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①定②尔③,亦孔之固。俾尔单厚④,何福不除⑤?俾尔多益⑥,以莫不庶⑦。天保定尔,俾尔戬穀⑧。
罄⑨无不宜,受天百禄⑩。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徧?为尔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注 释
译 诗
上苍祐护获安定,王位永固国昌盛。国力雄且厚,福报都降临。
财富丰且盈,万事俱兴隆。上苍保你获安定,获得吉祥与和平。
所有祈愿都灵应,获得福报大光明。赐你幸福绵绵长,永远享不尽。
上苍庇护江山好,万事皆顺乘东风。福报连绵如山岳,如山如陵无穷尽。富贵悠长如河水,一日一日俱相同。吉日沐浴来祭祀,举行仪式天人通。四季都来上供奉,时光流转祭先君。祭司说:给予你啊,福寿永无穷。先君神灵降庙堂,赐你福禄绵延长。百姓质朴且诚实,日有饮食无忧伤。黎民百姓有口碑,称颂君德美名扬。明月运行有其常,红日东升复西降。如同南山稳且固,岿然不动万年长。高山松柏荣又茂,社稷皆归你承当。
延 伸
这是一篇祝愿词,是周宣王的监护人召伯虎所写。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是一个暴君,封禁山林沼泽,向打猎和捕鱼的百姓征收重税。百姓怨声载道,周厉王就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让巫师监视百姓的言行。有些百姓和臣子说了不满王室的话,结果被巫师告发杀了很多人。此后,百姓们在街上遇见都不敢说话,只能互相使眼色,这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的由来。大臣召伯虎认为厉王对待臣民的方式非常危险,请求厉王一改之前的暴政,但厉王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周厉王的暴虐终于引起了都城百姓大起义,民众杀进王宫,周厉王带着几个亲信从后门逃跑,一直沿着渭河逃到了一个叫彘(zh#)的地方,最后死在了那里。愤怒的百姓没有找到周厉王,就准备杀了年幼的太子姬静。召伯虎事先把太子藏在自己家里,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走出去,遭到杀害。当时,朝廷没有君主,国家一片混乱。召伯虎和一个大臣周定公(西周名臣周公旦的后裔)暂时一起执政,这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事件—“周召共和”,又称“共和行政”,我们现在所说的“共和”这个词的源头就来自这里。
召伯虎庇护年幼的姬静,教育他怎样做一个好君主。太子姬静成年后,在召伯虎和周定公的辅佐下登上了王位,是为周宣王,成为西周晚期一位振兴国家的君主。
召伯虎既是周宣王的大臣,也是宣王事实上的监护人。他对周宣王怀有很高的期望,就像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抱有厚望,因此写了这么一首诗,也就是祝愿词。在这篇祝词里,召伯虎向上天祈求,希望降福报给年轻的君主。同时,他又期望周宣王治国有成,政治清明,使老百姓也拥有平静幸福的生活。这是《诗经》中的名篇,尤其是贡献了“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几个著名典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故宫中的坤宁宫挂有一块“日月有恒”的匾额,用典也出自这首诗。
明·唐寅《西洲话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