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找到合适的借力对象(1 / 1)

高质量社交 张波 1011 字 2个月前

在你的手上,有一个重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不是其他,而是你自己。你,熟知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吗?如果还不熟知,那么拿出纸和笔,认真地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对双眼皮也算,饭做得好也算,字写得好当然要算……这样才能帮助你更理性有效地经营你的社交资源。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特长,并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你就能发挥出优势。有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你想做别人的时候,你就离自己很远;当你离自己很远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远离你。”只有好好“盘点自己”,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给自己设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只有目标是你努力之后有可能达成的,才能真正发挥你的优势。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没有成功,首先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能真正认清自己,认清这个时代,从而就没能冷静和清醒地对待生活,因此一直都没能突破现有的境地。

一个人能够走向强大,首先就是要认识自己,清点你的资本,看看你有什么,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只有这样做,才有助于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为自己的将来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你想成为一位领袖还是一个平民,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这在人际交往的一开始你心里就要非常明晰。至于优势和短板,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你完全可以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角色。

当有人夸你菜烧得好时,也许你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其实烧得一般。”因为你都没把它当成你的一个优势。其实,菜烧得好,绝对可以说是一项特殊的才能,一个不错的优势。菜烧得好,你甚至可以开一家餐馆,或者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厨。假如有人告诉你:“你在生活中很会说话。”你也许认为会说话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更没觉得这是一项优势。然而你不知道,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与别人有效沟通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可见,会说话确实是一项值得你骄傲和好好发挥的优势。

当然,理智而清醒地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并不容易。清点自己的资本就是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在审视之后就要接受自己,承认和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对自己的一切能正确地面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知者明”的道理所在。

张震从小就是一个讲求平衡发展的男孩子。他的每一科成绩都维持在中上水平,运动方面也很不错,但称不上职业水平。他颇有画画天分,但却并没有让自己在画画这条路走得太远。到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所选的全是物理方面的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他的父亲是个很实际的人,跟他说,学物理可以,但是必须把“理论”这两个字去掉。

经过一年的学习,张震发现,抽象是物理学最动人之处。到了大学三年级时,他又有了新想法,他虽喜欢物理的井然有序,但却受不了那冷冰的感觉。于是又决定改攻建筑学。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钱也花了不少,时间也付出了不少,这位年轻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做了一名建筑师,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志向,而且还做得很出色。

张震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尽管这中间有过多次的尝试,但正是这些尝试让他清楚自己的内心所向,所以他最后成功了。相比之下,王欣就不是那么理智了。

大学毕业后,王欣找工作不如意,最后迫于生计,她到一家名牌服装店做了一名导购。然而,她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意,在别的导购向顾客热情地推荐衣服时,她却站在旁边无动于衷。

有同事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她却幽幽地说:“哎,其实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像严歌苓那样的知名作家。”同事问她:“那你能写吗?”她说:“我能写啊。”“除此之外,你还会干什么呢?”她嗫嚅了一会儿说:“我年轻啊,我有的是时间积累。”

同事不得不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知道严歌苓是著名作家,大家还知道严歌苓本身就出生在书香世家,她的父亲就是知名作家。你呢?你的现状是现在连吃饭问题都无法解决,谈何坚持和积累呢?不如踏踏实实地从导购做起,先学会怎么与顾客打交道,总结消费人群的特点,研究推销服装的技巧。等你的工作走上正轨后,你就利用业余时间,好好练习写作。这些东西都得靠慢慢积累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很庆幸的是,这些话王欣听进去了。几年后,王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虽然还没有成为知名作家,但王欣没有放弃这个愿望,还在不停地努力写作。

经常有很多人看似条件优越最后却没能成就自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还有一部分人看似才貌平平,最后却成就了大事,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擅长做什么,做不了什么。你没有的,可以向别人借;自己不擅长的,可以让擅长的人帮助你。于是,他们最终成就了自己。

总之,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后,你就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而且通过努力一定能达成的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你能够提前知道自己将来要借助什么样的社交资源。于是,你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社交圈。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够了解自己,就已经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