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点评
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习掌握一种行为并通过重复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从周围的环境中学到了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小,他们接触的人不仅是他们的父母,还有老师和同学。他们的一些言语和行为,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等等,都是他们模仿的内容。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对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孩子们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不好的行为。
教法随想
成年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孩子有很多对与错的问题,成年人应该仔细观察,不要掉以轻心。当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孩子突然学会了一句脏话,家长应及时指出,表示这样说是不对的;当和孩子一起逛街,孩子想在公共场所解决生理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制止并帮助他立即找到厕所;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摇头拒绝。相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微笑。
一步一步来,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从父母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中,逐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例如,孩子哭着要求父母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不理他或阻止他。几次之后,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事例解读
一节课上,老师说:“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其中一个小朋友叫小刚,他看到小明欺负其他小朋友,小刚很生气,过去和小明打架,小刚做得对吗?”有的孩子说:“对!”有的孩子说:“不对!”老师问:“为什么?”认为小刚做得对的孩子说:“因为小明欺负其他小朋友。”认为小刚做得不对的孩子说:“小刚应该跟他讲道理啊,可小刚却打了小明,这样是不对的。”老师说:“小明欺负别人是错了,小刚去管是对的,但小刚打人也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们从实际的比较中学习。父母也应该注意不要用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