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场醉(1 / 1)

忽有山河大地 胡烟 2084 字 4个月前

人物名片:陈洪绶(1598—1652 年),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浙江绍兴府诸暨人,明代画家。

崇祯十六年(1643 年)的一天,陈老莲在榴花书屋,大醉了一场。

这一年,他从京城回到故乡绍兴。居住的地方,正是前辈画家徐渭的榴花书屋。怀着无尽落寞的心情,他悉心打扫这个小园子,一边劳作,一边流泪。他将榴花书屋改为“青藤书屋”,并作诗《扫除青藤书屋有感 》:“野鼠枯藤尽扫除,借人几案借人书。五行未下潸然泪,二祖圆陵说废墟。”心里,满满的感伤。

这一次回归故里,老莲将自己定位为彻底的仕途失败者。

四十二岁这年,是他二次北上京城。记得三十岁左右,他初次到访京师,想靠绘画才华谋个生路,但遭受冷遇,并且一病大半年,灰心丧气而返。而这一次,他满怀信心。多年的诗画交流,积累了不少的人脉,有倪元璐、周亮工等朋友接济推荐,生活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的绘画才能,颇受崇祯皇帝赏识,谋得了一个临画历代帝王像的差事。人物画是老莲专长,他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段时间,老莲一边给皇家画画,一边有机会鉴赏临摹历代名家真迹,名声日隆,度过了一段相当适意的时光。

老莲笔下历代帝王像,比“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毫不逊色,崇祯皇帝十分满意,龙颜大悦,任命其为内廷供奉。眼看着迎来事业高峰,但老莲却拒绝了这一差事,要卷着铺盖回浙江老家了。

究其原因,老莲的心思变了。离宫廷越近,他越有机会目睹种种黑暗内幕。他看到,恩师黄道周因直言而被贬黜外放,江西巡抚因举荐黄道周被杖廷。他看到,面对这一不公的处罚,朝廷竟无人敢站出来说话。他又看到,唯一敢于提出质疑的人,被崇祯皇帝处以酷刑。

老莲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昔日热望的官场,竟如此令人愤怒和惊悚。反观自己,一介书生,在权势面前,微不足道得像根草芥,完全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眼看着恩师被冤枉,成了阶下囚。他自己的绘画才能,成为供皇权贵族取悦的工具。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倔强,让老莲对此无法容忍。他以牺牲自己的仕途为代价,甩甩袖子,走 人!

受伤的老莲,回到故乡。老莲出生那年,已经是徐渭故去的第五个年头了。不知什么缘分,命运的低谷,将老莲引向徐渭的书屋。狂士徐渭嗜酒无度,笔下排山倒海的灵感,在故地留下隐隐的气息。剔除了功名热望的老莲,此刻前途茫茫。惆怅、失落、愤懑,人生的微凉,似乎踩在了前人徐渭的脚印上。何以解忧?老莲觉得,唯有“杜康”。

老莲早熟,不到二十岁,即开始嗜酒。文人嗜酒,多有两重原因。一是才高,怀揣着傲物的资本,脚底微微轻飘。另一重,是时运不济,现实和理想有着遥远的距离,借了醉,消弭两者之间的鸿沟。老莲常醉,便是如此。

老莲画画靠天资。好友周亮工评价他:“章侯画得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性,纯粹是骨子里带来的,后人不可学。张岱也说他:“才足掞天,笔能泣鬼。”老莲早慧,年仅十岁,即得到当时浙派绘画大师级人物蓝瑛的赏识。十四岁,享画名,可以卖画赚钱。名师提携,众人称叹,年纪轻轻就画名远扬,让老莲时而飘飘然。

而另一面,现实境遇颇为惨淡。九岁,父亲亡故,十八岁,母亲亡故。十七岁娶妻,二十六岁,妻子也因病离世了,只留下一个女儿。欲要建功立业的老莲,身后空空****。雪上加霜的是,老莲的科场表现始终不佳,数次落榜。

一面是才华的高蹈,一面是命运的低谷。两个极端,让老莲对命运感到惶惑。所以,他常让自己醉着,酒后诗曰:“年来积得悲秋句,到处遗得酖酒名。”“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若能日日花下醉,看了一枝又一枝。”……

