
“俗谚说:‘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施政太过苛刻,就会伤害亲情,措施太过烦苦,就会伤害恩义。陛下最好能在刺史们回京上奏的时候,要他们了解本朝施政的立场和要点。”
皇上嘉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
【胡三省曰】
薛宣所说的刺史们不循守条职,是指朝廷规定刺史巡察地方的“六条”,超过六条要求的范围,就是任意举劾,妄为苛刻。《汉官典职仪》规定:
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六条之外,则不受理。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官员不奉诏书,不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牟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官员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滥赏,烦扰刻暴,剥削百姓,为百姓所患,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官员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官员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官员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贿赂,割损政令。
8 八月的一天早晨,东方天际出现上下两个月亮。
【华杉讲透】
胡三省引用《易传》注:“君弱如妇,为阴所乘,则两月出。”这是天象寓示皇后家族越来越强了。
9 冬,十二月,皇上分别在长安南、北郊祭祀天地,撤除甘泉、汾阴两地祭坛,同时撤除其他祭坛上的彩色装饰、女乐、御用专车、枣红色骏马、龙马、石坛等(因为不是古制)。
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1 春,正月,撤除雍县五畤(五色帝庙)及陈宝庙,这都是匡衡的建议。
【胡三省曰】
秦朝在雍县设祭庙祭祀上帝,有白帝祠、青帝祠、黄帝祠、赤帝祠,汉高帝刘邦又设北畤祭祀黑帝,至此,五帝齐全。
陈宝庙,是春秋时代,秦文公在陈仓巡游,获得一块“若石”(可能是陨石),命名为“陈宝”,建庙祭祀起来。匡衡认为与礼制不合,建议撤除。
正月二十三日,皇上开始到长安南郊祭祀天神,赦免承办祭祀的郊县及在长安各官府监狱服刑的耐刑罪犯(耐刑是一种轻刑,即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耐刑轻于髡刑。髡刑是强制剃除鬓发胡须)。全国人头税减税四十钱。
【柏杨曰】
人头税本为一百二十钱,本次减税四十钱之后,还有八十钱。刘邦时代是三十三钱,史书不断记载历代皇帝减税,结果越减越多。(华杉注:大概加税的时候没写。)
2 闰正月,在渭城延陵亭开始修建皇帝陵墓。
3 三月十四日,皇上第一次在北郊祭祀后土。
4 三月十九日,立皇后许氏。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之女。当初,元帝哀伤生母许平君在位时间很短,就惨遭霍氏毒手,所以选配许嘉的女儿给太子。
5 皇上做太子的时候,就以好色闻名,即位之后,皇太后又下诏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对王凤说:“古代礼制,君王一娶就是九个妻子,这是为了多生儿子,才对得起祖先。但是,九个之后,就不再娶了,就算其中有人死亡,也不再补充,这一方面是为了养生长寿,另一方面也是避免争端。所以,后妃如果品行贞淑,后代就有贤圣之君;制度如果有威仪节制,人君就有长寿之福。如果废弃了这个古礼,就好色没有节制;好色没有节制,就不能健康长寿。男人到了五十岁,情欲还很旺盛,而女人到了四十岁,就已经没有青春美貌了。以衰退的容貌,去侍奉情欲旺盛的君王,如果没有礼制约束,必然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就是,皇后失宠而不能自安,而年轻的嫔妃和儿子们就有夺嫡之心。晋献公听信谗言,让太子申生无罪而死,就是这种情况。如今皇上还年轻,没有嫡子,还在求学的年纪,没有亲自去处理娶后纳妃的事。将军作为辅政大臣,应该抓住这建政之初的机会,设立九位妻子的制度,仔细选择有品行节义的人家,挑选有德的淑女,不一定要美貌,也不要有什么歌舞才艺,这才是万世之法。少年时代,关键就是戒色。《诗经·小卞》讽刺周幽王废申后而立褒姒,废太子宜咎而立伯服,这些事令人寒心,希望将军能以这些事为忧为戒!”
王凤把这一番话拿去向太后汇报。太后认为之前并没有皇上后宫只有九个妻子的先例。王凤自己并没有魄力设立法度,只是因循守旧而已,这事就过去了。不过,王凤历来敬重杜钦,将杜钦安排在自己幕府,国家大事,都和他商议。杜钦也多次推荐名士,补正政治阙失,当世的善政,很多都是杜钦的规划。
【华杉讲透】
杜钦所言“少戒之在色”,出自《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年戒色,不要纵欲过度。壮年戒斗,不要跟人争斗。老年戒贪,不要贪婪,老是想给自己弄点养老钱,或是为儿孙做安排,以至于晚节不保,出现“五十九岁现象”。
6 夏,大旱。
7 匈奴呼韩邪单于宠爱左伊秩訾哥哥的两个女儿,长女为颛渠阏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且莫车,次子叫囊知牙斯;小女儿为大阏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叫雕陶莫皋,次子叫且麋胥,都比且莫车年长。还有两个小儿子,一个叫咸,一个叫乐,这两个又都比囊知牙斯年纪小。另外,还有其他阏氏所生的儿子十余人。颛渠阏氏是正宫,身份贵重,且莫车也很受宠爱,呼韩邪单于重病将死,想要立且莫车为单于。颛渠阏氏说:“匈奴乱了十几年,像头发一样脆弱,勉强维持,幸得汉朝相助,才得以安定。平定的时间还很短,人民都畏惧战乱,且莫车年少,百姓还未依附他,恐怕又生危乱。我和大阏氏本是亲姊妹,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说:“且莫车年纪虽小,大臣们可以辅佐他,共持国事,如今舍贵立贱,后世必乱。”
单于于是听从了颛渠阏氏的意见,立雕陶莫皋,但约令他死后传位给弟弟且莫车。
呼韩邪单于死后,雕陶莫皋即位,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若鞮单于又娶了王昭君为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嫁匈奴贵族须卜氏,次女嫁匈奴贵族当于氏。
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1 春,赦免天下罪犯。
2 秋,关内大雨连绵四十余日,京师人民惊恐,说有大洪水要来,百姓奔走踩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天子亲自到前殿,召集公卿们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与皇上及后宫嫔妃可以上御船,然后让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群臣都赞成王凤意见,只有左将军王商反对,王商说:“自古无道之国,大水也没淹没过城郭,如今政治和平,也没有兵革之灾,上下相安,哪里会有大水一天之内就要淹没城墙?一定是以讹传讹,不要让百姓上城墙,更加惊扰百姓。”皇上于是作罢。过了不久,长安城中安定下来,经查问,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认为王商镇定固守,数次赞叹不已。而王凤大为羞惭,自恨失言。
3 皇上想要把朝政完全委任给王凤,于是罢免了许嘉的车骑将军之职,让他以“特进侯”身份参加御前朝会。(汉制,留在京师的侯爵,参加朝会时,位置在三公之下。如今许嘉是“特进侯”,位置虽然在三公之下,但是在其他所有侯爵之上。)
4 御史大夫张谭,因为选举人才不真实,被免职。
冬,十月,擢升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5 十二月初一,日食。当晚,未央宫殿中地震。皇上下诏要求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之士。杜钦及太常丞谷永上对,都说是因为后宫女宠太盛,受宠之人相互妒忌,都想获得专宠,并且将要有害于皇上后嗣,引起天变。
6 越嶲郡山崩。
7 十二月三十日,丞相匡衡被指控在他的采邑中,多侵占了四百顷土地,又被控他管辖下的主管,盗取公款十金以上,被撤职免爵,贬为庶人。
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1 春,正月二十六日,陨石坠落于亳邑四颗,坠落于肥累两颗。
2 撤销中书宦官,设置尚书五人。
【胡三省曰】
五名尚书分工,分五个曹(科室):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事务;二千石曹,主管刺史、二千石官员事务;户曹尚书,主管庶人上书事务;主客曹,主管外国事务;三公曹尚书,主管断狱事务。
3 三月初八,以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4 夏,皇上召集之前所举荐的贤良方正及直言能谏之士,在未央宫白虎殿对策。当时,皇上委政于王凤,遭到很多反对意见。谷永知道王凤当权,私下里希望能投靠王凤,于是上奏说:
“方今四夷宾服,皆为臣属,北无荤粥、冒顿之患,南无赵佗、吕嘉之难,三面边境,晏然平安,没有兵革之警。国内诸侯国,大的不过数县,朝廷官吏,足以制服诸侯王的权柄,让他们不能有所作为,没有当年吴、楚、梁那样的势力。百官相互牵制,亲疏交错,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敬肃专谨,小心畏忌,没有马通、上官桀、霍禹那样的乱臣。三个方面,外国、诸侯、朝臣,都毫无事故,可见王凤秉政没有什么不对,不应该把天灾的责任推给他。我深恐陛下舍去了其他明显的过失不提,忽视了天地所垂示的明显警戒,而把过错归咎于无辜的王凤,改变托付重任的决定,反而失去了天心,这是大大的不可!
