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怀有希望,就能将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或挫折,都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更接近成功。倘若放弃了希望,人也会一下子跌回低谷,甚至一败涂地。
在美国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一位病人病情严重,家人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依然不好,家人情绪异常低落。可是医生却认为,病人不是没有希望,便按平常的惯例问病人:“先生,你现在想吃点什么?”
病人听了,摇摇头,一句话也没说。
医生想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便问:“那么,你对什么感兴趣?”病人再次摇摇头。
医生没有放弃,接着问:“你难道不喜欢工作,不喜欢打球,不喜欢喝酒吗?”
病人缓缓地张开嘴巴,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回答说:“不喜欢!”
医生深吸一口气,打算继续问下去,病人的儿子说:“大夫,
身体好的时候我爸都没什么爱好,更别说现在了。”
医生听了,脸色变得忧郁起来,微微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病房。
病人的儿子看到这个样子,立刻迈步上前,追出了门,拉住医生:“医生,我爸的情况是不是特别不好?”
医生说:“我给很多病人治过病,但你爸……是彻底没希望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欲望。他对生活没有眷恋,没有信心,这是治病的大忌!病人的康复,并不全在于医术,还在于病人的意志。”
医生治病救人,虽然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但也需要病人的求生欲望。很多时候,疑难病患者之所以能够康复,就在于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念,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渴望。有了这样的驱动,他们才会配合医生接受治疗,才能对治疗抱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健康。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对个人来说,生活是私有的东西。你可以选择快乐享受,也可以选择痛苦憎恶。无论选择哪种,都属于你的权力,没有人能控制或夺取。
有个年轻人出身贫寒,勉强读完高中就来到大城市打工。他学历很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不要求学历的简单工作,生活过得很艰辛。他做过建筑工人、洗碗工、清洁工、搬运工,都是短期兼职,没有一份工作能够长久,生活也一直稳定不下来。
听说快递员的工作不错,他就到快递公司应聘,开始了他的快递员生涯。夏天天气炎热,大部分人都躲在空调房里,他却顶着炎热的太阳到处跑;冬天,人们都躲在室内取暖时,他却迎着寒风冷雨四处奔走。如果客户态度不好,他还要不停地鞠躬道歉;不小心弄坏了快递,他还要拿出为数不多的存款赔偿。刚开始他负责的区域在这个城市最偏僻的郊区,每天他都要花数个小时在上班的路上。尽管吃了很多苦,可是他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他目前唯一可以留在这座城市的机会。见识过城市的繁华后,他想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两年后,老板打算转让公司,他认真思考之后,向老板提出了接手公司的决定。老板知道,他是个勤劳肯吃苦的人,就用很低的价钱把公司转给他。从未学过管理的他并不知道怎么掌管一家公司,便利用送快递的休息间隙和业余时间阅读企业管理书籍,渐渐摸到了一些企业经营门道,他的公司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不过,由于同行的恶性竞争,他的公司很快损失惨重,几乎破产。为了渡过难关,他想办法招揽更多新客户,提高运送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给客户提供多种便捷的快递方式……凭借良好的服务,公司终于打赢了这场仗,在行业里慢慢站稳了脚步。经过几年的奋斗,他的公司从一家小型快递公司渐渐扩大为当地数得上的快递企业。
年轻的快递员为了做好工作,不辞辛劳,勇于吃苦,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老板的认可。最终,他低价接手了快递公司。这时候,他又遇到了新问题:没有学过管理,不会带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抓紧一切时机学习,终于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在公司走上正轨后,遇到恶性竞争,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吸引客户,提高服务质量,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让自己在行业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希望,是创造成绩的巨大动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在人生的低潮时,坚持心中的希望,就能得到翻身的机会;把握每个可能会成功的时机,咬紧牙关熬过去,就会有低谷反弹的那一天。
心中怀有希望是成功的重要支撑,因为怀有希望,冼星海在直不起腰的阁楼上创作出激昂的乐曲;因为怀有希望,肯德基创始人在遭遇1009次拒绝后,终于找到了合作伙伴,使肯德基闻名世界;因为怀有希望,美国“100米栏女王”德弗斯在“坟墓病”的打击下奇迹般地获得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这一切的成就都源自——不放弃希望,不放弃自己。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仅掌握着最高明的高尔夫球技,还是真正的高尔夫球发烧友。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出去打高尔夫球,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一杆进洞。
1948年,艾森豪威尔成了奥古斯塔国家俱乐部的会员。可是,在高尔夫球场上,他从来都没有一杆进洞。因为在球道上有棵约20米高、100多岁的火炬松,距离发球台左边约190米,致使第17洞的发球非常困难。这棵松树似乎也成了艾森豪威尔的克星,他曾经将很多球都打在了树身上。
这天,艾森豪威尔又一次来到了球场,跟好朋友罗伯茨一起打球。临近第17洞,艾森豪威尔站在发球台前,决定这次一定要避开火炬松。
艾森豪威尔深吸一口气,憋足干劲,猛力一挥杆,球又一次打到火炬松上。艾森豪威尔非常生气,狠狠地将球杆扔到地上大喊着:“罗伯茨,把这棵讨厌的树给我砍掉!”
罗伯茨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耸耸肩“推波助澜”:“我看还是别砍树了,直接用你的昵称(艾克)叫他得了,‘艾克之树’,哈哈!”
看到好友捧腹大笑的样子,艾森豪威尔也笑了。不过,艾森豪威尔却跟这棵松树较上了劲,决定想办法打败它。
1956年的一天,艾森豪威尔又一次把球打到了这棵松树上,罗伯茨郑重地告诉他:“这家俱乐部已经正式将这棵火炬松命名为‘艾克之树’。”看到当年的戏言变成了现实,艾森豪威尔盯着松树看了很长时间。
后来只要有时间,艾森豪威尔就会到奥古斯塔俱乐部打球,多次跟“艾克之树”较量,一步步向着一杆进洞的目标前进……如此,打球不仅成了他缓解压力的好方法,更让他在较劲中尝到了乐趣。
1968年,艾森豪威尔终于一杆进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一年他77岁。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能够在77岁时战胜“艾克之树”,就是因为他一直都充满了希望。正因为心中怀有打败那棵树的梦想,才成就了今天世人认识的艾森豪威尔。想想看,如果开始的时候,看到自己不能一杆进洞,他悲观失望,继而放弃,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进球了。
希望,是一个人行动的方向标。只要我们坚持希望,再难的困境,也能摆脱;再大的挫折,也能克服。