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慬是北地弋(yì)居人,年轻时在军中任小校,后来遇到度辽将军邓鸿,由此发迹。邓鸿出身南阳贵族世家,累世封侯,是大司徒邓禹的儿子。他看重梁慬的才能,曾拍着梁慬肩膀说:“将来坐我这个位子的,除了你还有谁呢?”
永平三年,梁慬第一次追随邓鸿出玉门关,行军二十日,到处都是漫天的黄沙,看不到人烟,就连一棵树、一根草也看不见。大军携带的水囊日渐瘪(biě)了下去,天空却依旧像在下火一般,邓鸿多次下令限定饮水量,每天都有士兵死去。为免大军覆没,邓鸿给了梁慬一百名士兵,让他去寻找水源,梁慬却只挑了十五名家乡子弟和三十匹战马、几头骆驼,组成一个小队出发了。
梁慬率队沿着干枯的河床向北搜寻了两天,遇见一支被匈奴人袭击过的商队,一个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老人还活着,还有一个脸上裹着黑纱的人发出微弱的呻吟。梁慬立刻去查看伤势,掀开面纱却发现那是一个胡人女子,面色惨白,双眼紧闭,气息十分微弱。梁慬赶紧解下腰间装水的葫芦,小心地喂了她一些水。过了许久,那女子的眼皮开始颤抖,仿佛平静的水面上涌动的波纹。梁慬盯着她的脸,心中默默祝祷她能醒来,因为商旅中的人大多熟知水源地。她醒了,睁开眼睛的一瞬间梁慬呆住了,那是一双蔚蓝的眼睛,蓝得像南方的大海,长长的睫毛略微蜷曲,苍白的皮肤似乎也变得透明。梁慬问她从哪里来,她茫然地望着他,完全听不懂的样子。梁慬又用龟兹语问了一遍,那女子似乎懂了,手指着西边的天空,说了一个他没听过的词。
胡人女子能说简单的龟兹语,他和父亲、兄弟还有族人来自很远的地方,他们沿途经过一百余个国家,乘坐铁底船渡过沸腾如汤的热海,翻过终年冰雪的铁岘(xiàn)山,骑着大象经过遍地蛇虫的蛇洲。进入沙漠后,听说很快就到达东方最大的国家了,结果却遭遇了匈奴人,父亲和族人们都死了,两个哥哥也被掳走。
梁慬问那女子附近是否有水源,女子摇了摇头。这时,那个疯癫的老人跳了起来,张着嘴呜啦呜啦地说着什么。
“他说什么?”梁慬问那胡人女子。
女子说:“魔鬼泉。”
梁慬问:“是最近的水源吗?”
那女子用阴郁的目光看着梁慬,冷冷地说:“那是恶魔居住的地方。”
梁慬带上女子、老人和自己的小队出发了,银色的月光洒在空旷的沙漠上,照着孤独而渺小的人们。半夜时分他们到了一座大沙丘下,梁慬下令休息半个时辰,但他刚刚合眼,就被他的表弟赵信摇醒了。
“那两个异族人不见了。”赵信说。
梁慬大吃一惊,他仿佛听到了敌人的号角,命令士兵们把骆驼系在一起,全部上马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过了很久,除了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检查丢失的物品,除了少了两匹骆驼外并无其他。大概他们只是想离开,未必是匈奴人的奸细。天快亮的时候,小队到了一座十来丈高的小山下,一脉细流像蜿蜒的蛇,在沙子里蠕动着。
沙漠中的小山虽然不高,却十分陡峭(dǒu qiào),峭壁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孔洞,仿佛没有眼球的眼窝。山的东南方有一处裂隙形成的洞,水就是从那里流出的。他们走近,洞口竟然冒着丝丝寒气,刚才还饱受暑热之苦的士兵们都竖起了汗毛。梁慬命令两名士兵看守战马和骆驼,他带着其他人进了洞。洞内十分黑暗,不时传来诡异的啸叫声,士兵们惊恐不安。梁慬命士兵们操刀持弓就地戒备,自己举着火把向前探路。曲折的洞中,出现一座月洞门,门内空间极大,宛若一座大厅,正中一座黑色石台上蹲着一只灵物,似人又似猿,披着一头白色长发,褐红色的脸,鼻孔朝天,獠牙外露,斜披着红袍,露出青色的皮肤,手足如同鹰爪,两手各持一枚大金环,旋转如飞,发出隆隆的声音。灵物两侧,各有六只异物,都略像人,有的持剑,有的持刀,有的持斧,全都齐刷刷地看着他,巨目如同电闪,嘶吼之声此起彼伏。梁慬大骇,半晌方才收摄住心神,往前紧走两步,施了一礼,恭敬地说:“大汉将军梁慬,到此寻水,误入宝洞,还望恕罪。”
石台上的灵物发出夜枭(xiāo)般的笑声,其他怪物俱都大笑,挥舞着刀剑,做出威吓的样子。
梁慬探手入囊,取出一只祖传火灵珠,晃一晃向空中抛出,只听得霹雳(pī lì)声响,空中翻滚起磨盘大的一只金球。那球有一双翅膀,盘旋如飞,空气中立刻弥漫起浓烈的硫黄味,瞬时燃起熊熊大火。石台上的灵物一见,面有惧色,口吐人言说:“我等异类,冒犯将军虎威,还请将军饶恕。”
梁慬说:“我如何才能相信你?”