“陛下诚能深切地体察愚臣之言,能解脱沉溺已久的心意,解开专心于一位美女的爱情,奋起男人阳刚的神威,平均天子所施的恩宠,让所有的姬妾,人人都能得以进身,应该广纳生育能力强的女子,不管她的美丑,也不要管她是不是嫁过人,也不要管她的年纪大小。总而言之,陛下如果能让身份微贱的女子生下继嗣男孩,反而是一种福气,因为主要的目的,是生下继承人,而不在乎母亲的贵贱。所以,陛下也请留意不在嫔妃之列的,后宫的女奴、女仆,有合意的,也不妨广求于微贱之间,以迎接上天的助佑,一旦生下男孩,也可以慰藉皇太后的忧虑,解除上帝的谴怒,则后嗣繁多,灾异平息!”
杜钦所奏的意见,和谷永相同。
皇上把谷永的奏书给后宫公开传阅,擢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柏杨曰】
谷永建议皇上不要专宠一人,因为当时许皇后正得宠,这一句是针对许氏家族而发。“不要管她是否嫁过人”,是为王凤开脱,因为王凤把他小妾的已经结过婚的妹妹,送进皇上后宫,正受到抨击。
【华杉讲透】
《孟子》说,奸臣有两种——长君之恶与逢君之恶。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是助长国君的恶性,所谓助纣为虐。不过,孟子说,长君之恶,那还算是小罪,因为他只是不敢违抗君主,或不舍得因违拗而失去权位,听命行事嘛。逢君之恶,那才是大罪。朱熹说:“君之恶未萌,而先意导之者,逢君之恶也。”什么是逢君之恶呢?那国君本来没想到要去干的坏事,他引诱国君去干。或者国君想干,但是还不敢干,不好意思干,因为毕竟良知未泯,知道那样不应该。而这时候,有奸恶之臣加以逢迎,给国君找出理论依据,帮助他自欺欺人,让他无所忌惮、理直气壮地干。这才是最坏的家伙。
孟子说,今天各国的大夫,都是逢君之恶的家伙。所以说,今天的大夫们,都是诸侯的罪人。
这谷永——“贤良方正直言能谏”的谷永,就是一个逢君之恶的大坏蛋了。把皇上想干的坏事、王凤干的坏事,全都给粉饰得天衣无缝,这又应了那句古话,叫“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他知道皇上好色,并且为群臣所诟病,他就给他粉饰成“为国好色”,后面专门有一句不要只在嫔妃中找,卑贱的女奴也要留意,前人没有注解,我推测皇上可能也有这方面“事迹”,谷永也给他送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难怪皇上大为兴奋,把他的奏书给后宫传阅,并且马上给他升官了。
5 夏,四月,雨雪。
6 秋,桃树、李树开花结果。
7 大雨下了十几天,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堤。
之前,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在黄河下游,土壤疏松,容易崩坏,之所以一直没有遭到什么大害,是因为屯氏河分出两条河道,分流了黄河水。如今屯氏河淤塞,灵县鸣犊口又越来越不畅通,只有一条河道来承受过去几条河的水量,就算增高堤防,也不能及时泄流。如果有大雨,持续超过十天,河水一定会漫溢。大禹治水时,分了九条河道疏通,那九河故道,如今很难找寻了。而屯氏河断绝时间还不长,容易疏浚,屯氏河口所处地势也比较高,便于分流水力,建议重新疏浚屯氏河,为黄河分流,分泄洪水,以备非常。如果不预先修治,到时候北岸决堤,将有四五个郡受灾;南岸决堤,将有十几个郡受灾,那时候再来操心洪水,悔之晚矣!”
冯逡的奏章被交给丞相、御史审议,两人建议天子派博士许商去巡视。许商考察回来汇报说:“如今国家财政困难,暂且不必去安排疏浚屯氏河的事。”
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及东郡金堤决堤,河水泛滥兖州、豫州以及平原、千乘、济南,一共四个郡,三十二个县受灾,淹没十五余万顷土地,最深的地方达到三丈深,败坏官亭及民房将近四万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对策方略疏忽大意,皇上痛切地责备他玩忽职守,尹忠自杀。皇上派大司农非调去调配平价粮食,赈济受灾郡县。又派谒者二人,征发河南以东船只五百艘,迁徙人民到丘陵高处避难,一共转移了九万七千多人。
8 二十日,任命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华杉讲透】
这又是一个决策故事,背后是人性的三个毛病:一是拖延症,不能及时行动,更不能提前行动;二是侥幸心理,不管问题有多严重,他都能自欺欺人认为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事儿;三是自用自专,总想推翻别人的意见,按我的意见办!
许商犯的是第三个毛病,他不懂治理黄河,但是他无知者无畏,就要推翻冯逡的意见,你认为该疏通屯氏河,我偏认为不需要,最后皇上采纳我的意见,我为国家省预算!
