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机会充满干劲时,总会有一个“幽灵”悄悄钻进我们的心中,在阴暗的角落里喃喃自语:“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如果你够聪明,这时候就应该给它一个有力的反击——“YES,I CAN !”
辛普生出生于旧金山的贫民区内,小时候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六岁时,他突然得了小儿软骨病,双腿必须用夹板夹牢。因为支付不起药费,用来支撑的夹板是他家里做的。病痛加上长期的夹板作用,使辛普生的腿逐步萎缩,双脚向内翻,小腿很细。
一日,辛普生偶然结识了旧金山飞人棒球队的运动员威利·梅斯基,他萌生了当运动员的想法。但是,母亲却说这是不可能的。的确,辛普生双腿肌肉萎缩,根本不是当运动员的料。
不过,辛普生并不这么认为,他开始努力了。为了帮助家里挣钱,也为了锻炼腿部的肌肉,辛普生到街上去卖报、到池塘去打鱼、到火车站帮别人装卸行李,还在一家商店做过售货员,在工作的同时,一有时间他便到附近一所中学练习打橄榄球。
“是的,我能行!”辛普生时常这样告诉自己。随着腿部肌肉的恢复,辛普生练橄榄球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了。他的技术越来越好,后来的表现更是不同凡响,最终成了全美国最杰出的棒球运动员之一。
辛普生虽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且还有过小儿软骨病的经历,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份“我能够成功”的积极信念,懂得时刻给自己营造一个“YES,I CAN!”的强大气场。
l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信心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也是气场之源。如果你觉得自己能行,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意识,让智慧的力量配合自己心中的目标,最终得偿所愿。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依仗魔力获得成功的人,谁也不是天生就伟大杰出的。开始时,其实人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是那些成功的人总是先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心,造就了一股强大的气场,并主动展现自己的能力,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从20世纪初开始,无数人都渴望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1945年,瑞典人根德尔·哈格跑出4分01秒4的成绩,此后的八年里没有人能够超越他创下的成绩,而且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做不到。
在这沉寂的八年中,就读于牛津医学院的罗杰·巴尼斯特却始终梦想着突破这4分钟的极限,他是个不服输的人,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他不停地提高跑步速度,终于在1954年,罗杰·巴尼斯特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跑出了3分59秒04的成绩,打破了“极限”的这个概念,书写了新的世界纪录。
试想,如果巴尼斯特内心的信念是虚弱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行,无法超越别人,无法打破八年来无人能够打破的纪录,那么他的气场必然会被消极的暗示所消磨。即便他具备了潜力,也会因为不自信而无法引爆潜能,结果可能就真的不行。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形:某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医生告知可能还有几年的寿命,但他却在几个月之后就离世了。这是因为他们在内心给了自己一种消极的暗示:“我不行了。”于是,一切就真的发生了。
不可否认,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当一项新的任务和挑战摆在眼前的时候,尽管内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但仍旧少不了担忧和害怕,怀疑自己能否真的做好,反复地问自己:我行吗?万一出错怎么办?但是,当一个人的自信变成零或负数的时候,他的气场就会**然无存,能力也会随之减损,这样的人你还指望他做什么呢?
自我怀疑是很自然的事,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学会克服“我做不到”的想法,要学会欣赏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要有信心,将自我怀疑转化为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YES,I CAN!”不是夜郎自大、得意忘形,更不是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在战略上藐视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从而保证自己以高昂的斗志、强大的气场迎接挑战的一种奋发进取的心理素质。
你想成功吗?你对成功的渴望到底有多强烈呢? 这不仅仅是拷问自己,更是拷问你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渴望成功,那就在心里多念几次:“YES,I CAN!”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真的很棒!很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