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好”—这绝对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工作不顺利,安慰自己说习惯就好,时光便在麻木中荒废;婚姻不幸福,告诉自己说习惯就好,生活便只能在糟糕透顶中继续;被人欺负,催眠自己说习惯就好,欺负便成为一种家常便饭。然而,这些糟心的事情,习惯了,真的就好了吗?
当然不,这显然一点儿都不好!“习惯就好”不过是一句逃避式的自我安慰,你所谓的习惯,不过是掐灭自己的希望,用麻木和冷漠的伪装来将自己一点点拖垮罢了。
一位博主曾在微博上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小时候参加体育测试,好心帮同学领了卡,却没有得到一句感谢;朋友借钱不还,追债时却被抱怨说“小气吧啦”;热心帮舍友打开水,却无意中听到她在背后编派自己……
后来出了国,因为遭遇种族歧视,心里憋着一把火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结果却意外收获了更多的尊重与机会。看来,当一个“善良”的好人,处处忍让,似乎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学会拒绝,学会以牙还牙之后,世界变得更美好了。
有时候,习惯并不能让事情变好,当你习惯被人辜负时,那么别人对你的辜负自然也就成了习惯。
02
软弱可欺的人身边总会围绕很多人,因为他们便宜又好用,谁都可以随意使唤几句,就像一把廉价的工具,聊胜于无。可人是永远不会喜欢和尊重工具的,对于使用者而言,哪怕这个工具再好用,性价比再高,那也仅仅只是工具而已,永远不会被放到与使用者平等的地位上。
人与工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情绪和意愿的,人会拒绝,会表达内心的不痛快,会责备,会反抗,会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想法。如果以上这些统统被抛弃了,那么你便只是工具而已。你会选择成为人,还是工具呢?
“软妹子”陈洁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几乎从来不会拒绝别人。舍友让帮忙打热水,明明自己还没吃饭,却还是提着水瓶去了;同学让帮忙出海报,明明作业还没写完,却依然硬着头皮去了;老师让帮忙整理教室,明明已经有约会,却始终没敢说“不”……
后来,事情越来越多,陈洁也越来越忙,要准备考研,要撰写论文,要忙好不容易找到的出版社兼职工作。于是,她终于鼓起勇气拒绝别人的请求。结果,大家开始纷纷指责她,疏远她,就好像她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般。
以往的付出就这样被大家选择性地遗忘了,直到此刻,陈洁才恍然大悟:在旁人眼中,自己大概不过是一个好用的工具罢了,所以在失去作用之后,便被果断抛开,弃如敝履。
人性就是如此,你为别人付出得越多,时间越久,对方就越是会习惯你的付出,把这当成理所应当。你在习惯给予的时候,他人也在习惯得到,一旦这种给予被截断,那么已经习惯得到的人自然就会开始对你口诛笔伐了。
03
妇联曾作过一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遭遇过家暴。在我国,每年自杀的妇女平均人数有15.7万之多,其中60%的妇女之所以选择自杀,都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
这个数据着实令人震惊,一个女人若因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选择自杀,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家庭暴力对于她来说大概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不仅仅只是和丈夫之间偶然的争执或动手。那么,在这漫长的遭遇家庭暴力的过程中,这些女人难道就不曾反抗过吗?她们难道不曾采取过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或是想办法离开危险的丈夫吗?
说到底还是观念有问题。在遭遇家暴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护自己,而是“家丑不可外扬”,就连身边的亲友甚至都可能劝说你:“忍忍吧,谁家的夫妻没有吵架打架的时候……”
但家庭暴力只有0次与无数次的区别,当你的伴侣向你亮出拳头的时候,你若有了第一次的容忍和退让,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你将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之后百次千次的疼痛与委屈。
人的底线是在不断下调的,一旦有了退让的开始,便很难再坚定不移地守住那条界限。这不仅是在伴侣之间,亲人、朋友、同事皆是如此。
当你遭遇委屈的时候,容忍永远不会换来对方的忏悔。也许在短暂的时间里,为了取得你的原谅,对方会付出一些补偿,会有短暂的悔悟,但请相信,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原谅过一次,便可能原谅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当你越来越习惯原谅,越来越习惯退让的时候,对方也将越来越习惯得寸进尺,越来越习惯不将你当回事。
所以,请记住,人这一生,有很多底线是不可退让,不能逾越的。犯错便是犯错,便应接受相应的惩处,别用“习惯就好”来粉饰太平,你或许会习惯,但却永远不可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