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一手揉着伤口,一手拄着拐棍踉跄向前(1 / 1)

她说:“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这并不是哪个名人的名言,而是她人生的感悟。

15岁那年的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她和母亲,带着不安和不合。因为悲伤过度,母亲从那天起就经常一病不起。为了维持这个家庭,她只好选择退学,离开了钟爱的学校和同学。

当其他孩子还在父母怀抱撒娇的时候,她就开始步入社会,为了生计而努力;当其他孩子坐在教室的时候,她却做着成年人一样的苦活累活。最开始,她在村里给别人的承包田刨玉米秸秆。尽管太阳火辣辣的,尽管累得浑身是汗,可是她却不敢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或许就没有再干下去的力气了。终于刨到了最后一垄,可不知是过于兴奋还是过于疲惫,她竟然把手中握着的攫柄插向了脚踝。顿时脚踝伤处翻出了白肉,流出了很多血,她只能用毛巾紧紧地勒住了伤口,避免更多的血流出来。这时候,她感到的只有无助和悲伤,孤单地坐在地头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渴望逃离农村。终于,机会来了。省内农村教师资源匮乏,中等师范院校开始面向初中毕业生招考。这个消息对于她来说,就是天大的喜讯。为了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她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生怕现实再次夺走自己的希望。最终,在全县中师考试中,她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本以为自己愿望成真了,可在最后的那一刻,她的录取资格被取消了!

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得到这个消息后,她站在院子里,任凭大雨冲刷着自己。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回报?为什么自己成绩优秀,却遭到了淘汰。带着强烈的不甘,她把自己的遭遇和疑问写在了信纸上,并投给《中国青年报》。可没有人能够给她答案。人生的梦想再一次破灭了,她只能在深夜独自舔舐伤口,等待着它自己愈合。

到了她18岁那年,村里发布了征兵的通告,她第一个报了名,她觉得这是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她骑车到离家25公里的县城去体检,体检很顺利,她完全合格。为了庆祝这件好事,她甚至特意约了朋友到镇里看电影。自从父亲去世后,她从来没有这么奢侈过。

可命运再次捉弄了她。三天之后,乡里通知她复查,如果不去,就等于自动放弃资格。结果,她的身体状况由“合格”变成了不合格。后来她才知道了真相,自己被另外一个女孩顶替了。因为这个女孩的舅舅在部队当连长。

面对一再的打击,她放弃了吗?没有!任性的她,从来没有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后来,她又获得了一次应聘代课老师的机会。这次竞争异常激烈,上百人争夺3个教师职位。由于她成绩优秀,在全乡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在19岁那年,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的代课老师。

虽然这条道路走得非常坎坷,遇到了很多不公和挫折,但是她感受到了希望,并坚信着未来会很美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努力地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享受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经过了努力,她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的认可,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忘学习,依旧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三年后,她顺利地参加了师范院校的招考,并顺利通过,那一年,她22岁。与其他同学相比,她异常珍惜这些学习的机会,所以她比任何人都努力刻苦,每天与书为伴,在灯下苦读。她爱写作,时常到图书馆借书,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就像是饥饿了多年的孩子。

在师范院校的第二年,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自己写的一篇作品发给了某杂志。没想到真的被录用了,还得到了编辑的约稿函。此后,她笔耕不辍,积极投稿,省内外的杂志上不时地出现她的评论和杂文。等到毕业时,别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而着急的时候,她已经接到了四家单位的邀请。最后,她选择了在一家报社做编辑。这一年,她24岁。

现在作为一名城市白领,她时常回望过去走过的路,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很多时候我们感慨命运的不公,悲愤自己遭遇的困难,可是谁的人生又是一帆风顺的,谁又不是一手揉着伤口,一手拄着拐棍向前走呢?人生中诸多的不幸和苦难,不过是磨练我们意志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挺过来了,就可以迎接人生的幸运,而挺不过来,就只能沉沦在苦难之中。

面对人生的苦难,爱默生如是说:“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苦难存在,那就让它存在吧。但总应该留下一线光明。至少留下一点希望的闪光,以促使人类中较高尚的部分,怀着希望,不停地奋斗,以减轻这种苦难。"没错,只要留下一点希望的闪光,那么我们就可以战胜苦难,只要我们敢于任性地负重前行,那么就可以迎来美好的人生。

很多成功的人都曾经经历过不幸和困难的折磨,或是在生命的初期饱尝困苦与伤害,或是在事业的初期遭遇别人的白眼或是羞辱。然后他们有绝不输给命运的勇气,有任性奔跑的毅力,所以才有了之后的一路飞扬。

人说在苦难中崛起,就是对苦难的蔑视,那么我们就任性地蔑视困难吧!也许过去的你,遭遇了很多不幸和困难,也许此时的你,正经历着风吹雨打,然而只要你勇敢直前,任性到底,那么就一定能够成为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