许商所提的不疏通屯氏河的理由,根本就和黄河无关,因为他的结论,不是黄河没事,而是国家没钱。疏通河道花钱多,还是水灾来了赈灾花钱多呢?赈灾之后,还得把黄河收拾回去,那要花百倍千倍的钱!这个误区我们之前说过,所有的决策都有理由,但是很多决策都没逻辑。但是,从御史、丞相到皇上,都抛弃了有逻辑的冯逡,听从了没逻辑的许商。因为许商给了他们决策理由,又正符合了他们的人性弱点——拖延症和侥幸心理。
事实摆在那里,但决策者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国家大事,也不过如此。
9 南山(秦岭山脉)盗贼首领傰宗等数百人为害一方,皇上下诏发兵千人抓捕,过了一年多还抓不到。有人对大将军王凤说:“盗贼不过数百人,就在天子脚下猖獗,征讨还抓不到,西方蛮夷会怎么看?必须选拔贤能的京兆尹才行!”于是王凤举荐前任高陵县令王尊(之前因弹劾匡衡被贬为高陵县令那位司隶校尉王尊,现在称前任,大概县令之职又被免了),征召为谏大夫、京辅都尉,代理京兆尹职权。一个月时间,盗贼肃清,正式拜王尊为京兆尹。
10 皇上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再次上奏弹劾陈汤:“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的级别出使西域,在蛮夷中专擅独行,不能以身作则,盗取在康居所缴获的财物,还对属下官吏说:‘远在域外之事,没人追究。’这件事虽然在大赦之前,但是陈汤不宜再居于高位。”于是陈汤因此被免职。
后来陈汤又上书举报,说康居王派到长安的人质不是他的王子。调查结果,是真王子。陈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辩护说:“我听说当年楚国有大夫得臣,晋文公为之坐不安席(晋楚交战,楚军败,晋文公仍有忧色,说:‘得臣还在,让我心忧。’后来楚王杀得臣,晋文公才转忧为喜);赵国有廉颇、马服,秦国不敢进犯井陉;汉朝当年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靠近雁门;由此可见,战胜之将,是国之爪牙,不能不重视。君子闻战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关内侯陈汤,之前斩杀郅支单于,威震百蛮,武畅西海,自从汉朝建国以来,还没有人有这样大的功勋!如今陈汤因为举报不实,被长期关押,久久没有判决,而执法的官吏,竟然想治他大辟之刑。当初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就因为一点小过失,被赐死在杜邮。秦国人民怜悯他,无不涕泣。如今陈汤亲执斧钺,席卷西域,喋血于万里之外,荐功祖庙,禀告上天,全军将士,无不向慕其义。而因为一句话说得不对,并不是什么大罪大恶。《周书》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那一条狗、一匹马,对人有辛劳,还要爱惜它,死了都不忍心抛弃,要好好安葬,更何况是国家的功臣!我担心陛下忘记了那战鼓声声,没有留心《周书》的深意,而忘记了埋狗埋马之义,拿对待一个庸臣的态度去对待陈汤,听从了那些官吏的死刑建议,那就让人民有当年秦民之恨,这不是勉励以死报国的忠臣的做法!”
谷永的奏书递上去,皇上释放陈汤出狱,但是,剥夺了他的关内侯爵位,贬为普通士兵。
这时,正赶上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兵包围,驿马送来求援信,希望征发西域各国部队与敦煌边防部队前去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与百官商议数日,议而不决。王凤说:“陈汤谋略过人,又熟悉外国事务,可以问他。”皇上在宣室召见陈汤。陈汤当初攻打郅支单于时受了寒气,两臂不能屈伸,陈汤入见,皇上下诏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求援信给他看。陈汤说:“臣认为这不需要担忧。”皇上问:“为什么呢?”陈汤说:“胡兵五个,才能对付汉兵一个。因为他们的武器落后,刀枪不锋利,弓弩不强劲,如今听说他们也学了不少汉朝的技术,但也最多三个能打我们一个。兵法说:‘进攻的兵力是防守兵力的两倍,才能相当。’如今包围段会宗的乌孙兵力,不足以战胜段会宗,陛下不必担忧!况且行军速度,如果轻兵急进,一天行军五十里;带着辎重,一天行军三十里,如今段会宗请求征发西域各国和敦煌军队救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如果段会宗真顶不住,也来不及救,去了也不是救急的兵,而是报仇的兵。”皇上问:“那怎么办?他自己一定能解决吗?多长时间能解围?”陈汤知道乌孙兵是乌合之众,攻势不能持久,根据以往的经验,不过坚持数日,占不到便宜,自己就撤了,于是说:“现在已经解围了!”又掰指头数数日子,说:“不出五天,就有好消息送来。”果然,第四天,军报到,说已经解围。大将军王凤上奏,让陈汤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参谋,俸禄六百石),军事上的事,都由陈汤决策。
【华杉讲透】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我们要记得别人的功劳,忘记别人的过错;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看他的缺点。他的缺点又对你没什么用,你看他干吗?只有把每个人的优点都发挥出来,才是领导力。如果因为陈汤的毛病把他斩了,后来的军事疑难问谁呢?
但是人性的弱点,总是倾向于对自己正面评价,对别人负面评价。往往是记得我对别人的恩情,他怎么不知道感激?总是记得别人对我的过错,他怎么对我这样?这正是最需要戒除的毛病。
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胡三省曰】
因为黄河决堤,堵塞上之后平定,所以改元“河平”。
1 春,杜钦向王凤举荐犍为人王延世,派他去堵塞黄河缺口。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长达四丈的竹笼,大概九个人合抱那么大,装上小石子,用两条船夹载着沉下去。三十六天,河堤建成。三月,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级别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赏黄金一百斤。
2 夏,四月三十日,日食。下诏公卿百官上书陈述政事过失,不要避讳,并大赦天下。
光禄大夫刘向上书说:“在四月、五月相交的时候发生日食,从月份来说,和孝惠帝时发生日食的月份相同,从日期来说,和孝昭帝时发生日食的日期相同,日食的警告,是有人危害后嗣。”当时许皇后专宠,其他后宫美人很难得到皇上临幸,朝廷内外都忧心皇上没有后嗣,所以杜钦、谷永、刘向等人的奏对,都涉及这件事。
【胡三省曰】
孝惠帝时,公元前188年五月二十九日发生日食,如今是四月三十日,接近五月。孝昭帝时,公元前80年七月三十日日食。而孝惠帝、孝昭帝二人,都没有后嗣。
皇上于是削减皇后宫椒房(椒房殿是皇后所居宫殿,以花椒和泥涂墙壁,温暖芳香)及掖庭(嫔妃所居)的开支,包括衣服、车马、轿舆等,由各官府制造配置给皇后家族和后宫嫔妃的,都恢复到汉元帝时期的规格。
皇后上书自述说:“时代不同,制度就不同,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只要不逾越汉制就可以,细微之间,未必一定要和前朝一样,如果一定要和元帝或宣帝时一样,元帝和宣帝本身就不一样,咱们以谁为标准呢?后宫官吏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接到这样的诏书,让我什么也弄不成。比如,我想在某处设一个屏风,他们就说:‘以前没有!’我就弄不成。这诏书把我束缚死了。这样一定不可行!希望陛下省察!按以前的规矩,我的祖父是用特牛祭祀的,后来,戴侯和敬侯都蒙恩可以用太牢祭祀。如果都要恢复以前的规矩,那又只能用特牛了,希望陛下哀怜他们!后宫官吏刚刚接到诏书,就直接告诉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后宫当自己私家府邸那样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如此凶狠,以后恐怕对我的制约,更加有失人理!希望陛下仔细考虑!”
