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①在彭②,驷介③旁旁④。二矛⑤重英⑥,河上乎翱翔⑦。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⑧,中军⑨作好⑩。
注 释
①清人:清,郑国邑名,或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清人,指来自这地方的士兵。②彭:郑国地名,位于黄河边。与后文的“消”“轴”均指黄河边的军队驻地。③驷介:拉战车且披甲的战马。④旁旁:同“彭彭”,与后文的“麃麃”“陶陶”均用来形容战车奔驰的样子。⑤二矛:古代车战的兵器,或指酋矛和夷矛,置于战车两侧。⑥重英:以红色羽毛装饰长矛,此处指两杆长矛上的缨饰交错。后文“重乔”,义略同。⑦翱翔:悠闲地游戏。⑧左旋右抽:驾驭马车的驭手居于车左,谓之旋;手执兵器的战士居于车右,谓之抽。此处指驾车的兵卒散漫游**。⑨中军:倒文,即“军中”。⑩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词义略同,形容悠闲。或说做出戒备的样子,但只是表面工作,并非真的要迎击敌人。
译 诗
清邑的军队驻扎在彭城,披着护甲的战马雄健威猛。士卒的两支长矛装饰着相同的红缨,骑马在河畔驰骋。清邑的军队驻扎在消城,披着护甲的战马矫健如龙。士卒的两支长矛装饰相同的羽翎,骑马在河畔狂奔。清邑的军队驻扎在轴地,披着护甲的战马悠闲舒适。向左攻击向右突袭,军中似乎时刻有戒备。
延 伸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是清邑的郑国军队。在《郑风》二十一篇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可考的。《左传·闵公二年》载:“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郑文公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了黄河北部的卫国,文公担忧狄人越过河侵掠河南岸的郑国,因而派遣将领高克率清邑的士兵去防御。高克同为郑国贵族,一向与郑文公的关系不太融洽,领军驻扎于边境好几年了,却迟迟得不到召回的命令。原来,郑文公以这种方式将他“放逐”了。长期驻守在河边前哨的士兵们无所事事,经常骑着马或驾着战车到处游**,军纪也越来越败坏。最后,高克怕郑文公怪罪自己,干脆弃军逃到了陈国,失去了统领的军队也溃散了。这首诗表面上赞颂士兵们装备精良,仪态不凡,实则是讽刺其无事可做的状态,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堪称讽刺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