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不会否认,自己是听故事长大的人。
那么,你的故事力怎样?你擅长讲故事吗?
一个令人叫好的故事多是因为“与众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在我认为,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必定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他们往往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打造一场妙趣横生的谈话,给对方制造一个难以忘怀、回味许久的记忆。
国良在一所小学做校医,有一段时间,学校准备进行一堂健康教育课,给学生们介绍维生素C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平时多吃水果蔬菜。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不断地宣传维生素的功效,会显得非常枯燥无聊,学生们记不住不说,也没有兴趣。无疑,这就会是一堂失败的课程。
那么,国良是如何做的呢?
开始上课时,国良先问学生们:“你们谁见过海盗?当然,现实中我们看不到,但电视电影上或者漫画书上,你们肯定见过。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他们穿着黑衣黑袍,很神秘”“他们胡子拉碴,脸上很黑,遍身都是刀疤”“他们戴着眼罩和头巾,喜欢蒙住一只眼睛”……
“大家说得很好,看来你们的观察力很强”, 国良继续说道,“不过,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海盗们的牙齿大都很黄很臭,有人甚至满口烂牙。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很好奇,立即产生了往下听的兴趣。
这时,国良告诉学生们:“在大航海时代,海盗们经常在海上一漂几个月,经常吃不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因而身体里缺少维生素C,所以,牙齿就会变黄变臭,据说当时90%的船员都因此得上坏血病而死。”
就这样,孩子们在奇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了解到维生素的重要性,而且牢记不忘。
如果人们在日常沟通中,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所讲述的故事没有任何创新和变化,也没有奇巧和怪诞,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很难的。假如我们就某种现象进行说明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解时,讲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奇妙之处,给人一种新奇的心理体验,相信一定能使人眉开眼笑、精神不禁为之一爽。
相信不少人都不喜欢“酒鬼”,因为他们大多属于逢酒必喝,逢喝必多,逢多必闹的那种人。有时明明彬彬有礼的一个人,一喝醉了酒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大谈特谈,或大哭大闹,和平时判若两人,很让人反感。但尹力却是一个例外,因为他经常在酒桌上讲故事,而且非常有创意。
“你知道吗?”尹力一边倒着酒,一边神秘地说道,“昨天晚上,我带了四瓶啤酒回家,结果在楼梯上滑倒了。”
“啊!”朋友们有些惋惜,“那啤酒是不是全洒了?”
“没洒”,尹力笑着摆摆手,“我咬起牙,捂住嘴,硬是一滴也没损失。”
敢情,那四瓶啤酒全在尹力的肚子里呢。
按常理说,没喝的啤酒与喝下的啤酒不是一回事,虽然它们从物质成分上来说是同一样东西,但也是同一样东西的不同形态。在这里,尹力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又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效果。
由此可见,想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有独一无二的视角,有鲜活而独特的洞察力,找到令人觉得有趣,或是新奇,甚至神奇的创意,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些“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如何有创意的表达呢?你不妨试着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遇到问题时,要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让思维呈现开放性、扩散性。例如,砖头有多少种用途?你能想起的答案有什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钉钉子、当武器打人、磨刀、垫东西或压东西,或者做成一件艺术品……如果想要自己的创意跟别人不一样,就必须要多,而且广,你的点子至少要有十个以上。
另外,我们平时还要多问自己开放式的问题:“如果……那么,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一条鲨鱼游进度假的海滩并吞食了一名游客,那么,将会发生什么?这是电影《大白鲨》;如果一个人孩遗落在森林里被老虎追杀,那么,将会发生什么?这是电影《梦幻森林》;如果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大邮轮在首次起航时,突然触冰山沉没了,那么,将会发生什么?这是电影《泰坦尼克号》……
也许,你的口才不是最优秀的,但当你尝试着用创新思维讲故事时,你将摆脱常规思维的控制,不再拘泥于固有的观念,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沟通世界,进而发现其中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