【胡三省曰】
许皇后父亲许嘉,是敬侯许延寿的儿子,后来过继给戴侯许广汉,继承了许广汉的爵位。所以,许广汉和许延寿,都是许皇后的祖父。
特牛,是只用牛祭祀。太牢,是用猪牛羊三牲祭祀。
皇上于是将谷永、刘向所言灾异应验在后宫的意思告诉皇后,并说:“官吏们依法办事,有什么过错?至于矫枉过直,矫正弯曲,一定要让他反转弯曲,才能变直,这是古今同理,他们做得过了,也是正常。况且这后宫节省,皇后祖父祭祀只用特牛,也是彰显皇后的美德,让你得到更大的赞叹。如果不从根本上铲除灾祸,灾变接二连三地来,就算皇家祖宗的祭祀,也得不到保障,哪里还有戴侯的祭祀呢?《论语》不是说:‘以约失之者鲜。’(因为勤俭节约而过失的事,那是很少吧!)难道皇后希望过奢侈的生活吗?如果皇后要奢侈,那我也要学习孝武皇帝了,我如果向汉武帝学习,那甘泉宫、建章宫都要马上再复兴起来!孝文皇帝,才是我的老师,也是皇太后、皇后的效法对象。假如皇太后(王政君)当皇后时,并没有那么奢侈,而今天的皇后却可以随心所欲,那不是就逾越了太后的制度了吗?希望皇后节制自己的心志,秉守道德,做一个谦让节俭的表率,让其他嫔妃,有个好榜样!”
3 给事中(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平陵人平当上书说:“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执嘉)是汉朝始祖,废除了他的陵寝庙园,不妥!”皇上正忧虑自己没有生儿子,就采纳了平当的意见。秋,九月,恢复太上皇陵寝庙园。
4 皇上下诏说:“如今,光是大辟死刑的条文,就有一千多条,律令繁多,一百多万字!还经常有‘奇请’‘他比’(奇请,是没有犯法,但是办案官员申请临时增设一项罪名来给他治罪;他比,也是没有犯法,但是办案官员要比照另外某条法律给他治罪)的申请递上来,就是专门研究法律的人,也弄不清楚,却想让天下人知晓,岂不是太难?用这样的法网去罗织天下百姓,让他们陷于死刑之灾,岂不哀哉!请各部门讨论如何减少死刑,废除不合时宜的法令,让法律条文简明易懂,然后汇报给我!”
但是,有司官员不能广泛地宣传执行皇上的旨意,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举一些毫毛小事,草草地搪塞皇上而已。
5 匈奴单于派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前来朝贡,定于明年正月入朝。
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1 春,伊邪莫演入朝之后,将要回国了,突然要投降汉朝,说:“如果汉朝不接纳我,我就自杀,反正也不敢回去了。”汉朝派去礼送的使者汇报上来,皇上让公卿们商议,有人说:“应该按过去的惯例,接受他的投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郎官的一种,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无须轮流当值)杜钦认为:“汉兴以来,匈奴数为边害,所以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如今单于屈礼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那么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应该与以往不同。如今既然接受了单于朝贡的贺礼,又收留他的叛臣,这是贪图一个人,却失去了一个国家;接纳了一个有罪的臣僚,却绝交了一个慕义的君王。假如他是假意试探我们呢?假如这新单于刚刚即位,想要委身于汉朝,但是不知到汉朝的态度有没有改变,于是让伊邪莫演诈降来试探吉凶呢?如果我们接受了他的投降,那我们和单于之间的恩德就亏损了,单于对我们的恩德也沮丧了,于是单于对我们开始疏远,不亲近我们的边境官吏。又或者,伊邪莫演根本就是一出反间计,想要借此制造事端,我们接受了,正好中计,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责备我们的罪过。这正是边境安危的源头,军事动静的契机,不能不特别慎重!不如不接受他的投降,以昭明我们像太阳、月亮一样光明正大的信义,阻绝他们阴险狡诈的邪谋,安抚他们亲附汉朝的信心,这才是正道!”
天子接受了谷永、杜钦的意见,派中郎将王舜去询问调查,伊邪莫演改口说:“我生病发狂,妄言而已。”于是遣送他回去。伊邪莫演回到匈奴,官位如故,只是不让他再见汉朝使节。
【华杉讲透】
这又是一个决策故事。思考决策,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两国和平,边境安定,一切决策都服务于这个目的,而不是悬在半空中思考,表面上有“决策依据”,实际上是一种目的不明的盲目。
所谓按过去的惯例而接受他的投降,却没有思考,前提已经变了。过去是敌国,当然要招降他的叛臣,他的人投降了,则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他消我涨。现在是藩国,藩国之王,本身就是天子之臣,哪有接受臣子的臣子投降的呢?这根本在逻辑上就不成立。接受了一个人的投降,就破坏了两国和平。
但是,皇上还让公卿们商议,可见西汉君臣内心,还是把匈奴当敌国,而这种情绪压倒了逻辑,感情压倒了理性,险些把匈奴再推到敌国位置上去。幸得谷永、杜钦有见识,挽回了这一错误倾向。
2 夏,四月,楚国下冰雹,大的有釜(锅)那么大!
3 改封山阳王刘康为定陶王。
4 六月,皇上将五位舅舅全部封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这五人是同一天受封,世人称为“五侯”。太后王政君的母亲李氏,改嫁给河内人苟宾为妻,生了一个儿子苟参,太后想参照田蚡的先例(田蚡与汉武帝的母后也是同母异父姐弟),给苟参也封侯。皇上说:“田蚡本身就不应该封侯!”于是任命苟参为侍中、水衡都尉。
【华杉讲透】
王氏五人同日封侯,刘邦当年“非有功不能封侯”的制度被完全摧毁,王氏家族势力大涨,最终带来了王莽篡汉。
5 御史大夫张忠上奏弹劾京兆尹王尊暴虐倨傲,王尊因此被免职,官吏人民大多称赞王尊,为他感到痛惜。湖县三老公乘兴(公乘为姓,名兴)等人上书为王尊辩护说:
“王尊治理京师,在纷乱艰难的环境中,拨剧整乱,诛暴禁邪,他的工作成绩,是历史上少有的,各郡国的都尉,都赶不上他。他上任时是代理京兆尹,后来因为他的政绩,虽然给他转正为正式的京兆尹,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褒奖和赏赐。如今御史大夫弹劾说王尊伤害阴阳和气,给国家带来忧患,说他没有按皇上诏书的意思办事,还引用《尧典》的话‘靖言庸违,象恭滔天’,说他表面上说话很善良,实际却和所作所为相违背;说他表面上相貌恭谨,实际上罪恶滔天。这些恶毒的攻击,究其缘由,是御史丞杨辅一向与王尊有私人恩怨,假公济私,罗织出这篇弹劾的奏章,增益事端,加以诬陷。臣等非常痛心!王尊修身自洁,砥砺前行,大公无私,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讨平巨贼,解国家之忧,功勋卓著,职事修明,维护了朝廷的威信,这正是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如今在一朝之间,无辜被制于仇人之手,伤于诬陷之文,既不能以功抵罪,也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就因为一个仇家的一面之词,就蒙受到《尧典》里指控共工的罪名,还不能为自己陈述冤情。王尊当初,是因为京师废乱,群盗并兴,然后选贤征用,才得以起家为卿。如今贼乱既除,豪猾伏法,他却反而因为奸佞之人的诬陷而被废黜。同样是一个王尊,在三年之间,怎么就从贤德变成了奸佞呢?岂不是太奇怪了吗?孔子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喜欢他的时候,想要他好好地活着;厌恶他的时候,就恨不得置他于死地,这就是迷惑了。又说:‘浸润之谮言不行焉,可谓明矣。’如果那像水一样渗透的谗言也不能影响你的判断,那才是明君。希望陛下能让公卿、大夫、博士、议郎都来一起讨论评定王尊的品行,如果真的是‘伤害阴阳’,那是死罪,如果真的是‘靖言庸违’,那也要判死刑,如果王尊真像御史弹劾指控的那样,那就算是不诛杀他,至少也要把他流放到无人区去,不能仅仅是免职就算了。而且,当初是谁举荐王尊的,也不能逃脱制裁,按汉律,选举而其人不称职者,举荐者与之同罪。反过来,如果那弹劾奏章说得不对,是诬陷无辜,那也要诛杀那上奏章的人,以堵塞谗贼之口,断绝欺诈之路。希望明主仔细参详,使黑白分明!”
