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先占了咸阳,项羽随后也到了,两强相争,就迸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彩的一出宴席:鸿门宴。
这场厚黑之宴,决定了楚汉双方的最终命运,也是一次双方谋士集团的斗智斗勇。在公元前的206年,双方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摆酒上菜,进行谈判,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以及他们的谋士。
说到鸿门宴的影响,我们怎么形容都是不过分的。它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普遍被认为它达成的一系列协议,间接促成了项羽的败亡,以及帮助刘邦成功地建立了汉朝。
后人也经常用“鸿门宴”一词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的宴会。
我们暂时回到函谷关,项羽的军队在这里遇阻,加上他又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大怒之下,下令攻陷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准备武力解决刘邦。此时双方的军力对比是四比一,项羽总兵力多达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来号人,还是杂牌军,一半多都是墙头草。
刘邦这会正驻军在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对关外的情况还不怎么清楚。他的左司马曹无伤先生早早地探知了情况,开始两头下注了。曹无伤是典型的骑墙派,他认为项羽实力太强,刘邦肯定打不过,覆灭是早晚的事,就起了投向项羽的心思。
于是,他派人去跟项羽说:“大王,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把关中的珍宝土地全都据为己有。”
瞧见没有,什么是小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中这种人有不少,他们没有忠诚的概念,只论利益,看风向,谁强了就投谁,说不定哪天就卖了你。一个老板如果用了这种人,就等着被他出卖吧。
项羽听了立刻大怒,这个反应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他说:“明天犒劳士兵,我要把刘邦的军队通通化为灰烬!”如果我们找一个词来形容项羽这时对刘邦的恨意,那就是“秒灭之!”恨不能把刘邦撕碎了煮着吃。
这时候,项羽的四十万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十万军队则驻在霸上,对峙态势很明显,一场秋风扫落叶的大屠杀可谓一触即发。
范增是一个对机会很敏感的老狐狸,就过来给项羽添把火:“我的主公啊,刘邦当年在崤山之东时,对钱财货物极为贪恋,喜爱美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流氓,泼皮无赖,这是人所众知的事情。可现在他进了关,一不掠取财物,二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啊。”
项羽一听眼睛瞪得老圆:“亚父,您的意思是?”
范增说:“我这几天算了一卦,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结果很不妙,因为这代表天子之气。所以主公,赶快发兵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意思是说,趁其不备,立刻灭之,不要跟他废话,见面就砍了。
但项羽这时又开始犯错了。他眼睛转了转,又想了想,主意就又变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懂刘邦这样的作为有什么伟大之处,也闹不明白范增这老家伙到底在担心什么。
在项梁的教导下,项羽知道怎么样让自己被士卒尊敬,如何成为他们的领袖,他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部属好,病了亲自喂他们吃药,饿了亲自喂他们吃饭——虽然在赏赐实物和爵位时表现得极为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都不舍得送出去,但他实在无法了解为什么要对一般百姓——尤其是敌军示好。他认为,赢家就理所当然的应该对失败者使用暴力。
由此看来,一个好老师的确会影响人的一生啊!
刘邦虽也有领导者的盲点,但是好在他没有太强烈的主见,只要对方的意见听起来有点道理,他大部分都会接受。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让刘邦能避开自己的盲点,表现出顺应自然的柔弱面。
虽然从表面上看,刘邦力量离项羽差的远,但在作为全国性领导人物的气势上,两人的胜负其实已经相当明显了。
刘邦这时是项羽的敌人吗?需要残暴对待吗?项羽要这么认为,那事情就好办了。如果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后来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可惜项羽没有机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正是这种关键时刻,就越容易出现一些搅局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项伯,此时为楚国的左尹,同时他还是项羽的叔父。
作为项羽的叔父,楚国的重臣,项伯和曹无伤一样,也是一个两头下注的家伙。也可以说他有点天真,他不希望两家打仗,而是盼着和好,和和气气多好!他每天都这样想。当然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一向同留侯张良的关系很不错,在楚汉两个集团内部,他都有人脉。
张良这时正跟着刘邦混,所以项伯一听说项羽可能发兵灭了刘邦,就连夜骑马跑到了刘邦的军营。他私下见到了张良,然后详细地说了这件?事。
“子房,快随我走,保命要紧!”
这说明项伯很讲义气,但他实在不了解张良。他把张良当哥们,无奈张良不把他当知己。
张良知道,等于刘邦也知道了。所以说项伯这家伙此时的背主,等于会在将来害死自己的侄子。
“我不能走,您稍等。”
张良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就把项伯晾在自己的帐中,一溜烟跑进了刘邦的大帐。
刘邦听说后,反应是大惊失色:“为之奈何?”
我该怎么办?这是刘邦一辈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
张良就问:“是谁给大王出了守住关口不让项羽进来的这条愚蠢的计策的?”
刘邦叹口气说:“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家伙,他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哎,我一时迷糊,就听了他的话。”
其实这个主意虽然是别人出的,但也正符合他真实的想法。
“哦,那么大王,你觉得自己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羽吗?”
这个答案很简单,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结论。
刘邦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又来了句:“为之奈何?”
我肯定打不过,你还是快告诉我怎么办吧!
张良就出了一个特别贼的主意。这个计划的重点,就在项伯的身上。早在秦朝时,他就和项伯交往。当年项伯杀了人,还是张良救了他的命。所以,好好利用这个关系,这事还大有可为。
项伯被请进来见到了刘邦。刘邦此时表现得十分亲热,先是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然后又和项伯约定,互相结为儿女亲家。
刘邦恭敬地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老人家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实情,我是不敢背叛他的恩德?的。”
项伯被感动了。他顿时觉得,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多么的仁慈友善、忠厚善良啊!哪里像一个要当皇帝的野心家呢?何况,他还是我的儿女亲家!我不能让他受到一点伤害!
“沛公请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了,希望刘项两家永远和好,我愿做两家的和平使者!”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了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好话:“侄儿啊,这事你得这么想——沛公不先攻破了关中,您如果进关,是不是得付出一些代价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我们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可以说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啊,我们应该好好对待他。”
其实,项羽一点也感觉不出刘邦有什么“危险性”,他生气纯粹是因为刘邦对他不够尊重。他要的是尊重和服从,有这两样就够了。当然,对于政治的考量,项羽也并非全然白痴,由于怀王之约的存在,他对于诛杀刘邦之举也隐约觉得并不可行。所以听了项伯的说法,他反而开始同情刘邦,就不那么坚持明天的袭击战了。
而且,他答应了项伯的求情,不过提了一个要求:“明天让他过来见我,当面道歉。”
鸿门宴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