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拉里那边音讯全无,其实我也没指望能听到他的消息。他历来我行我素,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想必他回到阔别多年的美国,先是在汽车修理厂找了份工作干,后来便当了个卡车司机四处跑,直至把这个国家了解透。这一目标实现之后,他很可能会把他那奇怪的想法付诸实施—去开出租车。那原本是在和我喝咖啡时开玩笑的一句话,但他如果当真做起来,我一点都不会感到稀奇。那以后我每次在纽约搭乘出租车,都要把司机扫一眼,想着说不定会看见拉里的那双深陷的庄重而含笑的眼睛,却始终没有看见过。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年龄太大,当不成飞行员,但他很可能又去开卡车了,在国内或海外运输物资,要不然就是进工厂做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闲暇时间,他很可能会著书立传,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向自己的同胞传经送宝。不过,对他而言,要完成一部书稿得花很长的时间。反正他有的是时间—岁月在他的身上没有留下印痕,不管从哪一方面说,他都仍然是个青年。
他没有野心,无意追名逐利。要他蝇营狗苟以成为社会名流,只会叫他大倒胃口。他按自己选择的道路生活,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他是个谦谦君子,不图为人之榜样。但他觉得可能有一些人会受到他的感召,和他具有同样炽热的**和信仰—人生最大的满足感只能在精神生活中获取。他无私无欲、严以律己,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对旁人产生的影响无异于著书立传或传经布道。
我毕竟是个凡夫俗子,对于他的胸怀只能揣度一二。对于普通的饮食男女,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拉里这样光彩夺目的人之翘楚,我只有敬仰的份儿,对他的情怀及内心世界却不甚了解。拉里如其所愿,融入了喧嚣激**的人海中—这茫茫的人海为错综复杂的利益和矛盾所纠缠,迷失于风雨飘摇的大世界,他们渴望美好的生活,外表笃定而内心彷徨,有善者也有恶者,有守财奴也有仗义疏财者。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
关于拉里的故事,我只能讲这许多了,深知不足,却也只好如此。完稿后,我觉得读者阅读此书,可能会迷茫,对故事的主旨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便将这部长篇小说重温一遍,看能不能设计一个令人满意一点的结局。这一重温不当紧,我突然有所感悟,万分惊讶地发现:我虽无写“成功”之意,但此书却的确是一部关于“成功”的小说。书中跟我有关的主人公无不如愿以偿—艾略特成为社交界名流;伊莎贝尔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一个生机勃勃、文化气氛浓郁的社区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格雷找到一个稳定而赚钱的职业,早晨九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苏姗娜?鲁维埃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索菲以死亡解脱;拉里寻觅到了幸福的归宿。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也许会吹毛求疵,但普通大众打心眼里还是喜欢“成功”小说的。就这一点而论,本故事的结局还算令人称心吧。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