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情绪能理解,但你不是出气筒 01(1 / 1)

有人发起过这样一个讨论:当你的朋友/爱人/亲人因为情绪不好而迁怒于你的时候,你会选择忍让吗?

曾经的我或许会答:“会。”

因为那时候总觉得,人都是情绪动物,很多事情理智上或许知道该怎样做,但情绪上却未必能控制得那样后。所以,偶尔的情绪失控是可以被原谅的,何况,如果对方是我们亲近的人,那在对方陷入坏情绪的折磨时,我们给予一点包容与理解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但现在,我的答案是:“不会。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不意味着我要来做‘出气筒’,承受你的坏情绪。”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过得非常不顺利,工作和感情都受到了严重的挫折。那时的我简直就像条“疯狗”一样,见谁都忍不住要扑上去“咬”一口。

我的母亲很清楚我的状况,她给了我无限的包容,承受了我大部分的怒气。我几乎每天都要对她大吼大叫,不管她做什么,只要出现在我面前我就会感到烦躁,进而开始挑剔她的行为。她一直默默忍受着我的“欺凌”,或许还抱着几分希望,指望我走出伤痛之后能有所悔悟,体谅她的一番苦心。

然而,她的包容和忍让并没有平息我躁动的情绪,可怕的是,在她的纵容中,我似乎渐渐习惯了对她的斥责和挑刺,甚至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病态的情绪发泄时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晚上,又一次对她大吼大叫之后,我无意间看到了她躲在房间抹眼泪的样子,她微微佝偻着身子,显得很是瘦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个混蛋!我的母亲究竟做错了什么?凭什么要被我这样对待?

但可怕的是,在我产生自我厌弃的情绪之后,我依然无法控制地想要把坏情绪一股脑儿发泄在母亲的身上,然后又再次陷入更深的自我厌弃之中……

后来,我离开了一段时间,独自去旅行。我已经记不太清楚那段时间是如何度过的了,幸运的是我最终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02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外人生怕一丁点照顾不周,对亲密的人,简直是原形毕露。

因为亲密,所以懒得隐藏,最终把一切**裸的丑陋都摊在了对方面前。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好在你我相互信任,可以毫无保留地选择分享;坏在肆无忌惮,所以总是一不小心就把彼此弄得遍体鳞伤。

信任与坦承是好事,但在信任和坦承之余,我们也得学会克制。任何伤害都是会在彼此之间留下疤痕的,哪怕我自愿敞开怀抱让你捅刀,心中也必然会因此而留下阴影。所以,即便面对的是我们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我们也不能放任自己的坏情绪。

一对老夫妻携手走过了大半生,两人恩爱依旧。有人向他们请教让婚姻一直幸福美满的秘诀,这对老夫妻相视一笑之后说道:“彼此包容但不忍让;自我克制但不压制;另外,记得坦诚地向对方表达你的感受和不满。”

很多人以为,爱是忍让,因为爱他,所以可以无限地包容、退让,甚至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线。但实际上,爱应是坦承,是克制,是对彼此的包容和体谅。单方面的忍让,终究会有不堪重负的一天,就像血淋淋的伤疤,一味隐藏,终有一天会恶化流脓。不如大大方方地**出来,剔除烂肉,敷药包扎,初时虽然疼痛可怖,却终究会有痊愈的一天。

03

人们常常说: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但在现实中,尊重其实未必就能换来尊重,你尊重对方,也得看对方愿不愿意尊重你。说到底,还是一个实力和态度的问题。

如果你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即便你什么也不做,自然会有人尊重你,所谓“强者为尊”,这是数千年来大自然不变的法则。如果你实力不够强,但却摆出态度的话,那么至少是能获得一部分人的尊重的,比如那些想要和你结交的人。可如果你要实力没实力,要态度没态度,那谁还会尊重你?你付出再多的尊重,也只会把自己衬托得更卑躬屈膝而已。

所以说,你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那么首先你就得尊重自己,这就是态度。

举个例子,就好比别人因一些事情而迁怒于你的时候,作为朋友,你可以理解对方,可以包容对方,但绝对不能悄无声息地忍让过去,你必须摆出你的态度,告诉他,你不是他的“出气筒”,也不愿意做他的“出气筒”。

理解是一回事,但接受不接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理解是对朋友的体贴与宽容,但除了体贴和宽容之外,我们也得摆出明确的态度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退让和容忍对感情的长远发展是有害无益的,与其等到把自己逼到墙角,再无路可退,没有机会挽回的时候,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划定好一条安全的界限,将彼此的感情限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