公乘兴的奏书递上去。天子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
【华杉讲透】
皇上和了稀泥,公乘兴让他黑白分明,他没法黑白分明。京兆尹这个官不好干,皇上用他,一要维护朝廷威信,让国家最高统治阶层的官吏们都能服从皇上;二要维护京师秩序,不让这些人巧取豪夺,欺男霸女,搞得太不像话。所以,他必须“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别说御史,丞相府也敢进去抓人。但这样干,总会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就觉得他“伤害阴阳和气”了,只能换一个人再来。
还记得当年的京兆尹赵广汉吗?他喜欢任用官家子弟中的新进少年,这些人年轻气盛,雷厉风行,无所回避,做事十分果敢,不在乎什么权贵,也没有人敢阻拦他们。京兆尹主要要对付的,就是京师权贵,而赵广汉,最终也因为跟权贵的恩怨冲突,被处以腰斩之刑。
王尊能外放地方官,已经是平安降落的幸运,酷吏没有好结局,就是这个道理。
6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互相攻击,牂柯太守请求发兵诛灭他们,朝中大臣商议,认为道路太远,不可行,于是派遣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节前往和解。兴等不从命,还刻了一个汉朝官吏的木像,立在路旁,用箭射击。
杜钦向大将军王凤建议说:“蛮夷王侯轻视汉使,不惮国威,恐怕朝中大臣胆怯软弱,继续坚持和解政策,等到事态进一步恶化,牂柯太守又再汇报上来,那几个月又过去了,蛮夷王侯得以集结各自的部众,坚定各自的谋略,党羽众多,相互又不胜其愤,必定互相残杀。尔后自知犯了大罪,更加狂悖,甚至发展到杀死当地郡县守尉,再远避到烟瘴毒草之地,到那时候,就算是有孙子、吴起那样的将领,孟贲、夏育那样的士兵,也像投入水火中一样,被烧焦或淹没,智勇都无法施展;而如果屯田长期驻守呢,费用又不可胜计。
“所以,应该趁其罪恶未成,还没有疑心朝廷会诛杀他们之时,就秘密下令郡守尉训练兵马,大司农预先调集粮草储备在要害处,选拔新太守前往就职,在秋凉时进兵突袭,诛杀蛮夷中特别狂暴的酋长。如果认为那是不毛之地,无用之民,不值得中原圣王劳师动众,那就撤销牂柯郡,断绝和蛮夷王侯的交通来往,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果认为先帝平定西南夷的累世之功不可堕废,那就要在事态的萌芽状态早做决断。如果等到不可收拾,再兴兵讨伐,那百姓就要受苦受难了。”
于是,王凤举荐金城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牁太守。
陈立到了牂柯,立即告谕夜郎王兴,兴不从命,陈立请示诛杀他,请示还未批复回来。陈立与随从数十人出巡各县,到了夜郎国且同亭,召兴来。兴带了数千人前往且同亭,手下数十位邑君(相当于村长)跟他一起觐见。陈立数落责备兴,当场斩下他的人头。邑君们都说:“将军诛杀不法之徒,为民除害,我们愿意出去晓谕士众!”于是把兴的人头带出去向大家展示,数千人都放下兵器投降。钩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进献粟米一千斛,以及牛、羊,慰劳吏士。陈立还归本郡。
兴的岳父翁指与他的儿子邪务收集余兵,胁迫周边二十二个村庄反叛。陈立上奏,招募各蛮夷部落士兵,陈立与都尉、长史分别率军攻打翁指等。翁指据守险要山寨,陈立派奇兵断绝他的粮道,又派出间谍,离间他的部众。都尉万年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军费供不上。”于是引兵独进,结果败退而回,逃奔陈立营垒。陈立大怒,下令麾下将万年打出去!万年回师再战,陈立引兵在后增援。当时天大旱,陈立阻断了翁指的水源。蛮夷村长们一起斩了翁指,拿着他的人头出来投降,西南于是平定。
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1 春,正月,楚王刘嚣来朝。二月十六日,下诏说,刘嚣一向品行纯良,因此特别加以褒扬,封他的儿子刘勋为广戚侯。
2 二月二十七日,犍为郡地震,山崩,泥石淤塞长江,以致江水逆流。
3 秋,八月三十日,日食。
4 皇上因为宫中所藏图书散失不少,派谒者陈农向全国征集失传的书籍。下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订占卜之书,侍医李柱国校订医药之书。每完成一部书,刘向就编辑其篇章目录,写出内容摘要,奏报给皇上。
5 刘向认为王氏家族权位太盛,而皇上正热衷于《诗经》《尚书》等古文,于是就根据《尚书·洪范》(洪是大,范是法,洪范就是治理国家的大法),收集自上古以来,经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祥瑞、灾异的记载,指出其中的含义,突出朝政得失,大臣忠奸与天象祥瑞及灾异的对应应验关系,分门别类,各有条目,一共编辑十一篇,命名为《洪范五行传论》,上奏天子。
天子心里明白刘向的意图和忠心,是针对王凤兄弟,特意编写这本书,但始终不能褫夺王氏兄弟的权力。
【张居正曰】
刘向,就是刘更生,后来改名刘向。《洪范》是周书中的一篇,箕子以天道告武王的话。成帝本是聪明的人,又多读古书,知道刘向是为王氏兄弟专权,特起此论。但内制于太后,外制于诸舅,终不能夺王氏之权。其后王立、王商、王根相继执政。至于王莽,遂篡汉室,而刘向之书,就成为空谈了。
6 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堤,洪水流入济南、千乘,灾情相当于建始四年那次决堤的一半严重。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乘马,复姓)共同负责筑堤,历时六个月完工。再赏赐王延世黄金一百斤。参加治河的士卒,没有领工资的,折合抵消其他差役六个月。
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1 春,正月,匈奴单于来朝。
