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催逼:NO,就算剩着我也不将就 01(1 / 1)

说起相亲这件事,原本应该是男方与女方在第三方的牵线下发起会面,彼此相看,如果对彼此满意,便继续往下一步发展,如果不满意,那便就此打住。

但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公园里都有所谓的“相亲角”,有趣的是,来“相亲角”参加相亲的,大多并非未婚的男女双方,而是他们的父母。这些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人手举个小牌子,上头贴着自家儿子或女儿的照片,写着儿子或女儿详尽的简历以及择偶条件等等。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前来“相亲角”帮助孩子相亲的父母,居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背着自己的孩子来的,也就是说,真正参加相亲的主角在根本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就这样被父母强行给“相亲”了。

父母担心子女,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稳定幸福的生活,这原本是可以理解的。但婚姻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能就此让一个人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参与这件如此重大的事情之前,父母难道不该先尊重一下孩子的意愿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但也有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得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付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以为正确的东西强加在孩子头上,却根本不顾孩子的意愿,从来不问一句他是否真的想要。

缺乏尊重的爱,最终只会变成沉重的负担,比如中国式的逼婚,正是由此而诞生的。

02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么说:在合适的年纪就应该做合适的事情。那么,什么才叫作“合适”呢?

很多人的认知里其实都存在一个“生命模板”,这个模板就好像是一张说明书一样,清晰地规定着生命的“使用步骤”。比如什么年纪该上学,什么年纪该上班,什么年纪该结婚,什么年纪该生孩子……一旦有人不遵循这个“使用步骤”,就会有无数人跳出来提醒你:快点,你该……了,否则就赶不上了!

这其实是件很可笑的事情,生命怎么能有模板呢?这个模板又是参照什么而成的呢?即便不按照所谓“正确步骤”去生活,又能怎么样呢?可是,没有人在思考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你“脱轨”了便是错误的,得把你纠正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意愿,你的想法,一切都得靠后排。

03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是名律师,个人能力很强,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在业内闯出了些名气,可谓前途无量。但凡是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是位非常优秀的女性。然而,唯独她的母亲,却总觉得自己女儿的人生似乎很失败。原因很简单:都已经年届三十,她却依然还是单身未婚。

她的母亲是个非常传统的女性,一直觉得,女人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不管她在工作方面取得了多少成绩,不管她赚到了多少钱,只要她一天不结婚生子,她的母亲就觉得她是“失败”的。

在爆发了数次争吵之后,她终于还是妥协了,和亲戚介绍的一个相亲对象匆匆领了结婚证,一块凑合过日子。她天真地以为,只要顺从母亲的心意结了婚,自己就能清清静静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结果,结完婚还没多久,她的母亲开始催促她生孩子。

妥协和退让这种东西,往往是一旦开了头就很难再收住了。于是,结婚一年之后,她拥有了一个儿子。有了孩子之后自然需要人照顾,没办法,她只得放弃自己原本的律师工作,转而到一家公司做法务,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

前一阵子,她在街上偶遇了从前在律师事务所实习过的一个女孩,那时候这个女孩还给她做过一段时间的助理。两人聊起来的时候她才知道,当初的那个小助理如今已经是名正式的律师了。女孩滔滔不绝地向她讲述最近刚赢下的一个案子,眼睛里满是兴奋的火光。临别之际,女孩告诉她,以前在律所实习的时候,自己一直很崇拜她,一直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律师。

那天回到家,看着儿子丢了满地的玩具,她突然哭得泣不成声。

她说,那天她心里突然涌上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就算一直剩着,就算成为母亲心里的“失败者”,我也不会再将就!

可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一条单行道,永远没有重来一次的可能。当你选择将就的那一刻,你的日子也就只能这么将就着马马虎虎地过了。

生命本就该是自由的,为何要罔顾自己的意愿,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呢?即便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按照某个模板来“定制”的,也不意味着你就一定得随大流啊。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这才应该是你最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