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为目标,但有的人却主动交出了生活的控制权和选择权,事事都让别人来做主。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不朽的诗作《自由与爱情》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即生命的自主权,这本是人们最向往也最珍贵的东西。古往今来,无数的人都在为此而奋斗,用鲜血铺就通往自由的大道。
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越来越多的生命自主权时,却依然还是有人习惯将自己的人生交托在别人手中,让别人来替自己作决定,这样的人得是多么愚蠢啊!
人们不愿意自己做主,通常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愿承担责任和风险;二是害怕影响与别人的关系。
对于很多人来说,作决定就意味着承担风险,因为你的决定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一旦决策失误,除了需要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之外,或许还要面对众人的失望与指责。所以,当有人主动站出来愿意代替你作决定的时候,有的人便迫不及待地交出了自主权,将风险转嫁到别人头上。
可笑的是,这些人却不明白,这个决定关乎的是你的人生,不管错误还是正确,最终的后果都是只能由你自己来背负的,与他人何干?你交给别人的赌局,筹码依旧还是你自己。
因为担忧影响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敢妄自作决定的人,那就更加可笑了。当你试图将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别人对你的态度和行为上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就曾说过,顺从型人格的人总是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去迎合他人的要求,这类型的人表面上十分温顺体贴、善解人意,但实际上,在这种顺从的背后,是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同时也是对被爱、被需要以及被保护的渴望。
但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之外,还能有谁比你更可信吗?与其总想着在别人身上赌一把,倒不如将筹码牢牢抓在手里。只要是自己选的路,哪怕走错了,至少也能换一句“无悔”。
02
大学毕业之后,谭玲本打算和男友一起留在大城市打拼,但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谭玲是独生女,家境还算不错,父母都是公务员。谭玲的父母一直希望女儿毕业之后能回家考公务员,这样工作稳定不劳累,福利待遇也都有保障,而且也方便他们就近照顾。
虽然和父母意见不同,但谭玲还是带着男友回了一趟家,想要把男友正式介绍给父母。谭玲的男友是个有些痞气的男孩,虽然家境一般,但很有才华和本事,也正因为有这种底气,毕业的时候他才会向谭玲提出,希望她能和自己一块留在大城市打拼。
谭玲的父母都是比较传统保守的人,对谭玲的男友不免有些看不上,觉得他性格不够稳妥。而且,也是因为男友,谭玲才会不想回家接受父母的安排,对此谭玲的父母又在心里给谭玲的男友记了一笔。
从小到大谭玲都是个乖乖女,这样“忤逆”父母的事儿还真是头一遭。虽然打定了主意要抗争到底,但在父母和亲戚们的轮番轰炸下,谭玲心里不由得也产生了一些动摇。每每对上父母欲言又止的眼神和亲戚们失望的表情,谭玲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儿。
最终,谭玲还是妥协了,她离开了男友,遵从父母的意愿考了公务员,并很快和一个深得父母满意的男人结了婚。
生活并没有像电视剧那样惊心动魄的转折,谭玲的婚姻生活非常平淡,没有家暴也没有出轨,也不曾在某个同学会上巧遇发迹的男友。事实上,如果以父母的标准来判断的话,谭玲现在的生活其实过得挺好,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丈夫老实稳重。但只有谭玲自己知道,她的心就如同枯竭的河,苍老的树。
午夜梦回时分,谭玲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当初不曾把人生的选择交到父母手中,如果当初再坚定一点,那么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未必会比现在过得安稳,也未必就能和那个人携手走到最后,但至少,遵从了自己的选择,哪怕结局是粉身碎骨,至少也不会在心里留下这样一种不甘的执念。
03
有人说,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自己替自己作决定。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的是独立和强大,而不是软弱的正确。
我们这一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谁也不知道这些选择背后的结局究竟是什么。你选了“A”,那便永远失去了查看“B”的权利。你不会知道,你所放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好还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恰恰正是最可怕的折磨,因为不知道在背叛自己的心后,自己放弃的究竟是什么,所以就连痛痛快快地后悔一场都做不到。
其实,结局的成败又有多重要呢?人生就像一段旅程,终点在哪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这次旅程中领略的每一段风景,踏出的每一个脚步。若想无悔,那便跟随自己的心,去寻找自己真正渴望的旅程吧。别让任何人来替你作决定,哪怕对方是你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最明白你渴望什么想要什么的,只有你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