2 赦免天下徒刑犯。
3 三月初一,日食。
4 琅玡太守杨肜与王凤联姻,琅玡郡有灾害,丞相王商向杨肜问责。王凤替杨肜求情,王商不听,仍然上奏弹劾,要求将杨肜免职。奏书上去,果然被压下来,没有批复。王凤由此怨恨王商,秘密调查他的隐私,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说:“王商与他父亲的近侍婢女私通。王商的妹妹也**,奴仆将她的奸夫刺死,可能是王商指使。”天子认为这种没有证据的暧昧过失,不足以伤害大臣。王凤坚持要调查,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处理。太中大夫张匡,一向奸巧,也上书极力诋毁王商。有司奏请召王商到诏狱。皇上看重王商,也知道张匡的话一向阴险,下诏说:“不要再调查了!”王凤还是坚持。夏,四月二十日,皇上下诏收缴王商丞相印绶。王商免职三天之后,发病,呕血而亡,谥号为戾侯。而王商的子弟亲属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大夫、郞吏等职者,都被下放为外官,没有一个能留在皇上身边做给事、宿卫的。有司还继续奏请撤除王商的侯爵和封邑。皇上下诏说:“王商长子王安继承乐昌侯爵位。”
【华杉讲透】
成帝性格的软弱和意志力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权力就是意志力,关键看执行谁的意志。王凤意志坚决,一定要把王商搞倒。成帝对王凤公报私仇心知肚明,却既不能说破,也不能坚持自己的意志,王凤一坚持,他就退让,最终害死了王商。其他官员呢,也洞若观火,都投靠王凤,向皇上逼宫。王凤就成了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明明拥有权力,却没有行使权力的意志力,这是可悲的,也是典型的。王凤最后要把王商家族的爵位也剥夺,成帝坚决拒绝了,这也是典型反应。软弱的人,都有一个“忍无可忍”的底线。欺负他的人,也知道避免“触底反弹”,逼到这一步,也就不往下逼了。
逼迫你的人,他是一定要逼到你忍无可忍才停止的,而且一定会得寸进尺,争取突破,进一步拉低你的底线,为什么不在第一步就制止他呢?底线会被不断突破,而每一次退让,都是削弱自己,最终就发展到王莽篡汉。
5 皇上做太子的时候,曾跟莲勺人张禹学习《论语》,即位之后,赐爵关内侯,拜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级别为中二千石,并兼任给事中,领尚书事(主管宫廷机要)。张禹与王凤一起领尚书事,心中不能自安,数次称病请辞,想要回避王凤。皇上不批准,对他更加亲厚。六月初五,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6 六月二十九日,楚孝王刘嚣薨逝。
7 当初,汉武帝通西域,罽宾国(柏杨注:位于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距西安航空距离三千公里)自以为道路绝远,汉朝军队不可能打过来,所以不归顺汉朝,数次劫杀汉使。后来,汉使文忠与罽宾国容屈部落王子阴末赴合谋,攻杀罽宾国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再后来,军侯赵德出使罽宾,和阴末赴意见不合,阴末赴将赵德锁起来,杀死他的副使以下七十余人,派使者到长安道歉。汉元帝因为罽宾远在域外,难以惩处,也不接受他的道歉,把他的使者放逐到县度,断绝来往。(柏杨注:县度是山的名字,因为山道险恶,需要“悬绳而度”,所以叫县度。山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南四百里。)
到了成帝即位,罽宾王又遣使谢罪。汉朝准备派使者答报,并且护送他的使者回去。杜钦对王凤说:“以前罽宾王阴末赴,本来是汉朝所立,后来却叛逆。对人最大的恩德,莫过于立他为王;对一个国家最大的罪行,莫过于杀死他的使者。罽宾王之所以不报恩,也不惧怕诛杀,是因为知道道路绝远,我们的军队去不了。他有求于我们的时候,就卑辞来求;无求于我们的时候,就骄傲怠慢,始终不可能臣服于我们。汉朝之所以与蛮夷交通往来,并且厚待他们,满足他们的欲求,是因为我们和他们接壤,不要他们来边境骚扰劫掠。如今我们和罽宾国之间隔着县度山,他的军队也翻不过那山,不能来汉朝边境劫掠;而就算他臣服于我们呢,对西域的安定与否也无关大局。之前罽宾王亲自冒犯汉使,恶名传遍西域,所以我们和他断绝关系。如今他悔过而来,派来的使者也不是他的亲属、贵族,无非是一些行商贱民,想要通商贸易,而以朝贡为名。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人,也护送到县度,恐怕是被他们欺骗。遣使送客,是为了保护他们,防止寇盗,过了皮山之南,要经过不臣属于汉朝的国家四五个,斥候兵士百余人,入夜后分为五个班次,敲打刁斗警戒,还经常被盗贼袭击。驴马载负粮草不多,还需要沿途各国供应饮食,才能自足。如果遇到贫穷小国供应不上,或者桀骜不驯不肯给,那我们的人,就是拿着强汉的符节,忍饥挨饿于山谷之间,连乞讨都见不到人,只需要一二十天,那就人畜都饿死在旷野之中,回不来了。沿途还要经过大头痛山、小头痛山、赤土阪、身热阪,让人暑热失色,头痛呕吐,驴马也受不了!又有三池盘、石阪道,最狭窄的山径只有一尺六七寸宽,而长达三十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行者和马匹互相扶持,绳索相连,走两千多里,才到县度。牲畜如果失足坠下,还没跌到谷底,已经粉身碎骨;人如果坠下去呢,那是收尸都收不了!这一路的险阻危害,不可胜言。当初圣王将中原分为九州,制定五服,目的在于国内安定繁荣,而不在于对外扩张。如今遣使者带着天子的诏命,去护送蛮夷的商贾;劳中原士众,涉危难之路。疲敝我们的人民,去做那没用的事,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今使者已经派了,也不能收回,建议就送到皮山为止!”
