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①载驱,归唁②卫侯③。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④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⑤,不能旋反⑥。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⑦。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清·袁江《骊山避暑图》局部
注 释
译 诗
车驾驱驰疾如风,归国吊唁死难人。道路险远也悠悠,恨不顷刻到漕城。许国大臣强阻拦,对此山河心如焚。虽有良策无人听,纵马疾行不回宫。相望朝臣无大略,我有戚戚不远情。建言未获君王肯,决计暂不回都门。望眼朝士无宏谋,我有哀哀伤国心。登上高高的山冈,采集贝母疗忧痛。女子伤时易感怀,救援母邦也有方。许国大臣好责难,实在幼稚且狂妄。漫步故国原野上,麦穗青青动我心。诉请大国施援手,谁可依赖谁有情?许国君臣且来听,联齐抗狄是根本。百口建言无一用,莫若赴齐求援兵。
延 伸
这首诗是许穆夫人所作,也是《诗经》里有明确作者的一首作品。许穆夫人是宣姜的女儿,关于宣姜这个人我们在《二子乘舟》篇中有详细的介绍。许穆夫人虽是宣姜所生,但却并非卫宣公的女儿,原来卫宣公死后,齐国命宣姜改嫁给卫国的另一位名叫“顽”的公子,生了三子二女,大女儿长姬嫁给了宋国国君宋桓公,世称宋桓夫人;次女少姬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世称许穆夫人。
少姬未出嫁之前,齐国和许国都派使者来求婚。少姬认为,齐国距离卫国近,而且是大国,如果卫国遇到危险,齐国马上就可以来援救;许国距离卫国远,而且是小国,如果卫国遇险,许国来不及营救,而且也无力营救。因此,从政治上考虑,卫齐两国应该联姻。卫懿公却不这样认为,一意孤行地将少姬嫁给了许穆公。
卫懿公被入侵的狄人杀死后,卫国遗民渡河流亡。许穆夫人听说母国遭受入侵,立刻请求许穆公出兵营救,但许穆公怕招致狄人的报复,不敢出兵。无奈之下,许穆夫人只得带领自己的宫廷侍女去漕邑安抚流民,一下车立刻去拜见刚被拥立为国君的哥哥卫戴公,同时把携带的粮米送给百姓。许国的大夫们却指责许穆夫人不守妇道,幼稚狂妄,并企图将她拦截回去。许穆夫人回应大夫们的无能与虚伪,写下了这首诗。
挣脱许国大夫阻挠的许穆夫人最后到了齐国,并向执政的齐桓公陈说利害,从而使得齐国出兵。齐桓公一方面派遣齐军驻守漕邑,保护遗民以免再度遭受伤害,另一方面又派军去驱逐狄人。卫戴公执政不久即去世,卫文公即位后,卫国中兴。可以说,卫国能够复国,许穆夫人是做出了相当贡献的。后世给予许穆夫人的救国之举很高的评价,将她列为女中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