那灵物说:“只要将军肯放过我等,但凭将军驱策。”
梁慬收起火灵珠,那些灵物呼啸一声,俱都不见了踪影,只在石台上遗留下一块玉牌,上面刻满了符咒般的文字。梁慬将玉牌揣入怀中,却怎么也找不到月洞门,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机,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水声。循着水声,他穿过洞厅西角一个低矮的洞,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长桥凌空架设,连接着对面的悬崖,崖下传来轰鸣的瀑布声,水雾弥漫,看不清对岸的虚实。他小心地上了桥,眼看就要到对岸了,忽然咔嚓一声,木桥断裂,直坠入激流之中。电光石火间,空中传来一声长鸣,一只大鸟从天而降,朝落水的梁慬飞去……
梁慬醒来后,发现身在毡帐中,身体并无损伤。他刚爬起来,帐外走进一个女子,装束与汉地女子不同,一头青丝披散到腰间,只用猩红色的缎带随意一绾(wǎn),上身穿着狭窄的短衣,下身穿石青色长裙。竟然是几天前他救下的那个女子。
“我怎么到这里的?”梁慬问。
“河边的人救了你。”那女子说。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女子均答非所问。他走出帐篷,朝一顶有红色门扉的帐篷走去,掀开帘子,帐内挤满了人,全都是龟兹人的装束,似乎正在召开什么会议。见他进来,帐内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梁慬朝众人施了一礼,又向正中的长须老人施了一礼,说:“大恩不言谢,请问老丈,此处是何地方?”
长须老人说:“这里是天马泽。”
“我是如何到这里的?”
“我的族人在河边发现了你。”
“那位穿青裙的女子是谁?”
“女子?”老人诧异地看着他。
梁慬以为老人没听明白,便将刚才所遇之事描述了一遍,谁知那老人更加惊讶了,说自己的部落里从未有过这样的女子。梁慬无暇再深究此事,他有两件大事要立刻去办,其一是找回山洞中的伙伴,另一件事是将水源的消息传递给困在沙漠里的大军。
邓鸿的大军补足了水,在名为“泥海”的沙漠盆地发现了匈奴主力,出其不意地击破敌军。此战中梁慬率先发起冲锋,人送外号“梁难敌”。泥海大捷后,梁慬回到关内,向博学多识的大儒(rú)马融讲述了魔鬼泉所见。这位老夫子大为惊异,他说这些灵物并非山精水怪,而是上古十二神兽:甲作、胇胃(fèi wèi)、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他翻出了一本名为《异兽录》的古书,其中的图画果然和梁慬看到的灵物一模一样。
永元六年,十五个北匈奴部落拥戴日逐王为新单于(chán yú)—逢侯单于,发动了叛乱。汉和帝非常愤怒,下诏已升任车骑将军的邓鸿率军出击,这是梁慬一生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他追随邓鸿的最后一战。
当时,逢侯单于率军攻击南单于驻扎的牧师城,汉军的到来使他有腹背受敌之虞,连夜翻越天险绝漠山,向满夷谷方向退却,一旦退入谷中,战争必然僵持不下。邓鸿命梁慬率领一千汉军和乌桓部的三千人马翻越绝漠山追击,自己则亲率大军往大城塞方向堵截。
绝漠山是一座马鞍形的山,到处是坚冰,中间有一条狭窄弯曲的山谷,最宽处也只能容两匹马通行。想要尽快追上匈奴人,这条路并不是最快的捷径,通往马鞍中部的蛇道才是,不过那是一条贴着悬崖的冰道,而且马匹无法通行。梁慬命乌桓部走山谷,自己则和赵信率汉军走冰道。他们在天亮时追上了匈奴人,逢侯单于也将人马分成了两队,走冰道的这一支人马由他的儿子弧都率领。两军在仅容一人通行的悬崖冰道上发生了激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人战死滚落深谷,另一个人便立刻递补。梁慬接连刺死三名匈奴兵后,匈奴人从衣甲服色上判断出了他的身份,向他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他凛然不惧,然而手臂、腿部多处受伤,赵信多次想替换他,无奈冰道宽不足一尺,错身尚且无望,遑论在敌军的攻势下替换。他们都明白,退就意味着死,在梁慬的剑刺入第十二名敌人的胸膛后,那人紧紧抱住了他,二人一起滚落悬崖。