王凤听从了杜钦的意见。
罽宾国贪图汉朝的赏赐和贸易,隔几年就派使者来一回。
【柏杨曰】
关于九州和五服:夏朝建国时,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豫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五服,是以首都为中心,五百里以内称甸服,一千里以内称侯服,一千五百里以内称绥服,两千里以内称要服,两千里以外称荒服。
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1 春,二月三十日,日食。
2 三月,赦免天下徒刑犯。
3 冬,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关进监狱,死在狱中。
当时大将军王凤专权用事,皇上谦让,遇事都不能按自己心意处理。左右近臣向他推荐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通达,有奇才。皇上召见刘歆,刘歆诵读诗赋,皇上非常喜欢他,想要任命他为中常侍(加官,可以出入禁中),官服衣帽都拿来了,就要正式任命,左右都劝说:“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皇上说:“这种小事,哪需要大将军知道!”左右叩头坚持,皇上于是向王凤报告。王凤认为不可!于是作罢。
王凤的子弟,都是卿、大夫、诸曹,分别盘踞有实权的官职,满布朝廷。杜钦见王凤专权太盛,劝诫他说:“希望将军您学习周公的谦逊戒惧,减少魏冉的威风,放下田蚡的欲望,不要被范雎之流抓到把柄,离间君臣!”(魏冉在秦国专权,被范雎弹劾而罢免。)
王凤不听。
当时皇上没有后嗣,身体也多病,定陶恭王刘康来朝,太后与皇上,承继先帝对刘康的偏爱,对他非常亲厚,赏赐十倍于其他亲王,并不因为当初先帝曾经想用他换掉太子而记恨,把他留在京师,不要他回去。皇上对刘康说:“我还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一旦有什么变故,咱们俩就不能再相见了,你就留在京师,和我作伴吧!”之后天子身体转安,刘康就留在京师的藩国宾馆,朝夕侍奉皇上,皇上对他非常亲近看重。
大将军王凤不希望刘康留在京师,正赶上日食,王凤就对皇上说:“日食,是阴盛之象,定陶王虽亲,在礼制上应该在藩国守职,如今留在京师,违背正理,所以天象警告,应该把定陶王遣返藩国!”皇上被王凤逼迫,不得已批准了他的意见。刘康辞别,皇上与他相对涕泣而别。
王章素来刚直敢言,虽然是王凤举荐了他,但是他对王凤专权,很看不惯,并不亲附王凤,于是上亲启密奏说:“日食之咎,都是王凤专权引起的。”
皇上召见王章,请他解释。王章说:“天道聪明,保佑善的,惩戒恶的,用天变作为见证。如今陛下没有继嗣,亲近定陶王,是为了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这是正议善事,应该有祥瑞,怎么会有灾异呢?灾异之发,是因为大臣专政所致。听说大将军将日食之变归咎于定陶王,建议将他遣返归国,这是要让天子孤立于上,而满足他专擅朝政的私心,不是忠臣!况且日食,是阴侵犯阳,正是大臣侵夺君王权力之咎。如今政事大小都由王凤决定,天子都插不上手,王凤不检讨自己,反而归咎于善人,把定陶王推走。
“况且王凤的诬罔不忠,也不是一件两件事了。之前乐昌侯王商,本来是宣帝舅舅王武之子,品行笃正,有威望,位历将相,是国家柱石之臣,其人操守正直,不肯屈节依附王凤,就被王凤用闺门隐私之事罢免,忧郁而死,大家都怜悯他。还有,王凤明知自己侍妾的妹妹张美人已经嫁过人,从礼制上说不能再配给君王,他却假说她能生子,献给皇上,实际上是他自己的私心。那张美人,如今也没有生子啊!况且羌人和胡人,还要杀掉妇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叫作洗肠(嫁过人的妇人新来,第一个儿子可能是之前别人的),以保证血统的纯正,更何况是天子娶了已经嫁过人的女子呢?这三件,都是大事,是陛下亲眼所见,也就可以推知其他您没有见到的了。不能让王凤再专政了,应该将他罢退回家,另选忠贤以代之!”
自从王凤罢免王商,又逼走了定陶王,皇上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听了王章的话,天子感悟接受,对王章说:“不是京兆尹直言,我都听不到社稷大计!唯有贤者,能知道贤者,请您给我推荐一位可以辅佐我的大臣吧!”于是王章又上亲启密奏,推荐信都王刘兴的舅舅、琅玡太守冯野王,忠信质直,智谋有余。皇上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听说冯野王的大名,于是想用他替换王凤。王章每次被召见,皇上都屏退左右,和他密谈。当时太后的堂弟、侍中王音,就躲在一旁偷听,王章的话他全听到了,转告王凤。王凤听到消息,十分忧惧。杜钦让王凤出宫回家,上书请求退休,辞职信写得十分哀怜。太后听说后,哭泣绝食。皇上从小就依恋王凤,不忍心将他罢废,于是优诏挽留王凤,强迫他回来上班。王凤于是起而视事。
皇上指使尚书弹劾王章,说:“明明知道冯野王是亲王舅父,不宜身居九卿之位,才被外放为地方官,却以自己的私意,举荐冯野王,想让他在朝中掌权,这是阿附诸侯王!又,明知张美人侍奉天子,却妄称什么羌人、胡人要杀掉妇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来洗肠,这不是该说的话!”于是将王章逮捕下狱,交给有司审讯。廷尉将王章判了大逆罪,判决书说:“将君上比作夷狄,想要让天子绝嗣,这是背逆天子,私心是为定陶王。”王章竟死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到合浦。
从此公卿们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
冯野王恐惧,不能自安,以致生起病来,病了三个月,皇上准许了带职养病,与妻子归杜陵就医。大将军王凤指使御史中丞弹劾:“冯野王获准带职养病,却私行方便,将虎符带出郡境回家,这是奉诏不敬。”杜钦对王凤说:“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报告后被批准回家养病,这是有先例的,说养病不能离开郡境回家,这却没有相关法令。《传》说‘赏疑从予’,对赏赐有怀疑时,就应该赏赐,这是为了广施恩德,劝勉立功,又说‘罚疑从去’,对处罚有怀疑,就不要处罚,这是为了谨慎用刑,以免造成冤情。如今不遵循有先例的故事,而处以没有法律规定的罪名,这就违背了‘罚疑从去’的精神。就算是因为二千石官员驻守千里之地,有军事职责,责任重大,不宜离开本郡,那也应该是现在定规矩,管以后的事,那冯野王的罪就在立法之前了。刑赏是国家信用,不可不慎!”
王凤不听,竟然将冯野王免职。
当时百姓多觉得王章冤枉,而讥议朝廷。杜钦希望能补救其过,又对王凤说:“京兆尹王章,处理得机密,京师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罪,更何况全国其他地方。恐怕天下人不知道王章确实有罪,而误以为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那就堵塞了谏争之原,损害了皇上宽厚英明之德。我认为应该就王章的事,举用敢直言极谏的人,加上现任的郎和从官,让他们畅所欲言,比以前更加宽松,以明示四方,让天下人都知道主上圣明,不会因言获罪。如此,则流言自然平息,疑惑自然消释。”王凤向皇上汇报,执行杜钦的策略。
【胡三省曰】
杜钦之罪,甚于谷永,因为他替王凤文饰过失。
【华杉讲透】
成帝的悲剧,是一个心理学故事,他就是一个被母亲控制的孩子,一生都没有成年。王章一上奏,王凤就恐惧请辞,可见王凤并没有力量对抗皇上。从王凤处理政事来看,他也是个没见识没主意的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是,太后一哭泣绝食,皇上就投降了。然后王凤就开始肆意报复,而皇上呢,也彻底投靠王凤,指使尚书弹劾,处死王章,甚至都不用王凤动嘴,而是皇上迅速给舅舅交上的投名状!
如果当时有心理医生,他会去分析成帝的童年,分析他的原生家庭。可是啊!天子哪有什么原生家庭,每一个皇上,都成长在残缺的家庭,都有不幸的童年,要皇上心理健康,那是小概率事件。
成帝身体不好,又一直没有子嗣,他可能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自卑啊,也是一种心理疾患,并不因为他是天子,他就不自卑。掌握大权而后自卑的人,可能表现为加倍凶残,也可能表现为软弱,成帝是后者。
太后王政君呢?她控制皇上,一心要让自己娘家的势力最大化,这是她保护自己权位的本能。但是,她的不幸,是她活得太长,亲眼看见自己断送了自己子孙的江山,落入王莽之手。那时候,她才知道后来武则天知道的简单道理——儿子比外甥亲啊!
