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①彼殷武,奋伐荆楚。
罙②入其阻,裒③荆之旅。
有截④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⑤,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⑥。天命多辟⑦,设都于禹之绩⑧。
岁事来辟,勿予祸⑨适,稼穑匪解。天命降监,下民有严⑩。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注 释
①挞:勇武的样子。②罙:“深”的古字。③裒:俘虏。④截:截然,整齐。⑤享:进献。⑥常:通“尚”。⑦辟:诸侯国君。⑧绩:迹。⑨祸:罪过。⑩严:恭敬。?僭:非分。?遑:闲暇。?翼翼:完美的样子。?极:标准。?濯濯:光明的样子。?丸丸:高大挺直的样子。?斫:劈砍。?桷:方形的椽子。?梴:长长的样子,用以形容柱子。?楹:厅堂前的柱子。?闲:粗大的样子。
译 诗
高宗武丁神勇英武,率领大军征伐荆楚蛮族。
深入敌军险阻之地,众多楚兵皆被俘虏。
统御楚国的土地,有先祖成汤的功业建树。
尔等荆楚蛮族,本来世代居住南方大地。
昔年我伟大的先祖成汤,征服这里的蛮族羌氐,
没有哪一方诸侯不来进贡,没有哪一国不来朝觐,殷商率领天下统一。上天命令众多诸侯,建都于大禹治水后划定的九州。
每年按时朝觐商王,避免遭受谴责,重视农事未雨绸缪。
上天指派商王统治人间,百姓莫不恭敬他的威严。他不越礼也不乱罚,人人不敢耍滑偷奸。天子政令传达四方,诸侯封国福泽绵延。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堪为域内四方榜样。武丁声名流布天下,英明神武光耀大商。赐予我们长寿安宁,庇护子孙福禄永昌。登上那雄伟的景山,松柏苍翠挺拔参天。
砍伐下来运到山下,精工细作打成柱椽。
长松木做方椽,排列的楹柱粗又圆,建成庙堂肃穆庄严。
延 伸
这是一首颂扬商代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的诗,武丁是商王朝的中兴之主,他用人不拘一格,提拔建筑城墙的奴隶傅说为宰相,辅佐自己治理国政,从而使得王朝大为兴盛。商王朝是一个在黄河流域活动的王朝,其影响力还没有辐射到长江流域,也就是说长江流域的楚部族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圈,不受商王朝的管理,因此武丁对楚地用兵,击败了楚人,但并未能够将楚地纳入自己统治的版图。楚国作为华夏族的一员,至晚要到春秋时期才参与到诸侯竞争中来,在西周时期,楚虽然是名义上的子爵诸侯,但仍然徘徊在中原诸侯国的文化圈之外,很少参与诸侯会盟。此诗中武丁讨伐楚地,是比较清晰的关于楚国和中原王朝接触的史料,古籍中绝少有商王朝与楚国的接触记录,此诗中商与楚交战的内容很可能是一条孤例。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此诗借武丁伐楚之事说的其实是宋桓公与齐桓公、鲁僖公一起讨伐楚国的事,也就是说此诗作于春秋时期。宋国作为商族人建立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期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参与了多次诸侯会盟,并和齐国、鲁国一起征讨了桀骜不逊的楚国,最后达成“召陵之盟”。不过此次盟会的主导是齐桓公,若以宋桓公比附殷高宗,未免有溢美之嫌。
参考书目
《毛诗传笺》,[汉]毛亨传、郑玄笺,[唐]陆德明音义,孔祥军点校,中华书局
《诗集传》,[宋]朱熹撰,中华书局
《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撰,中华书局
《诗经通论》,[清]姚际恒撰,中华书局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撰,中华书局
《诗经今注》,高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经讲义稿》,傅斯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经译注》,程俊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