赵信疯了一样地向前面的匈奴兵发起了攻击。
逢侯单于的大军三天后抵达大城塞,提前一天到达的邓鸿以逸待劳,斩匈奴三千,俘虏一万余人。匈奴人丢弃了大量马匹,朝满夷谷溃败。
梁慬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座山顶上,一个穿绿纱裙的女子在照料他。尽管她蒙着面纱,但他还是认出了她,正是数年前救下的那个胡人女子。
“你究竟是谁?”他问道。
那女子摘下面纱,莞(wǎn)尔一笑说:“我叫苏。”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
“这是哪里?”
“满夷谷。”
梁慬吃了一惊,他竟然身处六百里之外的满夷谷。然而令他更为吃惊的是,山下有数千匹战马正朝谷口奔来,他看清楚了旗号,是匈奴人。他的心里咯噔一下,赵信他们战败了吗?汉军的阻截失败了吗?
苏似乎看出了他的忧虑,轻轻地说:“你可以召唤他们了。”
“谁?”
“十二灵。”
梁慬一愣,他只跟马融一人提起过魔鬼泉十二兽的事。但现在不是深究这件事的时候,他必须在匈奴人退入满夷谷之前将他们拦住。他让那女子摘下自己腰间的玉牌,那女子却说:“我不能碰那件东西。”然后便离去了。无奈,他只好忍着刀创,咬着牙摘下玉牌,放在了一块石头上,勉强向空中祝祷,念念有词:“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mèi),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jiù),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zhé)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gǔ)。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汝躯,拉汝干,节解汝肉,抽汝肺肠。汝不急去,后者为粮!”
瞬间,十二道影子出现在他的眼前,其中一道紫色的影子口吐人言:“将军召唤我等,有何驱策?”
梁慬指了指山下的匈奴人说:“挡住他们。”
尽管太阳还未落山,天却黑了下来,逢侯单于率领残军到达谷口时,什么也未看清楚,只见一阵狂风,他的士兵便纷纷落马。那些未被吹下马的士兵则神色惊恐,朝来时的路疯狂逃去,最终被汉军追上,斩首一万七千人,俘虏无数,逢侯单于仅率领数骑逃往塞外,就连他身边的大祭司也被汉军俘虏了。
梁慬召唤十二神兽击败匈奴的故事不胫(jìng)而走,就连汉和帝刘肇(zhào)也召见了他。和帝龙心大悦,命内侍从武库中找出了一柄剑赐给他,剑长二尺,通体乌黑,剑锋上镌(juān)刻着一条腿的夔(kuí)龙。据说这柄剑是殷高宗武丁所铸,武丁讨伐鬼方,有星星从天上坠落,入地十丈,武丁命人发掘,得到一块黑铁,用铁铸剑,名为“诛魔剑”。
回到家中后,梁慬请画工按照十二神兽的样子做了十二副面具,每逢作战,与家乡子弟们戴着面具冲锋,号称“十二神将”,每战无不所向披靡(mǐ)。多年以后,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的副校尉,尚未到任,叛乱的龟兹王便不战而降了。
再说那日十二神兽拦住匈奴人,大战结束后,那个名叫苏的胡人女子又出现了,她并未像从前一样不辞而别。梁慬请她和自己一同归帐,她竟然也未拒绝,就这样,他们一起回到了洛阳的家中。苏得知和帝赐剑给梁慬,不但无喜色,反而忧心忡忡地说:“赐剑不祥,昔年吴王夫差赐剑给伍子胥,子胥自尽;越王勾践赐剑给大夫文种,文种伏尸。飞鸟尽,良弓藏。君王赐剑,良臣必亡。”
梁慬问苏:“怎样才能避开赐剑的厄难?”