4 这一年,陈留太守薛宣任左冯翊(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相当于郡守)。薛宣为郡守,一向有声誉,他的儿子薛惠做彭城县令,薛宣曾经经过彭城,知道儿子没有工作能力,所以根本不问他行政工作方面的事。有人问薛宣:“你为什么不教教他呢?”薛宣笑道:“为官之道,以法令为师,这一问就可以知道。至于有没有才能,那是天资,怎么能学得到呢?”众人传诵称道他的话,认为是至理名言。
【胡三省曰】
当时的人都认为薛宣说得对,实际上未必对!
【华杉讲透】
薛宣这一手,故弄玄虚,他为什么不问儿子政事,或许是不想让他当众出丑,却搞出一套所谓才能是天资,学不来的说法。群众为什么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呢?这就是典型的毛病:“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容易做的事,他不做;专找那难的,拿来当学问。众人传诵他的故弄玄虚,也是跟着故弄玄虚,说他“高”,显示自己懂得他的“高”,也跟着“高”了。这就跟喝酒喝高了差不多,是一种“自嗨”。
任何工作都需要学习,都需要训练,都需要经验。问几件主要的、经常遇到的事,做一个案例分析,案例学习,教教他怎么做,为什么不呢?
史书上对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派,有四个字经常出现,叫“以惑下愚”,就是愚弄群众。
阳朔二年(戊戌,公元前23年)
1 春,三月,大赦天下。
2 御史大夫张忠卒。
3 夏,四月二十七日,以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于是王氏家族,权势更加鼎盛,郡守、封国丞相、刺史,都出自王氏门下,王氏五侯的兄弟们,争相奢侈,金银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王家大门。王家的人,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好士养贤,倾其财力施予他人,结交朋友,所以宾客满门,竞相传播他们的美好声誉。刘向对陈汤说:“如今灾异频现,而外戚日益兴盛,一定会危及刘氏社稷,我幸得为刘氏家族成员,累世蒙汉室厚恩,身为宗室遗老,前后侍奉三位皇帝。皇上因为我是先帝旧臣,每次觐见,对我也优礼有加。如果我不站出来说话,哪还有说话的人呢!”
于是刘向上亲启密奏,极力进谏说:
“臣听说,没有一个君王不盼望安定,但是却经常处于动**之中;没有一个君王不想国家长存,却常常灭亡;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没有统御臣下之术。如果大臣掌控权柄,操持国政,没有不危害国家的。所以《周书》说:‘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臣子作威作福,就会给家族造成灾难,给国家带来凶险。)孔子说:‘禄去公室,政逮大夫。’(君王不能支配俸禄,政事全由大夫决定。)这就是危亡之兆。如今王氏一门,乘坐朱轮华毂的,有二十三人(朱轮华毂,红色车轮,彩绘轮毂的车子,只有二千石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乘坐),青、紫、貂、蝉充斥在朝堂(侯爵印信配紫色绶带,二千石官员印信配青色绶带,凡是能亲近皇上的官员,如侍中、中常侍等,帽子上以貂尾为标识,还绣上蝉的图案),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地罗列在皇上左右。
“大将军王凤,秉事用权,独断专行;五侯骄奢**逸,僭越显盛,作威作福,恣意妄为。行为污秽自私,却都包装成是为了国家,干尽假公济私、公报私仇之事。依靠着太后的尊位,借助和皇上甥舅之亲,取得巨大的权力,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执掌宫廷枢机,朋党满朝。称誉他们的人,就得到升官;忤逆他们的人,就被诛杀治罪。帮闲分子到处替他们游说,实权官吏个个替他们办事,排挤宗室,孤弱皇族,皇族中有智能的人,尤其被他们毁谤非议而得不到进用。远绝隔离刘氏皇族成员,不让他们在宫中和皇帝接近,怕他们分割了自己的权力。数次跟皇上讲说以前燕王和盖主谋反的事,让皇上防备刘氏宗室,但是,从来不讲吕氏、霍氏的故事。
“在他们的内心,和周朝时的管叔、蔡叔一样,叛逆之心已经萌芽,却把自己包装成周公那样的忠臣。以他们兄弟的权势,其宗族在朝廷的盘根错节,从上古到秦汉,外戚僭越尊位之盛,还从来没有达到王氏这种程度的!
“权势太盛,一定会有非常之变,出现各种征兆。孝昭帝时,泰山上的大石头自动起立,上林苑枯倒的柳树复苏重生,而后孝宣皇帝即位。如今王氏先祖在济南的坟墓,梁柱上忽然生出枝叶,甚至伸出户外,再往下垂,深入地面,长成树根。就算是当年的立石起柳,也没有如此明显。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也不能并立,如果王氏有泰山之安,刘氏就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戚,使自己降为卑贱之人,就算您不为自己,您又怎么对得起宗庙呢!
“妇人应该亲近丈夫家的人,疏远娘家的人,皇太后却反着来,这不是她的福气啊!当初,孝宣皇帝不让他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掌权,就是为了保全他。明智之人,起福于无形,消患于未然。我建议,皇上应该发明诏,起德音,援近宗室,亲近接纳他们,黜远外戚,不要再授给他们权柄,这样,效法先帝的行为,让外戚得到厚待和平安,保全他们的宗族,这也应该是皇太后的本意和外家的福气吧!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这才是刘、王两家和睦,子子孙孙享受无疆的大计。如果不行此策,那当年田氏篡齐,六卿分晋之事,将重现于今,为后嗣带来忧患,这事态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望陛下深留圣思!”
奏书递上去,天子召见刘向,叹息悲伤,同意他的看法,说:“你不用再说了,我会好好考虑。”然而,终究不能有所行动。
【华杉讲透】
刘向这份亲启密奏,递上去的时候,他就应该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吧!皇上性格软弱,没有意志力,没有行动力,被母亲控制,并且有严重的拖延症,他能给你的最大支持,就是陪着你一起流一会儿眼泪,这已经很明显了。
有时候忠臣看起来为国负责,实际上没负责。这种奏书,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把问题摆出来,责任再推给皇上而已。回去再哀叹:“没有办法啊!”实际上是自己没有用心,没有殚精竭虑去想办法。
要想办法,有两条路,一是想太后的办法,你有没有办法让太后警醒,就像触龙说赵太后一样,把太后说明白。太后醒悟了,她自己就知道控制,皇上就能得到她的支持。没有太后的支持,皇上啥也干不成。
第二条路,是要给皇上具体行动方案和路线图,你明知道他干不了,还是空谈说你一定要干,不知道是白说吗?一定是你自己有具体方案,慢慢渗透,扔石头,掺沙子,埋伏笔,一小步一小步地帮皇上干,这需要刘向自己的雄才大略,下级要有领导上级的领导力,如果没有这个本事,也就只能悲愤了。
4 秋,函谷关以东发生洪灾。
5 八月初十,定陶恭王刘康薨。
6 这一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