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但有些亏真不能吃 01(1 / 1)

人们常说:吃亏是福。

吃小亏,最后却能占得大便宜,这样的亏自然是福;但如果是吃大亏,最后却什么好处都没捞着,那吃这样的亏肯定就不是福了,是傻。

吃亏也是要讲究策略性的,吃小亏是以退为进,主动牺牲小利来换取长远的大利。所以,聪明人懂得主动吃小亏,以最小的利益达成最优的效果,最终兑换成最大的利益。

人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自私的,那些所谓的无私,也不过就是建立在扭曲的自我满足上的一种行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希望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就得遵循一个“有进有出”的原则。即要付出,同时也要有收获。

如果你“只进不出”,那么别人在吃过几次亏却没有收获之后,必然不会再愿意和你往来,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甘心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补贴你呢?

如果你“只出不进”,那么也总有资源枯竭的一天,等你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出”给别人了的时候,也就说明你被抛弃的时候到了。别指望对方还记得什么叫感恩图报,在对方眼中,你就只是个傻子而已。

为了保证“吃亏”吃的不亏,有一些亏是我们坚决不能吃的,比如涉及核心利益的亏,那绝对不能吃—那是大亏,吃了就什么都捞不着了。

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慷慨让步,这能帮助我们更顺利地赢得和谐关系;但涉及核心利益的时候,不说要据理力争,那至少也必须遵循个等价交换的原则。毕竟这些东西有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一旦让步,就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失去翻盘的可能。

所以说,亏肯定得吃,会吃亏的人才能占到便宜。但亏也不能乱吃,乱吃亏的人总有一天会把自己亏死。

02

聪明人吃亏,往往能给自己吃出好名声,至少能被人赞一句慷慨大方;而笨人吃亏,就只会让自己越吃越亏,最后沦为人人都能捏一把的“软柿子”。

从小,肖迪的父母就教育她要懂得分享,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所以,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肖迪的身边都围绕着许多朋友,因为她慷慨大方又乐于助人,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和肖迪交朋友。

大学毕业之后,肖迪出国深造,她所在的班级里,有80%的同学都来自中国。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参差不齐,而国外的研究生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的,一些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自然就感觉比较吃力。

肖迪的英语水平比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要好得多,加上她又是个脾气好,乐意帮助别人??的人,所以和她住同一幢寝室楼的许多中国学生经常会跑到她的宿舍,向她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时候,肖迪也会有些不厌其烦,但秉承着“吃亏是福”的理念,她还是耐心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所有问题。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肖迪因为生病错过了几堂课,恰巧在课程结束之后,授课老师就离开学校去另一个城市参加学术研讨会了,所以一时之间,肖迪也无法联络老师,询问课堂上都讲了什么内容。

虽然无法联系到老师,但肖迪也没放在心上,在她看来,之前自己那么无私地帮助了这么多同学,也算是积累不少人脉了,只是想找人借个学习资料和课堂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吧。

可没想到,当肖迪满怀希望地去向她曾帮助过的那些同学求助时,他们却一改往日的热情,支支吾吾地顾左右而言他。

肖迪觉得很失望也很伤心,最后还是回寝室给老师发了一封邮件,询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后来,从老师回复的邮件中,肖迪才知道,原来当时老师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了一些非常不错的兼职信息。那时肖迪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是被同学们当作了劲敌,所以谁都不愿意告诉她这一消息啊!

这件事对肖迪打击很大,但同时也让她明白,一味地付出而不懂索取,只会让别人把你当成傻子,认为你好骗又好欺负。可见,这亏真不是能乱吃的,既然吃了亏,那就总得想法子找回些好处,倒不是为了那细枝末节的好处,而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让人知道,你善良不代表你好欺负,你慷慨也不意味着你会愿意做别人的冤大头。

03

我们可以主动吃亏,但绝不能忍受被动吃亏。

主动吃亏,是我们愿意主动出让一些利益,以换取别人的支持,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是一种策略;但被动吃亏,那只能说明我们遭到了别人的算计,被别人当傻子给摆了一道,这种时候,如果不能夺回场子,找回面子,那么在之后的交涉中,我们就很难再占上风,甚至可能给人留下一种软弱可欺的印象。

所以说,吃亏这件事,得有策略,还得懂门道。有的亏能吃,越吃越有福,有的亏则坚决不能吃,越吃越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