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诞第二十三(1 / 1)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①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②,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

①集:聚集,集合。

②酣畅:畅快地饮酒。

【译文】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差不多,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微小些。和他们一起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这七个人经常聚集在竹林,毫无顾虑地开怀畅饮,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刘公荣终日饮醉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①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②;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

【注释】

①讥:讥笑,嘲笑。

②饮:喝酒。

【译文】

刘公荣和别人一起喝酒,会和各种身份、地位的人在一起。有人嘲笑他,他就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差不多的人,更是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我整天都在和别人一起喝酒而醉。”

**不羁

刘伶恒纵酒放达①,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②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注释】

①放达:放纵,不拘礼法。

②裈:裤子。

【译文】

刘伶经常毫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会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嘲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我的房子,把屋子当作我的裤子,你们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①岂为我辈设也?”

【注释】

①礼:通俗的礼教,礼法。

【译文】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和她道别的时候,有人就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定的吗?”

未能免俗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①。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②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释】

①锦绮:华贵的绫罗绸缎。

②怪:奇怪,不理解。

【译文】

阮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路的南面,其他阮姓住在道路的北面。道路北面的阮家都很富有,道路南面的阮家就比较贫困。七月七日,道路北面的阮家纷纷晒衣服,晒的都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阮仲容用竹竿挂起一条粗布围腰晾晒在院子里。有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他回答说:“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只能就这样子吧!”

无可复报

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①。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②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③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注释】

①留连:耽搁,延迟。

②豚:小猪。

③赍(jī):携带。

【译文】

刘道真年轻的时候,经常到草泽里去打鱼,他擅长用口哨吹小曲,听到的人都会流连忘返。有一位老妇人,知道他不是一个寻常的人,而且特别喜欢他吹的口哨,就杀了个小猪送给他。刘道真吃完了小猪,没有表示感谢。老妇人看见他还没有吃饱,就又送了个小猪。刘道真吃了一半,剩下一半,就退回给了老妇人。刘道真后来担任吏部郎,老妇人的儿子是个职位低下的令史,刘道真就提拔了他。令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了他。于是令史就带上了牛肉酒食去拜见道真,刘道真说:“走吧,走吧!我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回报你。”

何不千里一曲

有人讥周仆射与亲友言戏秽杂①无检节。周曰:“吾若②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注释】

①秽杂:污秽不雅。

②若:像,好像。

【译文】

有人嘲笑尚书左仆射周和亲友说笑污秽不雅,没有检点节制。周说:“我就好像那万里长江,怎么就不能**的时候拐一个弯儿!”

何处觅庾吴郡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①,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②。自送过淛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③。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余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④。

【注释】

①惶怖:恐怖,恐惧。

②疑:怀疑。

③名器:用以分别尊卑的爵位和车服仪制。

④ 达生:通达的人生,阔达的人生。

【译文】

苏峻发动叛乱的时候,姓庾的一族人都四处逃散了。庾冰当时担任吴郡太守,一个人逃亡,百姓和官吏也离散了,只有郡衙里一个差役用一只小船载着他逃到了钱塘口,用席子遮掩住他。当时苏峻悬赏募集人来搜捕庾冰,要求各处都要搜查,催得十分紧迫。那个差役把船停在市镇的码头上就走了,喝醉了酒又回来,他舞着船桨对着船说:“还到哪里去找庾吴郡?他就在这里面!”庾冰听到后非常害怕,可是又不敢乱动。监司看那船很小,说他喝醉了说胡话,这船装不了什么东西,也不再怀疑。就这样,差役把庾冰送过钱塘江,寄住在山阴县魏家,庾冰这才得以脱险。后来叛乱平定了,庾冰想要报答那个差役,想要满足他的愿望。差役说:“我出身就是杂役,不想成名受重用,从小就当奴仆受苦,经常发愁不能痛快地喝酒,让我这后半辈子有足够的酒喝,就满足了,不再需要什么了。”庾冰就给他修了一所大房子,买来奴婢,让他的家里经常有上百斛的酒,一直供养他到终老。当时的人认为这个差役不只有智谋,还对人生有很通达的想法。

一往情深

桓子野每闻清歌①,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①清歌:挽歌。

【译文】

桓子野每次听到别人唱挽歌,就会帮腔呼喊“奈何”。谢安听见后,说:“子野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了无惭色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①。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②色。

【注释】

①别:送别,离别。

②惭:惭愧,羞愧。

【译文】

罗友担任荆州从事时,桓温让大家来给车骑将军王洽送别,罗友来了坐了很久,才告辞退出。桓温问他:“你刚才像是要商量事情的,怎么就要走了呢?”罗友回答说:“我听说白羊肉的味道很好,这一辈子都还没有机会吃到过,所以就冒昧地请求前来,其实没有什么事要商量的。现在我已经吃饱了,没有必要再留下了。”说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没有羞愧的神色。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①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②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皎:皎洁,光亮。

②方:才,刚。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晚上下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就起身走来走去,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了戴安道。当时的戴安道住在剡县,他就立即坐小船前往戴家。船行了一个晚上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家门口,还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就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尽了,就回来了,没有必要见到戴安道!”

为作三调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①。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②,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注释】

①识:认识,知道。

②闻:通消息。

【译文】

王子猷坐船进京,船还停在码头上。之前他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桓子野从岸上坐车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个人就是桓子野。王子猷就派人传了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着为我吹奏一曲吧。”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之前听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掉头下车,坐在胡**,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胸中垒块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①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②,故须酒浇之。”

【注释】

①何如:比……怎么样。

②垒块:心里的不平之气。

【译文】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和司马相如比怎么样?”王大说:“阮籍的心里积郁着不平之气,所以需要借酒浇愁。”

不复相亲

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①不复相亲②。”

【注释】

①形神:身体和精神。

②相亲:互相亲近,接近。

【译文】

王佛大叹息说:“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不再亲近了。”

常得无事

王孝伯言①:“名士②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注释】

①言:说。

②名士:有名的人士。

【译文】

王孝伯说:“做名士不一定需要什么出众的才能,只要能经常无事,痛快地喝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得上是名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