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就是一堵薄墙,用头去撞而不是绕道而行(1 / 1)

人说,蒙牛集团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但蒙牛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牛根生却否认这种“奇迹”的说法。他认为蒙牛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凭借着那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倔劲,凭借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不给自己留后路,就意味着无条件地相信自己,而这种自信往往能够为我们增添更多的力量。正如一句话所说的:“没有一件事比尽力而为更能满足你,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发挥出最好的能力。这会给你带来一种特殊的权利,以及一种自我超越的胜利。”

1998年的一天,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干了大半辈子、担任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免职了。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自己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公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尽管他有些想不开,却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他开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想要重新开始,可是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负责招聘的人直言不讳地说:“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

无奈之下,他只能考虑自谋出路。做什么呢?自己一直在伊利工作,只熟悉奶业的运作,突然他萌生了“复制一个伊利”的想法,于是,“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开始在他心底酝酿。

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牛根生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准备投建“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钱是他毕生的积蓄,用他的话说是“打算用来买房的钱,打算养老的钱,打算给孩子念书的钱”。由于当时中国乳业领域并不明朗,伊利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一家新公司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牛根生的行为无疑是一次任性的冒险的行为,所以妻子和朋友曾纷纷劝诫他,要么放弃这个冒险行为,要么给自己留点资金。

可壬性的牛根生却说:“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正是因为牛根生有了这样的雄心和胆量,所以一直跟随他的下属们也都纷纷竭尽全力地支持他。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是到处筹集资金,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拿了出来。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牛根生最终筹集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并于1999年1月正式成立了蒙牛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牛根生知道自己没有任何退路了,只有打赢这场战役。为此,他努力地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事业上。就这样,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集团克服了“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巨大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乳制品生产企业。

对于牛根生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他坚信只要自己敢于勇往直前,不给自己留后路,便可以激发出最大的潜能。所以他说:“回顾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有许多事,专家都说“不能”;但因为我们识字不多,一不小心把“不”字给丢了,结果就变成了“能”!可谓是“有胆有识”。最近我到北京把胆切除了——佯说去蒙古了,不是撒谎,是怕影响大家……这个胆结石做了以后,基本就没“胆”了,也没“石”(识)了……”

诚然,牛根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此前在伊利时期所累积下来的经验、人脉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都是他创建蒙牛的资本。但是如果没有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勇气,蒙牛就不可能诞生;如果没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蒙牛的崛起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

对于很多人来说,困难是很难克服的,就像是一堵高大的墙。因为看到了这堵墙的高大,所以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是选择走回头路,就是想办法绕道而行。他们甚至还会嘲笑那些勇敢任性的人,说他们明知道前面是高墙,还迎头撞上去,是非常任性、愚蠢的行为。可正因为如此,他们绕过了一道道高墙,躲过了一个个困难,也失去了一次次成功的机会。

困难从来都不是强者放弃努力的理由,更不是成功者失败的借口。很多时候,困难看起来好像是一堵高大的墙,挡在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强大,只是~堵很薄很薄的墙而已,只要我们勇敢去撞击,便可以轻易地通过。

退一步说,即便这道墙比较坚硬,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不给自己后退或是绕道而行的机会,也可以顺利地战胜它。所以,任性的人,从来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会迎头抵抗,不顾一切地拼下去。当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迎接巨大的成功,才能缔造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