借了酒劲,老莲行为放浪。

阳春三月,人间天堂杭州。西子湖畔,桃花绯红。柔软的风吹拂行人,似有微醺的绵软。岳王坟前,名妓董飞仙骑着骏马由远及近。到了老莲面前,她优雅地翻身下马,从素色清雅的春裳上剪下一块绸缎,递上前,请求大画家在上面画一朵莲花。这一突如其来的浪漫请求,让老莲心神**漾。没有丝毫犹豫,他不仅画了美好的莲,而且有感而发赋七绝一首:“桃花马上董飞仙,自剪生绡乞画莲。好事日多长记得,庚申三月岳坟前。”诗中有画。绸缎上的莲花,不知何种样貌,但彼时风雅场景,借了诗永久流传下来。

前来求画的富豪官商无数,他都严词拒绝。但对于穷儒小子、美人妓女,却有求必应。或许,这是爱喝酒的人才有的怪诞举动,也是艺术家的真性情。

好友张岱有散文《陈章侯》,也是写老莲酒后的风流事:一六三九年那年,时近中秋,月色明亮,两人乘兴划船到断桥,一路上喝酒赋诗、吃着塘栖蜜橘,十分舒爽。途中,有一女郎要求搭船,此女“轻纨淡弱、婉瘗可人”。昏昏欲睡的老莲,像是打了一针兴奋剂,即刻振作起来。他以唐代传奇中的虬髯客自居,要跟女郎对饮。没承想,女郎竟毫不扭捏,欣然就饮,并一口气喝空了酒缸。问女郎家住哪里,笑而不答。等她下了船,老莲在身后暗暗跟踪。结果,只见此女身影飘过岳王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三百多年前的月色下,老莲大概是遇到了狐狸精。张岱文笔极好,故事讲得生动飘渺,余音绵绵。老莲的风流形象,也定格下来。

老莲画里亦有酒气。

他画《阮修沽酒图》。阮修衣袂飘飘,一手握拐杖,杖头挂着铜钱和花果,另一手拎酒器。抬头挺胸,右耳边簪花,一脸傲慢神气。

阮修是什么人呢?他是大名鼎鼎的阮籍的侄子,熟读《周易》《老子》,擅长清谈。据传,魏晋时候,信鬼神的人很多,而阮修认为,世界上根本没什么鬼神。有人和他辩论说,自己就遇到鬼了。阮修追问,鬼穿的什么衣服呢?那人回答,当然是和生前一样的衣服啦!阮修穷追不舍:“若人死了有人鬼,难道衣服也有衣服鬼吗?”剑走偏锋的思路,把话逼到了墙角。

阮修个性单纯孤傲。每遇俗人,躲着走。平时只交往三两好友,不论早晨晚上,每天到人家门上去造访。跟朋友见面后,也不说话,“相对无言,唯欣然耳”。阮修很穷,四十多还没能娶到媳妇,有人看不过去,在朋友圈发起众筹,凑份子的人很多。对于不是自己朋友的钱,阮修拒之门外。平时,他一般是闲溜达,每每有点铜钱,都在杖头挂着,斜倚在卖酒的铺子门口,由着性子喝酒。也常跟好朋友畅游林泉。

老莲画阮修,意在赞美,视他为知己,只恨二人未能生在同一时代罢了。在他看来,阮修这种生活,心里没什么杂念,活在当下,虽不入世,倒也十分快活。联想到,八大山人也有诗句:“不及阮修随处醉,兴来及解杖头钱。”这一层,俗人难懂。

爱喝酒的老莲,画《隐居十六观》。其中一观,《寒沽》。画中一高士头戴斗笠,一手持杖,一手提酒桶,匆匆去沽酒。周围山川一片荒凉,天气阴沉,寒风凛凛,老树的枯枝,萧瑟得不成样子了。向着茫茫天地索要一桶酒喝,高士所求,是为了抵御世间的寒冷。陆游《村居》诗也有:“草市寒沽酒,江城夜捣衣。”让人怀疑,老莲的醉,正是为了御寒,他心里有着无法言说的冷。

