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日记里抄录过这样几行闪光的文字: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入党之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了。
他在日记里还写道:“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我们今天的大多数青少年,都看过那部名为《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知道雷锋有个好战友叫乔安山。
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雷锋帮助乔安山的故事。
乔安山是和雷锋一起入伍的。小乔入伍以后,练兵、干活都是好样的,就是学习上有点跟不上,特别是学算术,常常弄得自己晕头转向。
时间一久,他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雷锋想,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毛主席不是也教导过我们吗:“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于是,雷锋就想方设法地来帮助小乔学算术。
小乔对自己没有信心,他说:“我文化底子太薄,恐怕消化不了这么复杂的玩意儿。”
雷锋鼓励他说:“没有谁一生下来就底子厚的,你这样的不自信,首先就要不得!天下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肯钻肯学,哪有闯不过的江河!”
有一天,他把一张报纸拿给乔安山说:“给,上面有一篇文章,是专门为你写的。”
“专门为我写的?什么意思?”小乔好奇地接过报纸。
原来,这是毛主席关心战士学文化的一篇通讯。
“毛主席多么关心我们这些'底子薄'的战士的文化学习啊。”
雷锋说着,就一段一段地读给小乔听。
每读完一段,就再讲解一番,以此激励小乔的学习信心。
小乔受到了启发,觉得自己也许可以试一试,就站起来准备去买笔和本子。
这时,雷锋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早已买好的钢笔和本子,说:“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自己下决心了。记住,当个现代化的解放军战士,没有文化怎么行!我也是这几年才渐渐悟出这个道理来的呢!”
因为有了雷锋的影响和辅导,乔安山学习上进步很快,并且从一个对自己的学习一直没有信心的人,变成了一个非常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战士了。
战友们看在眼里,都觉得,只要雷锋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像吹过春风一般的温暖和亮堂。
雷锋却谦虚地引用古代诗句说道:“'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到过,雷锋喜欢看书和买书,他的挎包里经常塞满了新书,被战友们戏称为“流动图书馆”。
等到书积攒多了,他就找来木头,自己动手,钉了一个结实的小书架,放在营房一角,供战友们借阅。
有个战友还专门编写了一首“快板诗”,赞扬这个“小图书馆”呢:
不用上书店,
不用把腿跑,
不用借书证,
不用打借条,
你要想看书,
就把雷锋找。
小小图书馆,
读者真不少,
上至连长,
下至小乔。
小乔看不懂,
雷锋把他找,
念给他来听,
指给他来瞧,
两个好战友,
团结得真好。
雷锋关心战友的故事多着呢!
他所在的连队里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一个战友出车去了,床头扔下了一堆脏衣服和破袜子。可是,当他出车回来时,却发现那些脏衣服已经洗得干干净净的了,破袜子也给补得结结实实的了。
战友问遍了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干的,没有一个人出来承认。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却一直成了一个“秘密”。
这天夜里,突然响起了紧急的演习集合号声。匆忙之中,战士韩玉臣的棉裤被电瓶里的硫酸烧蚀出了几个窟窿。
演习完了,回到营房后,战友们累得倒在**便呼呼大睡了。
当夜,由身为班长的雷锋带班查哨。
半夜里,雷锋查完哨后回到宿舍,一眼看到了韩玉臣的棉裤上有几个窟窿,棉花都露出来了。
“好家伙!这么多的窟窿,风一吹,不冷吗?”
这样想着的时候,雷锋突然灵机一动,悄悄撕下了自己的军帽里子,就着灯光给他补好了棉裤上的窟窿。
这一幕正好被一个值班的战士看见了。
“班长,原来是你……”小战士正要说话。
“嘘——”雷锋示意小战士不要作声。
第二天,韩玉臣上操回来,诧异地叫道:“怪了!这是哪个好心人,又做了好事!简直就像'田螺姑娘'一样……”
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好事。
这时,那个值班的战士走进来,说:“这是班长昨天半夜里查岗回来,扯下自己的帽子夹里给你补上的!我亲眼看见的,班长不准我声张哩!”
战友们感动得顿时都说不出话来。
他们寻找雷锋的时候,雷锋正挑着水桶,在帮炊事班挑水呢。
还有一次,战友周述明突然接到老家寄来的一封信。
平时总是喜欢说说笑笑的小周,读了家信后,脸上顿时失去了笑容,几天里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心细的雷锋看在眼里,心想,肯定有什么原因。
这天,雷锋悄悄问周述明:“你老家来信上写了些什么?”
起初,周述明还不肯说,怕给班长增加精神负担。
雷锋故意说:“你这是不信任我吧?忘记了我们都是阶级兄弟啊!”
周述明最后只好说出了实情。
原来,是他的老父亲病了,父亲盼望儿子能回去看看,或寄点钱回去抓药医病。
雷锋明白了。他知道周述明是个很要强的战士,平时工作积极,从来不谈个人问题。现在,自己的父亲病了,大概也不想请假,更不想让部队救济,所以就一个人闷着。
雷锋找机会暗暗地记下了小周老家的地址。
正好,雷锋那几天要到沈阳去办事。他就在沈阳的邮局里,以周述明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回去,还随信寄去了十元钱。
没过多久,周述明又接到了一封家信。信上说:“你寄来的钱收到了,正好用做了医疗费。父亲的病已见好转,希望你在部队安心工作,不要惦记家里……”
这下,小周心里可纳闷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钱到底是谁寄的呢?
当然,好久以后他才知道,是班长雷锋寄的信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