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活得优雅而自律。这位朋友是一个追求完善的人,所有事情,不做则已,只要去做就要做到最好。她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记住一点,若能做到最好,就别勉强将就。”
她从小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学习成绩并不好,考大学时因为几分而落榜。当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父母便对她说:“没考上就没考上吧,女孩子家识些字已不错。”
全家人为她规划的未来是这样的:上一所市级的普通师范类学校,毕业后在小学做一名教师,平平稳稳过一生。但是她没有接受这样的安排,她说:“我还年轻,我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我不能这样将就过之后的日子,我要追求更好的人生。”
在她的坚持下,父母同意她复读,但要求她这次一定要考上,否则只能接受他们的安排。这一年里,她废寝忘食地复习,瘦了十几斤。她说:“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其余时间都用来复习,我就要上最好的学校。”当她拿到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亲戚朋友们几乎沸腾了,大家都敬佩她的执着和努力。
大学毕业后,她很顺利地进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应该放弃努力,而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工作期间,她努力做到最好,很快就成了公司出类拔萃的员工,颇受领导的重视。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谈恋爱、结婚似乎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她由于忙于事业,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耽误了,将近30岁还没有结婚。为此,父母、亲戚朋友们都忙着为她介绍对象,还不停地催着:“差不多就行了,别把自己拖老了!”“你不能眼光太高了,遇到合适的就定下来吧。”
可是她却坚定地说:“我就要找到自己的意中人,绝不将就。如果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将就,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父母说:“你呀,从小就犟,从来不懂得将就。”
她却反驳说:“将就?为什么一定要将就呢?事情没有去做之前,就先告诉自己将就着过,那就不用做了。若是能够做到最好,就别将就,否则我们永远也别想得到什么好结果!”
30岁那年,她风风光光地出嫁了,对方是一个高大帅气又贴心的青年才俊,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不管任何事情,如果你抱有将就的心态,做个差不多就满足了,那么永远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慢慢地,你就会失去原本的能力,满足于得过且过,让自己失去努力、追求的欲望。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身边不乏抱有将就心态的女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就是螺丝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吗,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吗,下不为例就是了。”……可真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事情表面上看着差不多,实际上却差得很多。我们时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的就是一个小细节的差距都可以产生天上地下的差距,更何况我们所谓的“差不多”呢?
君君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差不多,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君君小的时候,妈妈叫她去买几个橙子,她买了几个柠檬回来,还对妈妈说:“橙子和柠檬不是差不多吗?”妈妈气不过,切开柠檬给她吃,结果她差一点儿被酸掉大牙。
君君上学的时候,一次地理老师问她:“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个省?”她说是陕西。老师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君君不以为然,回答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结果,中考时恰恰遇到这一题,君君的答案依然是陕西,结果以一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后来,君君在一家贸易公司做秘书,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很简单,根本不值得全心投入,更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于是敷衍工作,只做到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她常把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为此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
一次,公司的采购员到东北一家小麦产区采购小麦,产区负责人给出的价格是每吨小麦1000元,采购员问公司老板:“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老板调查了一番市场,对她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通知采购员,就说价格太高!”君君赶紧给采购员发邮件说:“不太高。”
没几天,采购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君君发邮件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就会给公司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赔偿对方10万元才算了事。当然,君君最后被辞退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君君越发抑郁,她问自己:“这就是我的人生吗?为什么活得如此失败,毫无任何亮点可言?”可这又能怪谁呢?若不是她凡事都敷衍,又怎么会过得如此失败?
当你抱怨自己生活不理想,或命运不济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做到全力以赴了吗?我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就不要抱怨什么了,因为你根本没有资格抱怨。
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做事态度的问题,更是人生态度的问题。一个情商高的女人,绝不会把“差不多”挂在嘴边,因为她知道这会成为人生的局限,会影响自己人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