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两则小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人类住宅里的苍蝇,活到了它生命的最后一天,即将死去。它的孩子问它:“对于生活在室内的苍蝇来说,活到寿终正寝的一天几乎是不可能的。您是怎么躲过人类的追杀的?”老苍蝇回答:“我总是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要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人类想拿起苍蝇拍来拍死我,我就可以立刻飞到他看不到的角落去。”说完这段话,它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小苍蝇就和老苍蝇会合了。老苍蝇问:“我不是已经教给你生存的方法了吗?你怎么还是被拍死了?”小苍蝇说:“除了去吃东西,我一直待在苍蝇拍上。可是有一天,我被一种喷出来的**杀死了。临死前听到人类在说‘杀虫剂果然好用’……”
一位老人和一个年轻人在高尔夫球场打球,前八个球老人赢了七个。年轻人觉得有点不服气,心里暗想一定要赢过老人。到了要打第九洞球时,前方有棵大树挡住了路。这棵树枝繁叶盛,足足有20米高。老人说:“这棵树在这里长了很长时间了,我年轻的时候,总是能把球打得比这棵树高,让球从树顶上飞过去。不过现在嘛,我们还是绕过它吧。”年轻人立刻接话道:“不,不用绕过去,我也能打那么高。”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把球往高处打去。一次,两次,三次……眼看他越来越疲惫,球却始终没能飞越那棵树。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提醒年轻人:“年轻人,不要逞强了。我20年前能把球打得比树高,是因为那时候这棵树才3米多高啊……”
这两则幽默小故事,似乎在向我们传达着同一个道理:处理事情如果不能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改变策略,那么结果很有可能不尽如人意。小苍蝇和年轻人所犯的错,往小了说只是留下个贻笑大方的笑柄,但如果从因果关系角度分析,则可以看出,他们的格局太小,遇事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懂变通,做出的事情才会让人觉得“傻”。
所谓格局,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收集了多少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理解方式和程度。想做一个格局大的人,首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息储备。而信息瞬息万变,又要求我们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库,跟上时代和具体环境的变化。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时刻保持对事物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在任何变化中都能做一个大格局的人。
那么,要想让思想跟上时代步伐,让大格局时刻“保鲜”,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呢?
首先,要注意增长个人见识与提高自身修养。要想做事,需先做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好地成就事业。
增长见识、提升修养,常见并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读书。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足不出户,就能见识到大千世界、品读他人的思想精华。相声演员郭德纲,就经常劝告别人要多读书,他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知道:“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他本人也是个“书迷”,平常除了演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他也比较注意有选择地读好书,最爱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包括《清史稿》和《二十四史》。郭德纲在表演相声时,总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确实有文化修养,并不是个“耍嘴皮子”的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爱读书。
另外,多与不同圈子的人交往,多走出去看看世界,也能快速增长见识和提升修养。当然了,这里说的交往,不能只在酒席上,与不同领域的人多进行有效沟通,了解自己之前不懂的东西,才是大格局的人聪明的做事方法。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时刻调整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模式。人是社会性动物,每天必然要和他人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流。有的人举手投足间都尽显大气,有的人则市井之气显露无遗,原因就在于,前者时刻在揣摩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总试图以和谐的、让人感觉舒服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而后者更在乎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不愿意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格局大小,一目了然。
当然,与外界打交道具体的方式,会因为所处的环境、所在的领域以及交流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不过,事物在特殊性之上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今天的社会,有几种交流、相处模式是大众普遍认同和推崇的。比如,在今天众多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之下,契约精神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过去的“人情社会”特征则在慢慢淡化。所以如果有人还在不断地请熟人“帮忙”,做事没有契约概念,那么他多半是不大受人欢迎的。
再如,尊重他人权利、保护他人隐私,也越来越成为今天社会受欢迎的相处原则。放眼当今的城市,平房、大院在慢慢消失,楼房林立而起。这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一种新的相处模式在被接受、被推崇。人们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对精神感受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要有一个适度原则。以前你是和我住在一个四合院、知道我们家所有“秘密”的邻居,而现在我更希望我们是有选择地交流心事的朋友。每个人心中都有愿意与人“共享”的感受,也一定有只能和只想自己体会的心情,我尊重你的权利,你尊重我的选择。在今天,修养好、素质高的人,不愿多一只耳朵去探听别人的隐私,也绝不会像祥林嫂一样多一只嘴巴去侵占别人的个人空间。所谓与人相处的大格局范儿,便是这样了。
在职场,要想一直做个大格局的人,也必须要在思维和行动上“与时俱进”,比如工作模式、管理方式,以及职场规则与潜规则的运用。而要做到方方面面不落人后,则少不了虚心学习。有这样的意识和行为的人,在事业上往往能稳步上升,或者即使失败了,也总不乏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机会。
曾经有一位老人,在七十二高龄的时候经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为之奋斗几十年的享誉日本的最大零售集团在一夜之间宣布破产了。很多人担心这位老人会因为想不开选择自杀,然而不久后,这位老人再次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七十多岁的他不但再次创业,而且选择了一个看似年轻人才能“玩儿转”的行业。很多人觉得他眼光太差,必败无疑。可谁知道,老人请来年轻的合伙人,日日虚心地向年轻合伙人请教,一年之后,老人再一次将事业大厦矗立在人们的面前。这位老人便是日本曾经最大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和田一夫。
新人向前辈请教容易,前辈虚心求教于后辈就不那么容易了。能如此谦卑的人,谁敢说他没有大格局呢?这样的人取得巨大成就,谁又敢说是偶然和运气呢?
大格局的人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相反,大格局的人最善于替别人思考,最善于从大局思考、从时代思考。既能融入群体,又能跟上时代节奏,这样的人,当之无愧是大格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