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魄力的人敢拍板,敢决策(1 / 1)

古时官员审案,板声一响,生死立判。“拍板”一词形象地体现了领导肩负的决策之能、决断之责。会不会拍板、敢不敢拍板,是一个人决策水平、担当意识、实干精神的集中体现。不敢拍板,当断不断,是失职;胡乱拍板,决策错误,是渎职。

有魄力的人,敢拍板,敢决策;胆小怯懦者,思前想后,犹豫不决,错过更多的好时机。历史上,很多将军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都必须做到随机应变,当机立断。汉朝名将周亚夫就是凭借自己的魄力为政府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据说,周亚夫是汉文帝视察细柳营时发现的治军作战高手,因他治军颇有一套而称他为“真将军”。汉文帝在临终前,告诉儿子汉景帝:“将来打仗,可以使用周亚夫,他能带兵打仗。”

不久,汉朝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大将军,带领兵将积极应战。很快,周亚夫率军与吴楚乱军摆开了对峙的架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这时,周亚夫遇到一个难题。

原来,吴楚乱军蛮横凶猛,想要速战速决,周亚夫将军队驻扎在中原,养精蓄锐,只等敌人来攻。乱军打不过周亚夫,就去攻打梁国。梁孝王难以应战,立刻向周亚夫求救,汉景帝就要求周亚夫前去支援。

可是,如果去救梁国,等于放弃了起初制定的基本战略,这正是吴楚乱军所希望的;如果不救梁国,汉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最后,周亚夫毅然决定坚持原来制定的战略。结果,吴楚乱军的粮道被截断,军需匮乏,兵败如山倒。梁孝王死守梁国,虽然万分危急,但坚持了三个月后也迎来了胜利。

从战争的结果看,周亚夫的选择没有问题,可是他这一选择保住了汉室江山,却得罪了梁孝王。最后,周亚夫父子以谋反罪被逮捕。一代名将,就此死于狱中。

导致周亚夫人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与梁孝王的交恶是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导火线。其实,当初周亚夫下决心不救梁时,何尝不清楚后果?但是,决策和选择的难处就在这里。古语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面临着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周亚夫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优秀的领导者都具备高超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强的人,会根据既定目标认识现状,预测未来,决定最优行动方案,这也是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承受力、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的综合表现。

盛田昭夫是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索尼公司中有多种电子产品很出名,但最成功的产品是随身听。随身听的诞生源于盛田昭夫的观察。盛田昭夫经过观察发现年轻人喜欢听音乐,还喜欢四处运动。于是,他便有了让音乐和运动结合起来做产品的想法,并上升到公司决策,这才有了后来的备受追捧的随身听。

决策就是判断,是在各种可行方案间的选择。只有决策能力强的人,才能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思想解放、冲破世俗,不拘常规、大胆探索,才能独具慧眼,发现普通人无法发现的问题,捕捉到更多的机遇。

知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决策始于看法,而非“真相”。有人认为,领导者要成功地进行决策,必须具备优良的决策基因。决策基因由经验、知识、信息和思维方法四个方面组成,经验是决策者长期实践得出来的决策逻辑,知识是决策者理论学习得出来的决策逻辑,信息是决策者通过观察、沟通得到的信号,思维方法是决策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与线路。决策的过程是由这四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整合出来的逻辑整体。从这个角度看,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决策者,经验、知识、信息和思维方式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