苏说:“闭门谢客,称病。”
就这样,满朝都在庆贺击败北匈奴,将士们都沉浸在封赏的喜悦中时,梁慬却开始装病,拒不见人,就连炙手可热的车骑大将军邓鸿来访,也被他拒绝了。苏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邓鸿击败匈奴后,权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汉和帝的忌惮,一些嫉恨他的大臣领会了和帝的心意,纷纷上疏弹劾,第二年便被论罪下狱,死在了狱中。邓鸿的部曲要么被调到朔方,要么被解职,梁慬也被投入狱中。好在他与和帝的老师马融私交甚笃(dǔ),经马融一再为之辩白,才未论罪。加上羌(qiāng)人反叛,和帝不得不任命他为度辽将军,让他去平叛,封为羌侯。
梁慬和苏一起生活了五年,苏为他生了个女儿,奇异的是,这个孩子每个眼睛有两个瞳孔,于是起名“重瞳”。
和帝执政后期,政令不一,宦官和外戚争斗激烈,梁慬惧怕卷入党争,上书请求外任,和帝应允。离开洛阳的前夜,苏来向他辞别,苏说:“昔年郎君救我一命,我救郎君三次以报偿,与君相伴五年,宿缘已了,当永诀矣。”
梁慬吃惊地说:“你要去哪里?”
苏粲然一笑说:“自然是从哪里来,还回归哪里去。”
梁慬说:“你曾说故乡在西极之外,一个弱女子,如何能翻越铁岘山、渡过大洋到西极呢?”
苏笑着说:“妾自有两翼可飞渡。”
梁慬以为她是说笑,但看她眼中决绝的神色,便知去意已决。那天晚上,他忽然意识到这些年苏的容颜没发生任何变化,她睡得如此安稳,长而蜷曲的睫毛密密的,那样子和初次相见时一模一样。梁慬轻轻地将一串随身的“辟邪铃”系在了她纤细的腰肢上,作为留念。
“郎君出城二十里,向西回首,当与郎君诀别。”她的脸枕着他的肩膀,仿佛在呓语。他将她的头放回枕头,起身梳洗换装。所有东西早已收拾完,将士们只等他上车。他抱着女儿看了一会儿,将她交给了女仆,吩咐总管照料好家人,便上马了。
出洛阳城东行二十里,梁慬想起苏的话,向西回首,只见路右的小山上有一大一小两只鸟,大鸟如车轮,小鸟如乌鹊,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见他回头,两鸟振翅飞向了天空,盘旋飞翔,发出清越而透亮的长鸣。车队里有多闻的老军,叹息道:“如此混乱之世,竟然有重明鸟现世。”那一对鸟儿似乎听到了这句话,拍一拍翅膀,向辽阔的天际飞去,最终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梁慬想起了什么,命车队停下,独自骑着马朝小山奔去,他几乎是从马鞍上滚落下来的。小山光秃秃的,他一眼就看到了**的黄土上有东西在闪光,那串“辟邪铃”静静地躺在那里。
他早该知道苏的身份。原来她说的都是真的,她将回到故乡,她有两翼可以飞渡。
二十年过去了,梁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和宦海沉浮,他老了,然而他依旧记得她,到他闭上眼睛的这一刻,依然记得她的样子。在睡梦的朦胧中,隔着很远,他听到铃铛声,就知道是她来了,从远而近,随着腰肢的扭动,纤细而洁白的足尖落地,腰间的那串铃铛此起彼伏,宛若声音的波浪。
“十二神兽”记录于《后汉书·礼仪志》。《后汉书》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事起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计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沿袭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撰述方式,但又有创新,且首次在史书中为女性专门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