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之义(1 / 1)

大秦之道(下) 阿莹 650 字 2个月前

当我赶到宝鸡博物馆,看到馆长正摆弄被称为“管辖”的古代车辆构件,就忍不住笑了。

圆圆的、空心的、小茶杯样的西周青铜件,横插着一根食指粗的销子。这是古时套在马车轴上的构件,但表面布满线条流畅的美丽纹饰,细细看去,竟是许多青铜器上常见图案。前后两个强悍的饕餮,龇牙瞪眼,杀气逼人,仿佛要把飞驰而过的军车兵士吞进肚里;旁边排成一溜的小龙穿行在云纹之中,与那龙头状的销子互为呼应,恰似马车在空中跃过,犹如天马行空腾云驾雾。

管 辖

馆长微笑着问我,对这类马车构件可有“研究”?我不假思索便说这威猛的纹饰必是为了威猛的目的。在那冷兵器时代,木质车辆便是最精锐的装备了。两军对垒,短兵相接,杀声震天,车辆的坚固程度常常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所以,那高速旋转的车轮能否在激烈的搏杀中牢牢控制在车轴上,就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了。为此先人们发明了这个“管辖”,将其紧紧套在车轴顶端,再用销子插进车轴,把车轮卡在车轴上。想那古时战场对峙,血腥残酷,惨烈异常,战车是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奔驰追杀,那木质车轮没有弹性,剧烈的颠簸中车辆绝不能散架。小小的“管辖”就忠实地执行了这个严峻的使命。所以,那“管”反映的是其形状,而“辖”则揭示了车辆要害。

馆长笑而追问,可知管辖还有其他功能?

我其实是临时抱佛脚,刚刚阅书知晓一二,这下便被问住了,抓耳挠腮不知其详。馆长故作神秘告诉我,这模样灵巧的“管辖”,在那尘土飞扬的战场上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杀伤敌人。

当然开始一定是个偶然,后来发现在战场上非常实用,便自然流行开来。我不甚理解,他便振振有词地解释,古时对阵双方是把战车排在前面,号角响起,冲锋陷阵,你冲我撞,摧枯拉朽,突出于战车两侧的坚硬“管辖”若能插进敌方车轮,辐条必碎,车倒马翻;若遇马队兵士围攻,那“管辖”横扫过去,所碰之处必是腿断哀号,再难搏杀。以致“管辖”发展到后来,还延伸出了锋利的刀矛头,每乘战车便有如“装甲切割机”了。

所以古代青铜谓之金,赞誉精锐雄师为金戈铁马,其实就是指被青铜构件武装起来的战车。试想,那牧野之战、朝歌之战、管蔡之战,周王大旗高擎,气势如虹,两军对垒,鼓角相闻,那浩浩****的战车排山倒海般冲往敌营,必然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了。

我听罢解释将信将疑,马上电话询问专家朋友,可见过带刀矛头的“管辖”,居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不由得向馆长伸出拇指。进而我想,在激烈的古战场上,“管辖”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即使车辆倾覆也死死地联结在一起,犹如一个忠诚的卫士。

后人当然喜欢这种品格,便把这个词汇用到了社会学范畴。当然木质车辆退出人们生活以后,管辖的本义就不为世人知晓了,曾经与车辆紧密的关系便被丢到荒郊野外,唯有引申义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古代朝野赞叹“管辖”忠于职守值得信赖,文人墨客引而传颂,使得这个词汇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典章文稿,一经流传,竟使得爱蘸墨汁的执笔人扬扬得意起来。

两个字囊括了一个复杂的概念,我不由得为汉字的神妙摇头晃脑起来。

发表于 2016年第 9期《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