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要有耐心,追梦要有恒心(1 / 1)

同样是打工者,有人能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份工作,并把辛苦所得源源不断地积累起来,家境越来越好。相反,有人却不断地跳槽,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工种差,今天在这里蹭一下,明天在那里混一时,结果两手空空,劳而无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差距呢?原因就在于有没有恒心。

看过钓鱼的人都知道耐心的重要性,耐不住枯坐水边的孤寂,就钓不到鱼。而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如果没有恒心,缺乏持续的努力,就不能实现梦想。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将他带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

少年蹲下,认真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有。”

陶渊明反问:“真的没长高吗?那么,春天的秧苗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

陶渊明开导说:“其实,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知识就能不断增加。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接着,陶渊明指着地边的一块大磨石,问:“那块磨石上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

少年回答:“磨损的。”

“那你知道,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吗?”

少年说:“不知道。”

陶渊明进一步诱导说:“农夫每天都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时间长了,就有了这个凹面。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忘掉。”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一事无成。

恒心,是一种持久力,是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心理倾向。有恒心的人,即使失败千万次,也不会改变初衷。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心。

巴菲特是一位传奇投资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巧妙抓住机会,获得了惊人的回报。巴菲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专注。

小时候,巴菲特总是随身携带着自己最宝贵的财产——主动换币器。十岁时,父亲想带他出去旅行,他却请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

1991年美国独立日的周末,在《华盛顿邮报》主编的倡导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终于会晤了。巴菲特很欣赏盖茨,知道盖茨是个聪慧的人,但他对盖茨兴趣寥寥。盖茨也是一样,对这种聚会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和巴菲特那种拿钱选股票投资的人缺乏共同语言。从这一点上看,巴菲特和盖茨是一样的——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和平常一样,直奔正题,他问了盖茨有关IBM公司将来走势的问题,还向盖茨询问了IBM是否已经成为微软公司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快的缘由。盖茨逐一做出了答复。接着,盖茨向巴菲特询问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巴菲特直抒己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伟大的人之间的交流,短短几分钟就能进入深刻交流的境界。两人越谈越欢,边走边谈,从花园走到海滩,直到太阳落山,鸡尾酒会开始,谈话还没有停止。

晚饭时,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生最主要的是什么?巴菲特说:“是专注。”巴菲特还说,“比尔·盖茨的答案跟我一样。”

专注是什么?专注,是对于完善的寻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事物上面,不被其他外物所吸引,不会把精力耗费于焦急之中。

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相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是再简单的事,也会功亏一篑。

当然,并不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胜利。比如,做一件事,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还有可能会失败。但即使真正失败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只要用尽了全力,即使失败,你也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