一六四四年三月,是老莲一生中最为清醒的时段。他必须调动所有的才智,保持高度的警惕,用来抉择。

是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一夜之间,国亡了。如果个人的际遇是凄风苦雨,那历史的变局,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山崩地裂的灾难。醉呓中的老莲,一下子醒了。他不敢醉。他意识到,之前的挫折,只不过是苦难的前奏罢了,眼前发生的,才是最大的事。

国的灭亡,对士阶层来讲,无异于存在意义的丧失、价值的解体。在他们看来,朝政可以腐,君可以昏,但国不可以亡。老莲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他努力睁大眼睛,看周围发生了什么———师友刘宗周绝食死,黄道周就义死,祝渊自缢死,倪元璐自杀……老莲处于撕心裂肺的痛苦中,面对亡国的现实,士的最高表现便是以身殉国,一死以明志。无论如何,老莲没有决心赴死。

他不舍得死。对这个世界,他极度热爱。他用艺术家高于常人很多倍的敏感,爱着一株花,拥抱一棵草。一片迷蒙的江水,一座静谧的青山,都令他畅怀不已。天地自然间的一呼一吸,令他感到身心熨帖。这是他醒着的理由,他想看清这世界的美。

那幅传世的玉兰,高贵、端庄、美好,是初春江南,从老莲心里伸出的花枝。他笔下的荷,清扬婉兮如观音,倾注了几许深情。很多花,老莲都爱。比如,他爱牵牛花。他在杭州居住的时候,长桥湖湾附近牵牛花很多。早秋时节的清晨,花草湿漉漉地挂着露珠,牵牛花注满水汽,精神旺健,煞是好看。老莲每天破晓必定出门,唯恐错过牵牛花开放最美的时刻。他每天在长桥漫步,看花,吟咏赏玩半天。曾作《牵牛》诗:“秋来晚轻凉,酣睡不能起。为看牵牛花,摄衣行露水。但恐日光出,憔悴便不美。观花一小事,顾乃及时尔。”清朱彭《吴山遗事诗》也说:“老莲放旷好清游,卖画曾居西爽楼。晓步长桥不归去,翠花篱落看牵牛。”

这样的老莲,是将花花草草捧在心尖上去怜惜的。

时空切换到五十三岁,老莲作《游净慈寺记》,吐露心扉:“老悔一生感慨多在山水间。何则,既脱胎为好山水人矣,每逢得意处,辄思携妻子,栖命骨肉归于此。魂气则与云影、山声、水光、花色共生灭,吾愿足矣。”美好的山水啊,我愿将灵魂的气息与天地万物共生灭!这是爱到了极致表达。

清醒的时候,老莲也画罗汉,画高士。

老莲笔下高士,像是比例失调。脸很长,眉头紧锁。这是老莲严肃的一面。比如《蕉林酌酒图》,据说是他的自画像。一高士端着酒器,似饮未饮。芭蕉林下,独自沉吟,思考着人生重大命题。这也正是老莲的状态。接二连三的不幸,让老莲的思想走向深刻。作为有觉悟的“人”,越到晚年,老莲所想,已经不是慨叹命运不公,而是进入了宇宙人生更高层面的思索。正如图中高士,趁着夏日蕉林中的微凉,盘问着一个亘古不解的话题———人生究竟为何。清醒的老莲,比我们活得更清醒。

清醒的时候,老莲也画侍女。《拈花侍女图》,一个含愁的女子,拾捡一片落花,在鼻下怜惜地嗅。人物线条优雅流畅,又有淡淡的伤感。老莲眼中,水一样的女子,拾捡起另一种凋零的美。两种美惺惺相惜。老莲的灵魂,是那么善良,那么多情,那么真挚。

陈老莲的一生,时而醉,时而醒。笔墨,也随之游走在神秘的两极。读老莲画,如同徘徊在他命运的两端,来回奔走恨不能痛哭一场。那种文人长久的心灵流浪,惹人心疼。而其对命运真理的苦苦求索,又令人深生敬慕。落在画里,是永恒的解不开的情思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