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八百七十年印象派的出现,在艺术上划分一新时期。其主要的原由,是民众势力的勃兴。即在bourgeois democracy(资产阶级民主)的时代,民众的思想与生活的状态与前大异。因之其对于艺术的态度、思想,与要求也大为变更。例如在这时代精神之下,人们都不欢喜大规模的、虚空的装饰画,而欢喜描写切身的日常生活的绘画,即现代的唯物主义的表现。不欢喜庞大的、重的,而欢喜轻快的、淡泊的、可亲近的描写。不欢喜作为技巧、人物的夸张的表现,而欢喜自然物的照样的描写。这一点,米勒(Millet)与库尔贝早已见到,但到印象派而更彻底了。印象派的发生,有种种的近因与远因。例如日本画,及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Velázquez)的绘画,对于印象派的创生有很大的影响。一八五七年,曼彻斯特地方开展览会的时候,陈列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作品甚多。他的画风与当时的英吉利、法兰西的绘画大不相同,就给当时的艺术以很大的刺戟(1) 。然影响更大的,是日本的绘画,尤其是版画。日本的美术在十八世纪的路易第十四世的时代已输入法国。到了一八六七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时候,日本出品的版画甚多。法国人看了,惊为西洋所未见的画风,极口称赞。许多青年画家叹美这东洋画的不思议的表现,就研究北斋、广重、歌麿(2)的作品,大受其暗示。印象派的萌芽,在这时候吸收了不少的养分。
《宫娥》,委拉斯开兹,1656年。
然印象派的起源,早已发生。巴黎的青年画家的团体的运动,在一八五九年间早已有强大的力与热。后来他们举库尔贝为中心,发起反对Academy(学院)的运动,组织急进的团体。印象派始祖马奈就是当时的团体中的一人。他们群集于巴黎的巴蒂尼奥勒(Batignolles)街的咖啡店里,常作艺术上的讨论(故印象派又称巴蒂尼奥勒派)。马奈的印象主义的第一公表的作品,便是一八六三年陈列于落选者沙龙(Salon des Refusés)的《草地上的午餐》(一名《水浴》,见拙编《西洋美术史》)。其明年,又发表Olympia(《奥林匹亚》)。这等画虽然被政府虐待,受一般人的非难,然马奈等的团体运动愈加扩大,莫奈(Monet)、毕沙罗(Pissarro)等画家渐次加入。一八七〇年,他们就公布这样的宣言:
《富岳三十六景之甲州石班泽》,葛饰北斋,约1830年。
《在巴蒂尼奥勒的画室》,亨利·方丹-拉图尔,1870年。 画中执画笔者为马奈,站立的人中,有雷诺阿(左二)、左拉(左三)、莫奈(右一)。
“走出人工的光线的画室!舍弃画廊的调子与褐色的颜料!到明快的日光中来描画!”
故印象派的前段,有“外光派”的名称。
纳达尔位于巴黎卡皮西纳大道35号的摄影工作室的正面,拍摄于1860年左右。
《自拍肖像》,纳达尔,约1855年,盐印法。
然“印象派”的名称,则始见于后四年的一八七四年,且全是偶然而来的。一八七四年四月十五日,他们在纳达尔(Nadar)地方开自作展览会。出品的同人,有毕沙罗、莫奈、西斯莱(Sisley)、雷诺阿(Renoir)、塞尚、德加(Degas)等。莫奈的绘画中,有一幅题名曰《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描写破朝雾而出的太阳的光,用轻妙的笔法、澄明的色调,充分表出“空气”的感觉,为从来未见的自然观照与表现。故最能牵惹观者的注意。因这画的题名为“印象”,人们就讹称他们的画风为“印象派”。四月二十五日有一个叫作Louis Leroy(路易·勒鲁瓦)的人,在报纸上作一段嘲笑的批评,题曰《印象派展览》。自此以后,印象派的名称渐为世人所知,终于传诵于一切人之口。于是被呼作印象派的画家,自己也就袭用这名称。为十九世纪画界一大转机的印象派的名称,从偶然中得来,从嘲笑中产生,也是一件奇事。
《蛙塘》,雷诺阿,1869年。
《蛙塘》,莫奈,1869年。
然而他们的一派,不能以“印象”二字为其共通的理论。概括地论究起他们的倾向的理论来,可以这样分别:即印象派最初是外光主义(pleinairism),后来是刹那的印象主义,这里面又可分为动体与静体,自然描写派与人体描写派。即马奈是外光派,莫奈出自外光,然所描刹那的印象居多。马奈晚年也有刹那印象的倾向。把这刹那的印象作动的表现的是德加;作静的表现,而偏于人体描写方面的,是雷诺阿;偏于自然描写方面的,是西斯莱与毕沙罗。为便宜上可这样分述,然也没有一定的界限。
《夜曲:蓝色与银色——切尔西》,惠斯勒,1871年。 惠斯勒的夜曲系列作品对莫奈有所启发。
《印象·日出》,莫奈,1872年。 关于《印象·日出》的标题,莫奈曾回忆道:风景什么也不是,就是一种印象,而且是即时性的,这也就是我们被贴上的标签,顺便说,这是由于我的缘故。我提交了一幅在勒阿弗尔完成的作品,画的是从我的窗户望出去,雾中的太阳和一些停泊在前景中的船的桅杆……他们向我要一个标题,以便印在目录册上,它不能当真被看成勒阿弗尔的景色,我便说:“写上‘印象’吧。”
《卡普辛大道》,莫奈,1873年至1874年。
(1) 刺戟:刺激。
(2) 北斋、广重、歌麿:指日本画家葛饰北斋、歌川广重(亦称安藤广重)、喜多川歌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